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末代皇帝/末代皇帝溥仪(港)

7.7 / 111,670人    163分鐘

導演: 柏納多貝托魯奇
編劇: 柏納多貝托魯奇
演員: 尊龍 陳沖 彼得奧圖 黃自強 坂本龍一 鄔君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叫風箏

2012-10-31 17:49:40

我才不說這是碉堡的片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末代皇帝講的是溥儀的故事。
         溥儀的一生在電影中娓娓道來。他從三歲起登基,年幼的眼光中只有大臣身上的一隻蟈蟈,江山在他心中只是一個不明所以的名詞。長大了,他以為可以變革,卻被太監一把燒了朝廷帳本。他以為是大清江山的主人,卻做了日本人的傀儡。
        解放後,他坐上了從俄國回來的火車,身邊是押送監視他的解放軍。他猜測自己難逃一死,便躲在狹小的廁所裡,割脈自殺。然而他沒有死在火車上,命運的嘲笑還在等著他。文革的風風雨雨,在他身上留下了斑斑傷痕。
        電影開場是兩分鐘的黃綠為主色調的一些具有濃厚中國古典元素的場景。印章,故宮,窗欞,隔扇,花紋。但是所有的調色並非通常所認為的清新秀麗,紅黃相配的富麗堂皇。單調,偏暗的黃,綠色彩依次出現在每一幅場景中,使人不由得覺得身上發麻。這就是宮廷啊,這就是舊時的中國啊,這就是圍困溥儀的地方——這個開頭彷彿在這樣告訴觀眾。它對觀眾說接下來要講一個壓抑,使人同情的故事。而配合的幾乎沒有任何節奏變化的鼓點,也加重了這一情緒。《七武士》的開場是一段長達五分鐘的鼓點出字幕,同樣是講不太平的年景,同樣是講末代的貴族,七武士的開場與末代皇帝的開場有著似曾相識的因子。
        片首渲染的情緒由一聲汽笛打斷。 很有平面感的一個鏡頭,黑白分明,乾淨,清晰,灰色部份偏暗綠色。這是綠色的軍隊的時代:嚴謹,不要多餘的任何修飾;這是審押戰犯的場所:黑白分明,壓抑,理性。
        在這部影片中,用光是最值得玩味的一大特色。全片幾乎全部使用自然光,但是每一個鏡頭都絕對是經過細細設計過的。導演貝托魯奇說:「在紫禁城,溥儀從未獲得過陽光的直照,他總是處在陰影中。在這段生活中,他在思想上始終同外界隔絕的,稍後,當他從老師莊斯敦那兒學到的東西愈多,我們就愈來愈多地感到陽光照著他了。光與影的搏鬥也就逐漸展開了,就像意識和無意識在你身上展開了搏鬥一樣。在滿洲國那部份故事中,當他被日本人充當傀儡皇帝,而他自己也夢想著重返自己的帝國時,陰影子乎又籠罩了整個畫面,就像又回到了他童年時代一樣,後來,在監獄中,他回想自己的一生。愈是他懂得許多事情時,光和影也愈來愈趨向平衡,他應該在光和影完美無缺的平衡中,在平穩的色調中了結你的一生。我只希望能夠實現這一設想。」在整部影片裡,光象徵著開放、充實,而影像徵著封閉、壓抑。
        溥儀在洗手台中倒了熱水準備割腕的時候,整個房間都是陰暗的。唯一一束明亮的光線透過高處的窗子呈尖銳的角狀壓在溥儀的臉上,隨之鏡頭搖向洗手台上面鏡子中的鏡像,溥儀的臉由於光線的原因被完美切割成了黑白兩半。 割腕這個行動,他是被迫選擇,表面的平和和不動聲色全都是假的,他帶著一個作為皇帝的尊嚴和作為亡國之君的痛苦。
        當影片陷入了溥儀深深的回憶之中,色調變為了暖暖的黃色,溫暖,但是卻是單色。彷彿在告訴大家這是回憶,溫暖只是假相,這裡也是一個壓抑的地方。深暗的天光更加重了剪影的儀式感,溥儀在這樣的黑色剪影中被一群黑色的剪影帶走,進入一個黑暗的轎子之中。
        在溥儀進入皇宮時候有一點是十分值得注意的。溥儀在轎子裡哭著說「我想回家」,阿嬤對他講「不,你看這是紫禁城」同時鏡頭切向轎子外面一群靜止的駱駝,緊接一個大全景正面照向了整個紫禁城。
        紫禁城天是灰色的,地是灰色的,城是壓抑的黑色,唯有剛才溥儀進來時候還未關上的那扇宮門,透出了極異於整個場景的一道光。而所有的人背著光線走入了黑暗之中將自己走成了一道黑色的剪影,阿嬤告訴他不,你不能回去了,從今以後紫禁城才是你唯一的家。
        溥儀被太監領進慈禧太后的宮殿中,殿裡雖然是白天卻點著燈,雖然點著燈卻依然看不清任何東西。太監在溥儀身邊叩首遮擋了他臉上的所有光線,而太后與他對話時候太后臉上是光線而溥儀一度被全隱在幾乎看不清的暗部,隱喻意味明顯。
         溥儀登基以後色彩相對明亮了一點,健康的溥儀畢竟比瀕死的慈禧更具有生命和活力。 沉悶的就職儀式不適合三歲的溥儀,不論身邊的大臣如何勸說,一聲清脆的「看」,溥儀指著宮殿外面,黃色的帳幔外面好像是另一個世界。但是翻開來才發現沒有任何改變。門外的大人們在統一指揮下行著三跪九叩大禮,重重輝煌宮殿對他的意義還不如一隻蟋蟀,一隻烏龜更能逗他一笑。色調一成不變,灰色,廣大的陰暗面。
        影片中大量的溥儀成為階下囚的現狀與當初為人君的回憶穿插,回憶鏡頭偏黃色,現狀鏡頭偏綠色。回憶鏡頭用光少亮部而凸顯暗部,現狀鏡頭用光暗部多為灰色,亮部不惜曝光為一片白色。明顯而且直觀的區分。
         曾經在分析《全面啟動》時候講過,一般影片會調色偏向黃色或是藍色,很少會調向深綠色。全面啟動的調色是由於突出代碼空間的感覺,而《末代皇帝》,綠色代表著軍隊的權威,黃色代表了皇室最後的尊嚴。
        在溥儀與溥傑相遇後,他回憶起了曾經第一次見溥傑的鏡頭。當年大家一起在皇宮嬉鬧而如今均為階下囚。鏡頭間的轉接自然不露痕跡,敘事交代清楚,雖然換了演員卻不覺得不適應。
        通過與溥傑的幾次見面,溥儀逐漸長大,又成了皇帝,又變成了廢帝。這是他認識的第一次轉折點,他的臉上也逐漸有了光。這是他逐漸得到有別於舊宮廷禮儀的自由的光。他還是個小孩子,卻要承受本不屬於他的世界的起伏。
        接下來兩個片段的轉折點具有極強的對比性。前一個鏡頭是幼年溥儀在宮殿中追著阿嬤的轎子奔跑,空曠的故宮前面長滿荒草。後一個鏡頭接了一群穿著深色政治犯服裝的人們在合唱《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密不透風。疏對密,靜對鬧,以前與現在,區別彰顯。
         敘述到第四十分鐘左右【我的是2小時43分鐘的版本】全片似乎第一次出現了明亮而耀眼的陽光。之前的就算是回憶的段落,也沒有這般明燦的金色暖陽。學生遊行,真正的春天來了。
        此時的溥儀長大了,穿著一身龍袍,在故宮裡遇到了他的新師傅,莊士敦。他帶給溥儀一個新的世界。與此同時紫禁城外學生運動被民國政府大規模鎮壓,宮內宮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天莊士敦老師自行車騎進這個已經支離破碎的皇宮,看到溥儀與一群人隔著布在玩猜人的遊戲。溥儀享受這難得的被很多隻手包圍的感覺。後來他學會了自行車。自行車帶他到紫禁城門口,帶他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門口,然後這扇透著光的們被關上了,觸手可及的亮光被關成黑暗,皇帝的權威在這裡一無所用。
        莊士敦有一句話說對了「皇上在宮中有如囚犯,自登基直至遜位皇上仍是個囚犯。 皇上長大了會猜想何故自己是唯一不允許出門的人。。。我想皇上是世界上最悲慘的孩子。」
         通過革命黨人的審問,溥儀開始逐段回憶自己的過去。自己在宮內試行的改革,自己與日本的第一次合作。
        那是的溥儀接受了一部份新式教育,和自己的妃子打網球,然後又一批軍人來到紫禁城。他剛剛受到燦爛陽光照射的臉又重被陰影遮蓋。在他收到驅逐令後他轉過身去,背對鏡頭。溥儀當時的心情,是沒有人可以在鏡頭前演出的。
        成立偽滿洲國,在別人看來是屈辱是不堪,但是溥儀也許是帶著希望的。他有一個機會,有一個回到他想要的世界的機會。在他再次登基時的色彩是明亮至極的,藍色的天黃色的土地,一切似乎顯得那麼有希望,然後最終證實這不過是又一場夢,使人發瘋的夢。
        當溥儀在獄中見到曾經的滿洲國官員,現今的獄長時候,一切似乎完全的昭然若揭了。在這兩段時間裡面他面部的光均為半明半暗。可以想像這時的溥儀內心掙扎變動。
        被釋放後,溥儀的臉上終於有了光。故事終於進行到尾聲,幾個鏡頭反覆導遊進入故宮,故事結束。
        恍然一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