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萬箭穿心--Feng shui

万箭穿心/风水/FengShui

7.7 / 676人    120分鐘

導演: 王競
編劇: 吳楠
演員: 顏丙燕 陳剛 焦剛 李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奇愛博士

2012-11-17 04:49:09

《萬箭穿心》:這才是真正的現實主義電影


《萬箭穿心》:這才是真正的現實主義電影

文.奇愛

從2002年院線制改革、《英雄》掀起「大片」策略開始,中國電影產業已經「大發展大繁榮」了十年。電影產量2011年也創紀錄地達到了791部,再「繁榮」一下突破印度阿三那是板上釘釘的事。可是,平心而論,近些年的國產片卻總讓人感覺「繁榮」有餘,「堅挺」無力,今年尤甚。用尹鴻教授部落格上的話來說,一種「冬天來臨的蕭條感」撲面而來。

前不久在百麗宮看了幾場「韓國電影展」的作品,從《鐵線蟲入侵》、《追擊者》到《建築學概論》、《陽光姐妹淘》,人家要純的有純的,要慘的有慘的,要批判的有批判的,百無禁忌,這在我們看來似乎只有艷羨的份兒;後來又在百老匯看張之亮的《籠民》,第一回大螢幕感受香港「三級片」,風格化的現實主義直撼人心。此類故事每天均在我們身邊上演,但要有人想拍成片子在我們的螢幕上復現,則遙遙無期了。

什麼是現實主義?這個詞彙似乎我們經常聽到,但是似乎又很模糊。我們似乎感覺現實主義電影很受主管部門歡迎,是主流,可很多現實主義電影被斃掉了,或者只能以地下電影的面目示人;同時,很多不太像現實主義電影的電影被冠之以「現實主義」而獲利。《搜索》就是如此,它代表中國參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評選。至於結果,不用等到頒獎那天,各位心裡都很清楚會怎樣。

現實主義電影,就像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說你是,你就是。

從理論的角度來看,現實主義電影也是有諸多定義的。按照巴讚的意思,現實主義是傾向現實的,是「現實的漸近線」。還有一種現實主義,按照蘇珊•海沃德的意思,是一種無痕的現實主義(seamless realism)。在這種電影中,由敘事配合下的電影技巧抹去了錯覺的痕跡,從而實現了一種「真實化效果」。它隱藏了虛構性和敘事結構,也不對自己身進行質疑,因此削弱了現實主義的真實性。觀眾多接受的只是被編碼的「優勢解讀」(preferred reading)。

如果《搜索》算現實主義電影的話,應該就是屬於後一種。

不過,我想,那麼所有有現實背景依託的好萊塢電影都是現實主義電影。

溫儒敏教授2007年說:「現實主義的疆域被無限地擴大,它作為一種文藝思潮或創作方法的特定內涵也就模糊乃至消失了。現實主義就不成其為現實主義。」溫教授說的是文學,電影其實也是一樣。

現實主義在官方被長期肯定,其實不在於其「接近現實」,而是其符合主導意識形態的教化作用。這種現實主義實際上是1932年5月20日橫空出世的史達林模式在中國的移植。現實主義本具有最廣闊、最自由的表現空間,可史達林的現實主義最公式化、最概念化、最臉譜化。這種現實主義,最不現實,我們現在應該反思和檢討。

真正的現實主義電影需要回到它本來的——也就是巴贊所倡導的——維度。即:
1.對社會焦慮或變遷的指涉;
2.實景拍攝;
3.非明星化表演;
4.自然光效或低照度的布光;
5.靈活自由的攝影機運動;
6.開放性的結局;
7.中小成本運作。

這種電影不是沒有,近期即將上映的《萬箭穿心》(王競導演,顏丙燕主演)就是。我是不讀小說的人,看前也不曉得它由作家方方的小說改編,原以為又是一部商業俗套的作品,但看後真的內心頗受震撼。顏丙燕真是好演員,主旋律、商業片、藝術電影全都不懼。《遠山的紅葉》演紀檢幹部正義凜然,《萬箭穿心》對於底層悲慘命運撕扯下的女性形象把握,更可用「神采飛揚」來形容。

而從現實主義的美學原則來看,《萬箭穿心》符合上述所有條件。它是真正的現實主義佳作。因為影片還未正式上映,在此我不願過多的劇透。總得看來,《萬箭穿心》格局雖不大,但卻能讓人對國片的未來保有起碼的信心。在如今物慾喧囂的電影市場,它未必能吸引多少院線和消費者的青睞,但一定是一部可以流傳下去的歷史佳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