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獨裁者落難記--The Dictator

独裁者/大钝裁者(港)/大独裁者落难记(台)

6.5 / 336,527人    83分鐘 | 99分鐘 (unrated version)

導演: 賴瑞查爾斯
編劇: 薩夏拜倫柯恩 亞歷柏格
演員: 薩夏拜倫柯恩 安娜法瑞絲 班金斯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飄渺遊俠

2012-10-29 03:23:44

深刻赤裸低俗的嘲諷


阿里迪恩是中東某個獨裁國家瓦迪亞的領導人,繼承了父親的獨裁統治。他拒絕外國公司挖掘石油利益,他秘密研究核武器要消滅以色列,對於任何看著不爽的人,都會拖下去咔擦了斷。他贏得了14枚運動會金牌,因為拿著手槍隨意射死其他運動員;因為爭論原子彈的彈頭是尖的還是圓的,就處死核武器研究的首席科學家;還有吃早餐麥片時,「幸運」得到裡面亮麗玩具的軍官,並且宣揚武器級濃縮鈾將用於和平用途,自己都忍不住笑起來裝不下去了!當然他還有自己的將軍們,以及幾十名有美腿大胸的女子護衛隊,去聯合國開會不顧示威人群的抗議,騎著駱駝後面跟著幾十輛頂級跑車,當然兩邊還有美女衛隊的護衛。

這就是集權力慾望的獨裁者形象,國家的資源和意志都控制在極少數人,甚至某個人的手中。他擁有輝煌氣派的皇宮,各種最豪華款的跑車,至少表面上歡呼萬歲的民眾,還有數不清的財富,他潛規則的女明星(還有施瓦辛格哥哥)的照片掛滿了牆壁。這是獨裁者的典型身份,裡面很多特徵和橋段是諷刺已經逝去的幾位著名獨裁者的,相信大家明眼人都看得出。回想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歷史,其實就是獨裁者的歷史,皇帝跟朝廷共同治理天下,如果遇到聖明天子那自然就國富民強,如果遇到昏庸糊塗殘暴不仁的君主,那代人民就算是倒了霉了,要嘛默默承受著各種剝削壓迫,要嘛就是被迫揭竿而起九死一生,或者被外族趁虛而入天下四分五裂紛爭不已。但大多數人都並不是真正反對獨裁,他們只是恨自己不是既得利益者,不是那些可以享受所有特權的人罷了。從秦末的陳勝吳廣,到明末的李闖王,再到近代清朝的太平天國,他們想要的是建立所謂國家嗎?每次改朝換代只不過是較為賢明的君主代替了已經腐朽的王朝,社會矛盾和利益被重新調和暫時去的平衡,然後等待著再次的燃燒沸騰和爆發罷了。隨著人類文明和社會的進步,人民意識的覺醒,這種落後的國家管理機制自然要被淘汰掉,這也是為什麼中東幾個大佬紛紛垮臺的因素。當然更倒霉的恐怕是因為他們沒有核武器,但同時境內卻有大量的石油資源。

回到影片本身來說,阿拉迪恩的命運大逆轉發生在去紐約聯合國演講。他的叔叔塔米爾將軍安排了掉包計,用替身保鏢更換了他,為了出賣石油獲取利益,將會在聯合國宣佈接受獨裁統治。估計他老闆跟薩達姆大叔一樣的脾氣,不肯將境內的石油交給外國公司開採,因為在這件事上的分歧,才把權力寶座交給自己兒子,而沒有交給塔米爾,由此才引發了這場掉包政變。死裡逃生的阿拉迪恩在聯合國總部外面,看到替身被操縱宣佈國家將會改變獨裁統治,氣的暴跳如雷大罵出口,卻被熱心的食品店女老闆佐伊當做志同道合者收留。從權力巔峰突然跌落到低谷,甚至都無法解決生計問題,以及顯赫人物落難後跟普通女子的愛情故事,固然可以構成影片吸引人的買點,但是對於這部電影來說,這些或許只不過是為了劇情的需要,最大的亮點還是在於對min主和政治的嘲諷和吐槽。

最後阿拉迪恩潛回到酒店,代替替身在全球要人齊聚的儀式上,當眾撕毀了改革M主的協議,算是達到了影片的高潮。原本他將要宣佈繼續實行獨裁統治,但是因為看到了佐伊的出現,當然也包括落難階段,對自己所作所為有觸動和反思,最終戲劇般地宣佈進行投票選舉。他的那段關於獨裁好處的話讓人捧腹也讓人深思::「為什麼大家這麼反對獨裁者?想像如果美國是一個獨裁政權:你可以讓1%的人擁有整個國家的財富。你可以讓你有錢的朋友變得更有錢,通過減少他們的納稅,讓他們賭博(次貸危機)輸了還能輕易被保釋。你可以忽略窮人的醫療保健和教育需求。你可以讓媒體看起來很言語自由,但在暗地裡只讓一個人來掌控。你可以竊聽電話。你可以虐待外籍俘虜。你可以操縱選舉。你可以編一個去打仗的理由。你可以在監獄裡關滿一個種族,還沒有人去抱怨。你可以利用媒體來嚇唬民眾,讓他們支持違背他們自身利益的政策。」 這就是對美國所謂虛假民主的赤裸裸諷刺了,披著道德和民主外衣的美國,雖然形式上好看說出來好聽,但是在本質上,也依然是少數人受益的社會,只是在形式和程度上確實進步了很多。

中東某達姆和某扎菲的獨裁統治,必然無法在現今的社會維持下去,但是美國那所謂的救世良藥和普世標準,也絕非什麼完美無瑕的體制,尤其背後還掩藏著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的目的。沒有人是真正要去幫助其他國家變好的,有誰真的關心過推翻薩達姆和卡扎菲後,伊拉克和利比亞的人民真的過上幸福生活了?他們國家真的變得富強和民主了嗎?除了發生戰爭和國際衝突時,媒體紛紛報導和搶新聞,事後誰還記得那裡的人民。不要把希望放在那些瞄著石油和利益的國家,他們打完仗拍拍屁股走人了,留下的爛攤子還是讓那些國家的人民承受罷了。最諷刺的恐怕還是影片的結尾,它並沒有演繹瓦迪亞在阿拉迪恩領導下真的實現民主了,而是在坦克驅趕下阿拉迪恩高票當選總統兼總理,在佐伊表明白己是猶太人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做出抹脖子的動作,懷孕了還要問是男孩還是墮胎,當然有些開玩笑調侃的味道的,這算做比獨裁進化後的半虛假民主,或者是漸進式改變的獨裁嗎?我覺得這樣的處理才沒有讓影片淪落到好萊塢電影的那種俗套的喜劇結尾當中,否則真的要大大降低影片的嘲諷深度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