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撒旦的情與慾--Antichrist

反基督者/撒旦的情与欲(台)/失落伊甸园(港)

6.5 / 137,168人    108分鐘

導演: 拉斯馮提爾
編劇: 拉斯馮提爾
演員: 威廉達佛 夏綠蒂甘絲柏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名空

2012-11-11 04:23:53

關於撒旦的情與欲影評的基本都是不著重點


撒旦的情與欲影評

    本來不想寫影評,也從沒寫過影評,這是第一次寫,主要是看到網上對此影片的評論個個附會基督教,盲人摸象離題萬里不著重點,淺顯而表面,所以談點,以下是對影片主線的分解,其中還有許多細節,就不一一細談了。

    人類對生命終極的空虛和無意義感的掙扎與幻滅貫穿影片的始終,電影的開始在一個飄雪的清晨,兩個主角在沉迷的做愛,他們的年幼的兒子晨起,悄無聲息在房間走著,尋聲找去,發現了他們倆個抱在一起的情景,然後靜靜的離開,爬上窗台,從樓上一躍而下。

    這段原始的隱喻了人類對生命的終極空虛和無意義感,生命無意義,無意義的生命繁殖同樣無意義。在這種無根的無盡空虛中人類把自己沉浸自然支配的原始動物本能做愛中麻醉自己。女主角代表了純粹的唯物主義者,這種絕對的唯物主義帶來必然的生命終極幻滅和空虛觀,男主角代表人類的另一類價值,實用唯物主義者,影片中男主角是一位心理諮詢師,代表一種普遍的人實用價值觀,不管生命是否真的有意義,既然存在了就要活下去,心理諮詢師代表了想法活下去的一種具有普遍性暗喻。
 
    影片中的幼子代表了人類在這種空虛感對生命意義追求的一絲已經無望的火花,他一直在支撐著早已絕望的人類,其實早已是一支名存實亡的虛弱的柱子,人類在沉迷於情慾的麻醉的中偶爾的一絲理性的閃念就足以將其擊得碎,當這唯一的虛幻的自我安慰也不在時,女主角開始失控了,其實「她」早已失控,而這次是徹底在現實中表現了出來,

    當女主角的對生命意義追求的最後一絲無望的火花也熄滅後,她終於無法再繼續隱藏壓抑自己,這種幻滅的價值觀從台後轉到了台前,這時代表實用唯物價值觀的男主角開始幫助她尋找讓她放棄對生命意義的思考方法,開始了治療,他讓女主角找出她恐怕的根源,在代表實用唯物主義的男主角列舉了幾個社會事物,都不是,最後女主角說了她的憂恐,最終找到了森林這個意象,森林代表了自然,即在人類社會之外的純粹自然規律,影片中在森林裡兩幕情景,一幕是一隻腐爛的狐狸,一幕是一隻遭到螞蟻攻擊死亡的幼鳥,尖銳的提示了自然規律的無情和生命的無常虛空與無意義。

    男主角的治療方案是讓女主角接受自然的支配和承認無解的現實,其中代表性的兩幕布,一幕是讓女主角想像自己就處在於所恐懼和絕望的環境中,讓她躺下來,接受這個環境並溶入到其中,另一治療片斷是讓女主把腳落在她所恐懼和絕望的環境中接觸其並努力行走,這兩幕代表著讓其向對生命無解的實用主義妥協和轉化,在女主角的極度的痛苦和徹底絕望中,她暫時接受了這一觀念,並一度甚至歡樂起來,但這種治療卻只能是表面的,並無法深入問題核心,解決她心中終極空虛和恐懼,就像影片前面女主角一旦恐懼發作就瘋狂的與男主角做愛來麻醉自己,求得一時一遺忘一樣,這種治療同樣只能頂多起到點揚湯止沸的效果。但這無疑問這種掩飾是無效的,在一段時間後她終於再次崩潰,再度回歸生物本能的麻醉上—性,這時這種麻醉已經在徹底絕望的痛苦的刺激下變得更加瘋狂和自虐,以此來隱藏和轉化她的痛苦,女主角要求男主角虐待自己,抽自己耳光。最後,轉而矛盾轉向了試圖說服和轉化其的實用主義的代表----男主角,至此,影片到了矛盾激化的尖銳高點,兩種生命觀點的由妥協走向對立,代表對生命意義追求無解的空虛和絕望的女主角把憤怒轉向了一度試圖轉化(在她看來這種轉化是一種欺騙和對生命追求的毀滅)她的代表實用主義的男主角,
    她說:我們存在是沒有意義的!到此已將影片的表達核心點明。

    在重創了男主角之後自殘,將自己的生死器官剪掉,代表對現實主義安慰工具的徹底放棄與現實主義在其面前的最終失敗,並在麻木中睡去,其後男主角反轉本來,並將女主角殺死,代表人類實用妥協唯物主義的最終勝利,

    影片的最後,男主角柱著枴杖,在森里行走,並摘吃野生草果時,那種不動神情揭示了人類在對生命終極意義追求的無解之後的一種安於現實並努力活下去的狀態,最後,當男主角走到一處山頂時,看到無數的人走上山來,最終於把他包圍,他又重歸自有以來的人類現實社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