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亞果出任務--Argo

逃离德黑兰/

7.7 / 639,432人    120分鐘 | 130分鐘 (Extended Version)

導演: 班艾佛列克
編劇: 喬舒比爾曼 克里斯泰瑞歐
演員: 布萊恩克萊斯頓 班艾佛列克 約翰古德曼 可莉杜瓦 亞倫阿金 泰特唐納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西木的風

2012-11-07 16:49:05

最細微的自我審視——觀影:《逃離德黑蘭》


十五年前憑《心靈捕手》一鳴驚人並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的好萊塢才俊Ben Affleck導演生涯的第三部作品《逃離德黑蘭》(Argo),上映之後贏得如潮好評。毫無疑問,幾個月前爆發的伊朗抗議美國導演侮辱先知穆罕穆德以及駐利比亞使館遇襲風波無形無意中助長了此片的公共關注度,而個人英雄主義的主流價值觀在片中的體現更是解釋了觀眾的熱烈反響。然而單純從影片質量本身而言,阿弗雷克在《逃離德黑蘭》張弛有度的步調和精緻細膩的製作背後試圖表達的人文思想,更讓我覺得值得稱道。

西方世界與海灣國家的衝突,緣於基督教以及猶太勢力和伊斯蘭教根本教義的碰撞,但升級則源於對石油這一經濟命脈的爭奪。美國人民深惡痛絕的獨裁統治和人道滅絕,則必須感謝主流媒體站在道德製高點上不斷播放的討伐令。近十年來美國社會遭遇的種種劇變,從某種程度上說都與這一衝突有關,因而圍繞戰爭和對海灣國家的態度,美國國內的辯論與爭執也一直沒有停歇過。然而在《逃離德黑蘭》片中,導演把始終鏡頭聚焦在事件的本身,沒有任何放大解讀,不帶任何多餘的評價,甚至是與事件有關的暴力和流血,也只是用最簡單的鏡頭語言匆匆帶過。初看之下這樣的處理似乎太隨意太膚淺了,但我覺得導演正是刻意用這種儘可能客觀的表述方式留給觀眾自己思考的空間。至於個人英雄主義,筆觸也是儘可能的淡。沒有驚心動魄的槍戰或豪氣干雲的怒吼,有的只是寥寥數語後的沉默和思考,和隱藏其後的信念與智慧。片中對海灣國家壯美景色的展現毫不吝嗇,而美國民眾對此事件的愚蠢言論、政府機構的呆板低效、甚至是政治人物的虛偽做作,也得以一一展現,這些客觀真實的描述在我看來也是很妙的。

片中多數重要角色都追求與原型儘可能接近的情況下,男主角的挑選一開始讓我覺得是個遺憾。然而誰願意去影院看一個拉丁裔的美國英雄呢——阿弗雷克是個聰明的導演,他處理這個角色的方法和他對整部電影的製作是一致的——用一種能讓大多數人更容易接受的方法喚起警醒和思考。阿弗雷克是一個關注人性的導演,從《失蹤寶貝》到《城中大盜》,他一直都在灰暗晦澀的社會現實中探求人性的閃光點。這次在《逃離德黑蘭》中他的自我審視得到的更充分的展現——在他的眼裡任何政治事件也許歸根結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在這世界上的一個個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