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夢想愛好者

2012-10-23 21:14:53

孤獨患者


       這部片子的節奏很緩慢,導致我看第三遍才看進去。其實有些東西就是這樣的,只有你放下浮躁放下功利心,單純的去感受才能體會到。
    電影的開始像爺爺講的老故事一樣緩慢悠長,沒有什麼炫目的元素,就這樣不緊不慢的娓娓道來。兩個原本沒有任何交集的兩個人,一個生活在墨爾本一個生活在美國,卻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開始了通信,他們很相似,愛吃巧克力,喜歡noble動畫,都住在城市孤獨的角落,極度缺愛,都沒有什麼朋友,鮮有笑容,在旁人眼裡他們古怪難以接觸,瑪麗因額頭的胎記而生性自卑,馬克思患有精神病終日與虛構的朋友和金魚相伴。跨越了地域侷限在虛擬世界的相遇讓他們找到了最了解自己的人,他們不停的通過信件傾訴著自己對於社會、愛情、友情、性和精神世界的看法和理解,並不斷的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喜好和經歷,訴說著自己平時無法說出口的一切並且互相安慰,一段真摯的友誼就這樣的升溫,等對方的信成了兩人生活中最值得期待的事情,信一封又一封,在傾斜寒冷的世界裡兩個人「擁抱」在了一起,成為了彼此世界裡最忠誠的依靠。馬克思的經歷要豐富一些,畢竟已經44歲了,所以當瑪麗提到一些敏感詞的時候,馬克思就如同被擊碎一般,嘴巴像被訂書器釘上一般說不出話,「你有被戲弄過嗎?」,「你有過愛嗎?做過愛嗎?」,這一句句帶著天真的疑問像刀子一般把隱藏在馬克思記憶深處的痛苦挖了出來,讓馬克思焦慮的同時不得不再次重新面對自己,他彷彿在瑪麗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看到了自己蠢到不行的青春期悸動。而在馬克思心痛到幾乎崩潰的時候,螢幕前的你又是否有所觸動呢?你是否也感同身受?脫下你的西裝,是否也有幾道傷疤?成年人都有一座自以為堅固的堡壘,成熟世故已然攻其不破,唯有純真才能令其轟然倒塌。年幼的瑪麗暗戀鄰居,渴望愛情,渴望「做愛」,但卻一次次被愛所傷,她對馬克思說「我知道愛情讓我痛苦不堪所有我不想嘗試了,我想愛情並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她的一生充滿了變故,她失去了父母,失去了愛人,最後險些連馬克思這個朋友都失去了。但最後馬克思還是原諒了他,因為馬克思堅信他沒有選錯這個朋友,他也只有這麼一個朋友,而就在瑪麗幾乎對生活絕望的時刻,也正是這個老朋友的原諒,讓她重新站了起來,原來這匆匆而過的20年,兩個人的友誼早已被打磨的堅不可摧,這甚至勝過了瑪麗所擁有的愛情甚至親情。
    電影的結尾很煽情,瑪麗終於來見這位20年的老友,而馬克思卻已經平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吃掉了人生最後一罐煉乳。從馬克思胸前掛著辨別人臉表情的小書里我們得知馬克思是做好了準備見瑪麗的。我覺得這種安排很完美,如果馬克思仍然活著,然後故事俗套的以他們接吻、做愛、生一堆小孩之後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結尾那未免也太脫離現實亦或者玷污了這樣一段純潔的感情。瑪麗淚流滿面的看見了貼在房頂自己寫給馬克思的信件以及照片,這些東西都被馬克思熨帖之後妥善的保存了起來。對於馬克思這樣一個自閉的人來說,這是他最重要的財富。所以他中了彩票之後只是買了夠吃一生的巧克力和煉乳,就把剩下的錢給鄰居了。瑪麗給他的裝眼淚的瓶子、照片、信件、一切有關瑪麗的東西,才是他最珍惜最在乎的財富。他是孤獨的,他是可憐的,同時他也是單純的,雖然他已經被歲月打磨的世故。
    馬克思有asperger,瑪麗沒有,但瑪麗從小自卑。從某種程度來說他們都是孤獨患者。我覺得瑪麗和馬克思之間是有愛的,但並不是相互佔有的那種愛。如果愛的定義這麼膚淺,那麼也不會被廣泛的討論也不會被這麼多年輕人所渴望。他們的愛是一種陪伴的愛是一種理解的愛。在茫茫人海之中找到了彼此,以一種類似於親情、友情、愛情混合的感情溫暖著彼此。
    其實孤單的又何止他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