電影訊息
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花样年华/

8.1 / 168,190人    98分鐘 | Poland:94分鐘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演員: 梁朝偉 張曼玉 潘迪華 Lai Chen Ping Lam Siu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綠箜

2012-10-20 22:22:12

《花樣年華》:王家衛的杜拉斯情懷


長時間的沉默,晃動的、平移的鏡頭,色彩豐富濃烈,空氣里佈滿陳舊時光裡的塵蟎。Yumeji's Theme的旋律張弛著,氣氛曖昧著,張曼玉搖曳著精緻旗袍的優雅身段,從幕後緩緩出場,一個背影顛倒眾生。鏡頭拉扯出來都是一幅年代久遠的油畫,掛在空無一人的房間裡灰白色牆壁上。風吹,窗簾搖擺。望出去是整個聲色犬馬的六十年代老香港,又是聲影浮動著三十年代的老上海。
《花樣年華》里無處不充斥著王家衛式美學,畫面感很強烈,文藝腔調十足,緩緩地講著故事,起、承、轉、合,卻無需細細思量故事的主題。
王家衛說:「就我自己的電影來說,好像所有ART FILM(藝術片)的元素都具備了,但我仍不能講出一個確切的主題(THEME)來,我最怕別人問我,你這個電影要表達什麼東西,我記得費里尼在他拍的《八又二分之一》里藉著馬斯楚安尼口中說過:我不知道我自己要講什麼,可能我現在不知道,可能我知道就不會拍,也許就是我不知道我才拍這個戲。」
於是人們只記住了畫面的溫和衝擊,亦記住了台詞和字幕小心翼翼的暗示。蘇麗珍和周慕雲的故事很含蓄,並不是經典愛情片的敘事方式,甚至更合乎懸疑片的表達。影片裡兩個人最親密的接觸也不過是靠在肩膀上的低泣,雨夜裡交疊緊握的雙手。大部份時候他們不說話,只有那曲Yumeji's Theme (In The Mood For Love) 在感情的悄無聲息中洩漏綿長悠遠的情緒。
兩個人的電影容易變得枯燥、沉悶,文藝片從來都以消磨人的耐心為樂。只是鏡頭語言和現實語言都太美,主角太美,讓人挪不開眼。我一直覺得一定要腰肢夠軟、眉眼夠柔情的女子穿著旗袍才好看。張曼玉在《花樣年華》裡的二十三套旗袍是絕美,直到湯唯在《色• 戒》中以二十七套旗袍打破記錄,恰恰對手又逢梁朝偉。
湯唯也美,只是太年輕。張曼玉在歲月裡的明艷動人是長年累月在港味中浸染出來的,旗袍讓她增加了上海女子的世俗氣質。她的美不如湯唯有生氣,卻是觀眾心裡經久不衰的不老容顏。相比,純粹上海味下的湯唯則顯得小家碧玉了。
不管觀眾讀者怎麼各自評論,王家衛、張愛玲、杜拉斯似乎都與文藝難解難分。不知道是不是王家衛有意透露對上海氣質的惦念,《花樣年華》里鄰居的吳儂軟語和街巷弄堂無處不在傾訴上海。但是出生在上海的王家衛拍不了《色•戒》,他未必是張愛玲的同道者。但是如果要拍《情人》,王家衛絕對是不二人選。我總覺得王家衛和杜拉斯有共鳴,他們暗自在時光相隔里互不知曉地溝通著。
有人評價王家衛的電影總是說著村上村樹式的台詞,在我看來,與其說是村上村樹,不妨說是杜拉斯。《花樣年華》里蘇麗珍和周慕雲坐在餐廳裡對話,模仿著各自出軌的丈夫和妻子,她問,「你是不是在外頭有了別的女人?」周慕雲顧自吃著碗裡的飯回答,「沒有。」她說:「你看著我。」這個場景總是讓我想起《琴聲如訴》里安娜•戴巴萊斯與肖萬在酒館中的對話。或者說,在小酒館裡喝著酒低語的就是張曼玉和梁朝偉,他們在討論別人的並隱藏起自己的愛情。
「梁朝偉說,據我所知,他在她心上打了一槍。
張曼玉說,究竟是為了什麼,好像無法了解到?
……
他們是彼此相愛的,他說。
她震動了一下,不過這幾乎是無法察覺的。」
《花樣年華》與《琴聲如訴》的男女主角們都在「借他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他們由於別人而產生了聯繫,漸漸互生情愫,最後都沒有打破原本的生活節奏。一個吻和一次牽手一樣,不能再更近一步了。杜拉斯情懷是世故的,滄桑的,節奏緩慢的。王家衛美學和杜拉斯情懷有種奇妙的、令人驚喜的異曲同工之處。杜拉斯的文字里,王家衛的電影中,他們給那種可鄙的粗糙的孤獨著上華美的外衣。可能王家衛根本沒有讀過杜拉斯,也或許王家衛不屑沾染上杜拉斯情懷。但是杜拉斯的文字太適合為王家衛的電影斷句。那些句子並不用以說明故事,不影響敘事進程。
《花樣年華》最後打出字幕:那些消逝了的歲月,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衝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
如果換作杜拉斯,說不定會寫一句:後來她生了孩子,搬了家。她走遠了。她變得看不見,不可企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