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萬箭穿心--Feng shui

万箭穿心/风水/FengShui

7.7 / 676人    120分鐘

導演: 王競
編劇: 吳楠
演員: 顏丙燕 陳剛 焦剛 李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格俐瑪

2012-11-19 04:27:35

痛苦,像煙花一樣豐富


李寶莉得知兒子要和她斷絕關係,於是跑出了家門。她看到滿天的煙花,由中央向四週放射,五顏六色,氣勢如虹。而萬箭穿心呢?恰是由外向內的逆向過程。於是,在這一正一反之間,我們看到了「豐富的痛苦」。

記得,錢理群先生曾著有一本同名的書——《豐富的痛苦:哈姆雷特與堂吉訶德的東移》。哈姆雷特與堂吉訶德作為經典文學形象,都具有強大的悲劇性,如果非得總結出二者的共性,我想,應該叫「不合時宜」,進一步說,是人物與所處時空的不協調關係。面臨復仇大計,哈姆雷特沉湎於哲思,猶疑不絕,真不像個王子;而面對騎士衰落的時代,堂吉訶德依然要唱過去的歌謠,發出非主流的聲音。

是啊,純粹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就是做不到因勢利導,就要唱些反調,來點兒逆耳的箴言。他們與時代主旋律始終保持距離,甚至對未來持有清醒的悲觀。他們一直「不合時宜」。從這個意義上說,《萬箭穿心》作為一部「學院派」(北京電影學院創作團隊)作品,它與文學經典共享同樣的精神維度。

在「紀錄風」成為藝術電影主流的今天,《萬箭穿心》的風貌實在太過穿越。雖然也是手持攝影,但這絕不是賈樟柯們的生活流,當然更不是第五代的色彩與符號,而更像是來自80年代的遺腹子,渾身透著古典範兒。在武漢的人間煙火氣背後,是強大的戲劇張力,它反覆質詢著:「人」的困境該如何破?每個人物的動機都那麼合理,因而不可和解。

當《萬箭穿心》與伊朗佳片《一次別離》檔期相撞,需要警惕無謂的比較:《一次別離》敘事矛盾得以和解的關鍵,在於宗教,在於自省意識;而對於沒有宗教的中國,在繞過種種意識形態規約與雷區之後,若還想講述一個因果連貫的現實主義故事,恐怕難上加難。在中國,現實主義一直很魔幻,那種飛龍在天的荒誕狀態,終於由《萬箭穿心》實現軟著陸。

看此片確實痛苦,但它絕不是苦情戲。在節制、冷靜的敘事風格之下,李寶莉絕不多流一滴淚,就像在丈夫遺體旁,她憤懣而堅定的目光一樣。丈夫死後,她也沒苦守,而是開始了新的感情。如果說,煽情是「躲在角落舔傷口」,那麼,《萬箭穿心》勝在沒有伸出那讓人生厭的舌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