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萬箭穿心--Feng shui

万箭穿心/风水/FengShui

7.7 / 676人    120分鐘

導演: 王競
編劇: 吳楠
演員: 顏丙燕 陳剛 焦剛 李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藏著掖著

2012-11-17 04:57:41

談感情傷錢!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印象中最喜歡的中國電影都是用方言講台詞的,《鬼子來了》《小武》《光棍兒》等等(若算上《陽光燦爛的日子》,就算北京方言吧),方言天生的比國語多了一份現實感,從文學角度看,方言精準、生動、親切。用職業編劇的話來說,叫「接地氣」。沒辦法,農業國家,農民生活,方言是農民的語言,是廣大觀眾的語言,即使進電影院的都是所謂「小資」,往上兩三代沒有不是農民的。
若不是崔永元、李銀河等不太經常做廣告的名人推薦,看到影院門口的海報上,赫然寫著「2012年中國最好的電影」時,我肯定會掉頭就走。
《萬箭穿心》努力「接地氣」,全片用漢口話對白。可不要小看了「精準、生動、親切」哦,在當下的中國院線電影裡舉目望去,台詞上能做到這三點的片子真是屈指可數。顏丙燕的表演讓人為之動容,一大半要歸功於方言台詞,再加上她扮演的女主角實在太符合我們的審美傳統了——在二線城市的小商品市場裡賣襪子、挑扁擔的女人,丈夫先是偷腥,後來下崗自殺,含辛茹苦養大的兒子最後居然把她視為仇人,要把她從自己的房子裡趕出去——活脫脫一個當代「祥林嫂」啊。不過魯迅的祥林嫂之所以「深刻」,在於故事背後對社會制度和文化的批判,處理好悲劇的「偶然」與「必然」,現實主義的最高境界當是如此。《萬箭穿心》就不那麼令人滿意,至多是一個性格悲劇,而且充滿了地攤文學和小報紙社會新聞的趣味。
且看該片分成了比較斷裂的兩大塊:顏丙燕如何捉姦、逼死丈夫和十年後顏丙燕的兒子如何與她反目成仇。比起後半部份,前半部份要好看的多。「捉姦」嘛,誰不愛看,前段時間《浮城謎事》也拍捉姦,平心而論,《萬箭穿心》的「捉姦戲」拍得比大導演婁燁要好,也更通俗——滿臉挫相的眼鏡男丈夫忽然就可以不費力地釣到有幾分姿色的國營廠辦公室的小妹(愛看電視的大媽大嬸每天就是把這些「小狐狸精」當成自己的想像敵的),女主角捉姦之時還不忘與小賓館的大媽討論下電視劇的大結局呢。只可惜影片類似頗有趣味的段子點到為止,沒有往黑色幽默的「邪路」上走,到了影片下半部份跟兒子的戲,就是認認真真地苦情、徹徹底底地「媽媽再愛我一次」了。等到了挑扁擔的母親到重點班為兒子開家長會、兒子自卑的橋段,我那種熟悉的到電影院受虐的感覺又回來了。
後面還有:媽媽與小商品市場的黑幫老大車震,被兒子發現了,高考之後的慶功宴上,兒子讓媽媽滾出自己父親的家。演員們應該最喜歡這樣的戲吧,可以嬉笑怒罵、濃墨重彩地演上一場。導演在監視器後面,大概早料到,阿姨們看到這段時,罵兒子「沒良心」的憤憤而滿足的表情吧。然後兒子痛陳自己如何如何發現爸爸的情婦、情婦如何如何告訴他是他媽媽向警察高發了這對姦夫淫婦……只是苦了觀眾,大家已經知道這些情節了,卻還要再看一遍閃回。此種「放PPT」之行為,真是電影創作之大忌啊。其實看到兒子與媽媽情人——黑幫老大在高考前一天晚上大打出手的那場戲,真心覺得戲是夠的,要是在劇本階段,再往深處走走,說不定比現在更好。
語言上,《萬箭穿心》趕了一下《一次別離》的時髦(恰好這兩天也在放《一次別離》,《萬箭穿心》在戲劇上比它差遠了),影片開場幾段戲,看到那抖抖的手持拍攝小商品市場,看到那抖抖的虛虛的前景,我還真有點激動呢,「抖抖風」也不是婁燁的獨家嘛!對話場面也是嫻熟的一套:一邊吃飯一邊說台詞,說到節點上夾的筷子的手(或舉酒杯的手)停一下,給一個眼神;要嘛就是邊幹家務邊說話。這兩種類型之外的對話戲,都不太給力。
最令人傾心的還是對那些小配角的塑造,也是應了「精準、生動、親切」的要求,只是骨子裡還是沒有脫離《馬路天使》開始就有的文藝觀點——不管是小商品市場裡的扁擔大媽還是黑幫老大,都是比高考第一的兒子心眼好的好人。塑造街頭小人物是中國電影偉大的傳統,只是生活的真相——至少是我從生活在縣城裡的媽媽那裡聽來的,要比這部電影裡的更殘酷、更狗血、更一地雞毛。面對生活里來的觀眾,這樣的電影蓋不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