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賭王之王--Rounders

赌王之王/天才游戏

7.3 / 160,442人    121分鐘

導演: 約翰戴爾
編劇: 大衛李維恩 布萊恩考波曼
演員: 麥特戴蒙 艾德華諾頓 約翰特托羅 Paul Cicero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unasolvo

2012-11-08 21:49:08

所有的夢想都值得珍而重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通常來講,一般這一類型的電影都會有一個符合主流價值觀的主題或者情節走向:

    比如說What's your number?里風月無數的Ally最後還是要套牢一個男人過日子並且選擇的必須是真愛而非富可敵國的王子,而不願意和人建立長期關係的play boy竟然也就沒什麼鋪墊地突然專情起來。

    又比如說今年大熱的Magic Mike,最終喜歡玩3P的心理學生Joanna畢業就收拾起身心去訂婚、工作,回歸主流社會,而一直徬徨著的Mike,就算不夠錢實現夢想,也是必定要離開脫衣舞俱樂部,並且愛上一朵純潔無暇的白蓮花,哪怕前路渺不可知。

    所以在Rounders的開頭,我們見到Mike一局之內輸掉了所有的錢,立誓不再玩樸克,好好念法學院,準備模擬庭審,利用一下自己的樸克技巧得到暑期工作,走向看上去金光燦燦、前途無量的未來。

    可是那從來不是真正的Mike,女友從來都不曾理解過Mike,她不理解對於Mike來說樸克並不只是賭博,而是能讓他興奮讓他心跳讓他真正感覺到自己存在感受到自己價值的存在,即使Mike告訴她她也只是簡單地歸結為無可救藥的賭徒。倒是法學教授,早早看出了Mike真正的心之所向,才會給他講自己的故事。不過,教授的觀點是不能逃避真正的自己不能勉強,但現實生活中其實並不是不可以,有多少人真正循著自己的夢想之路至死不渝?

    所以Worm的出場就十分必要了,置之死地而後生。必須有人推Mike一把,必須先把Mike置於除重操舊業外別無選擇的絕境,否則縱然那是自欺欺人,他還是可以循規蹈矩讀完法學院去當個律師,哪怕這並不是他真正的夢想。最後的最後,Mike從跌倒的地方爬起,贏了K.G.B還清了Worm的賭債,只不過贏回了他之前輸掉的那些錢,看起來似乎是回到原點並失去一切(女友和前程),但實際上又何嘗不是真正認識到真正的自己和夢想所在呢? 就算贏下WSOP這樣的夢想看起來與主流價值觀上的成功相悖並且渺茫又怎麼樣呢?所有的夢想(在不違背社會契約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都值得被珍而重之。任何時候擁有夢想願意向著夢想努力都是十分動人的。也許影片的名字Rounders的雙重含義中的環形意義就在於此。兜兜轉轉回到起點,也許失去很多也許得到很多,但至少不忘初心。當然,也許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主流價值也未可知。

    Worm這個角色在影片裡主要起了推動情節發展推動主角的作用,諾頓的表演當然無可挑剔,完全演出了那個嗜賭還愛出千、永遠不會悔改、沒有也並不想要明天的小混混。你知道這是諾頓,但僅此而已。我是說,你不會從Worm身上看到Bruce、Derek、Jack或者Dr. Fann的影子,一點點都找不到。

    Bruce是那個必需要從所愛身邊逃離,即使變成綠色怪物釋放憤怒也依然善良的科學家;Derek是會迷茫會走歧路,內心燃燒著難以壓制的怒火但本質上其實依然是個理想主義者;Jack是精分出另一個理想型人格的小職員;Dr.Fann是那個安靜嚴肅、深情如斯的醫學博士。而Worm就是Worm,不想要明天喜歡躲藏喜歡沉淪,不能克制的出千和小小的貪婪, 如此鮮活以致於讓我覺得這樣一個沒有深挖、僅僅推動劇情用的角色找來諾頓大材小用了。他可以給你整個森林,但是你卻只需要用他來種一棵歪脖子樹。

    很有趣的是,馬特達蒙似乎恰好是另一個類型。我是說,你在諾頓的角色身上找不到諾頓自己或者他的其他角色,你甚至換一個角色就認不出湯老濕【喂!】,但是我看Rounders的時候,總是一晃神就在Mike身上看到Jason Bourne的影子,我不是在評價演技,我看的馬特達蒙的電影數量尚不足以用來評價。也許是氣質使然也未可知?還是這兩個角色都挺面癱的關係?說真的看的時候我都覺得也許Mike在樸克遊戲上無往不利還總能Bluff成功的原因是他一直面癱著,叫人難以從神情中揣測真實意圖。【你夠了

    寫到最後的時候搜到去年的新聞說韋恩斯坦有意給Rounders拍續集,若成真,請務必深挖一下Worm這個角色T__T不然巴巴的找人回來拍續集也太浪費了,就算是圈錢也要有節操有良知有理想有道德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