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的奇幻漂流/漂流少年

7.9 / 673,204人    127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大衛馬季 揚馬特爾
演員: 蘇瑞吉夏爾瑪 伊凡卡漢 瑞夫史波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草威

2012-11-22 21:33:27

你打開世界的方式


這次李安的情感表達還是那麼內斂,然而他用了另外一種方式來煽情──畫面。我一直對一件事保持著瞎琢磨的熱情,就是藝術作品中的神性該怎樣用商業的方式去直觀的呈現,我的意思是說讓觀眾由外而內的感覺到超然,我想來想去,等來了IMAX。在巨幕上的《阿凡達》和《少年Pi》,美得讓人敬畏,它達到了視域上的極限,讓人沉浸在幻覺中。這樣的畫面在時刻影響著觀者的意識,因為根本無法迴避它,你只能接受它的傳教。萬物之美鋪天蓋地地襲來,海水和長天融為一體,如潮的光芒蕩滌著人的視界和心靈,這會讓人在影院裡不由自主地相信神。

上學時曾和一位神學院的老師聊天,我很不客氣地問了一個核心問題,「您怎麼才能證明神真的存在呢?」那位老師的回答我記得很清楚,因為到現在我作為一個無神論者還是不知道應該怎樣反駁他,他說:「你看孔雀開屏的樣子,尾部的線紋聚集在一起,組成的圖案像眼睛一樣,那麼漂亮,像是一幅畫,這怎麼解釋?它背後的作者在哪裡?那會是誰呢?」

那會是誰呢?Pi在大海上雨淋日炙也會想是誰賜予了這一切,無法主宰自身的時候只好把決定權拋向某個我們並不知道的去向,我們希望那個地方有上帝。神的祝福不會很快到來,而只能夠緩緩地給出暗示,所以我們又看到了一隻小船上的世界史。《少年Pi》的偉大當然不僅限於用像素去模仿神的作品,還在於整個故事的巧妙和李安的得當處理,精簡至極的情節卻讓人覺得人性與自然法則的可能展現得異常豐富。

漂流之際,影片的二號主角──那隻叫理察·帕克的老虎,幾乎構成了Pi的全世界,他與它纏鬥並廝守,它讓他畏懼,又給了他勇敢;它讓他身心交瘁,又不斷地加以啟示。Pi的心性在向著老虎發展,而老虎又似乎慢慢通了人性。

凱文·凱利曾經提到過一個概念,叫做「共同進化」,這是一種比「個體進化」更為全面的觀點。意思是說,同一環境下的生物體通過不斷適應環境以滿足彼此的需求,從而達到一種「共生共棲」的狀態。Pi和理察·帕克就是這樣一種關係,他們在短暫的時間裡達成了一致,甚至改變著自己的天性,共同做著困獸猶鬥、又一起枯木逢春,而後雙雙死裡逃生。

完成了這層意思,其實就完成了李安自己認為的最困難的那部份──對精神力量、對神的描寫。Pi和老虎遵循著自然之道,在兩種生物之間建立了一種超越經驗的信任。天地之道作用於兩個毫不相關的軀體。

小說家高蹈的才情集中體現在了故事的結尾。Pi在向記者完整的講述了那個帶有奇幻色彩的漂流故事之後,又講了另一個版本的故事,這一次沒有動物,而是四個人,四個只能活一個。Pi為了求生,看著母親死去,靠吃人肉來過活。

一段清晰的傳奇經歷,突然變得玄妙而隱秘。我相信所有所有人的心中都會迎來暴風雨,因為顯然第二個故事更符合一件事的規律,但它一下子推翻了先前的所有設定,面目猙獰起來,然後我們發現自己已經捨不得那第一個故事,或者是捨不得那一點點快慰和希望。Pi和記者的對話也非常值得玩味,Pi沒有問他相信哪一個故事,而是問更喜歡哪一個,記者幾乎不加思索地說道:「有動物的故事更好。」「謝謝,你和上帝的意見一致。」

故事並沒有變得游移,反而加進了寬容,這就回到了Pi在少年時所說的,「選擇懷疑作為生活哲學就像選擇靜止作為交通方式。」生活中很多繞不過去的哀苦難辨真假,難以下嚥;或者是不可思議的神蹟無法分享,那就交給上帝吧。

但是,作為觀眾,我們難免陷入到一種惶恐的選擇中,你傾向於哪一個故事是真的?你聽命於誰?你以怎樣的方式打開世界?美好的,殘忍的,你更相信經驗還是更渴望奇蹟,在最後一切又都還給你。你喜歡哪個,就用那樣的方式打開世界,你可以這樣理解,也可以那樣去想,就像坐在木船上望著大海的Pi,註定面對一個世界,背對一個世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