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的奇幻漂流/漂流少年

7.9 / 666,438人    127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大衛馬季 揚馬特爾
演員: 蘇瑞吉夏爾瑪 伊凡卡漢 瑞夫史波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reckding

2012-11-23 04:48:38

現實不等於真相


要看懂《少年Pi奇幻漂流記》的不可不知


看電影之前的預告片,讓我們都以為這是一部新的魔幻大片,但是等到觀影的時候,為什麼有這麼漫長的鋪墊?為什麼多次強調好好地告別?為什麼在結尾要留下另一個故事?

我們先不要糾結哪個故事孰真孰假了,從電影一開始的鋪墊說起吧!~

我們故事的主人翁Pi 出生成長在印度。這是一個宗教氛圍濃厚的國家,可以說,是人類社會和人類歷史上宗教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
印度地處東西交匯之地,從古代起就被雅利安人征服過,之後還遭遇了亞力山大東征等大小戰爭,直到後來19世紀的英國殖民。加上這期間的貿易往來,東西兩種體系的文明在這裡交織碰撞。
我們今天很少有人會將印度和「希臘化」這個詞聯想在一起,然而「希臘化」這個詞就是指的被西方征服過的東方,這種文明所呈現出來的「混合主義」;最初就是在宗教上得以體現的,既「泛神崇拜」和「諸神的混合」。
 
於是Pi的成長經歷也自然面臨了印度這種混合主義的環境,母親用故事啟迪的「傳統」(神話、宗教)以及父親教育給他的「新派」(理性)兩種不同的世界觀。這兩種矛盾一直蔓延到他們的餐桌上,究竟用什麼才能看見真相?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像電影中,被用兩種不同敘述方式描述的一個故事一樣。
一個是真相,而另一個是事實。
 
以希臘為代表的西方發明了邏各斯(Logos)、抽象的概念,推理體系,理性主義。古典的希臘人認為世界是完全的秩序與理性,整個世界與奧秘都可以被理解與述說。
而印度為代表的東方則是非概念化的,神秘的。通過神話和象徵主義來表達,將智慧隱藏在神話、儀式和歌舞中,而不是通過概念來表達。

當古代東西方文明,最初開始交匯碰撞的時候,西方理性主義為東方的神秘靈感帶來了一段時間的壓抑、蟄伏,之後轉變為表述上的解放。東方開始試著理性地述說,將觀念變成概念和理性的形式。現代化的宗教開始萌芽,東方文明從精神層面上迎來了新生,同時滋養了西方的世界。

我們今天流行的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都爆發於那個時代。

在印度,宗教和神話也像今天的科學那樣是不斷髮展、演進、修正的。從梵天到毗濕奴,從早期的佛教到後期的佛教,其神學思辨之精密絕倫,寓意表達之優美可謂是嘆為觀止。
 
如電影中提到的那樣,晚期的印度教認為在世界開始之前,未經出生便存在的生命,被稱之為毗濕奴。世界由他的睡夢開始,在他的沉睡中,從肚臍長出了金色蓮花,蓮花中誕生了梵天,再由梵天的夢、無知、慾望和妄想創造出其他的生命。而梵天所處的世界被稱之為摩耶女神,她是毗濕奴的妻子,宇宙,大幻覺。

這是基本典型的印度系世界觀,世界是虛妄的,夢境的。
而電影是什麼?電影就是關於夢的藝術。電影和宗教不謀而合的地方就在於,它們都是西方體系(理性主義)和東方體系(神秘靈感主義)的交匯。

在這一部電影中,理性主義和感性主義的衝突與交融成為主題呈現給我們。

現代社會是被西方理性主義的體系所主導的,東方精神被分化成了表層和表層之下的暗流,而這股表層之下的暗流才是東方精神最純真的,最本能的傾向。
 
少年Pi 的名字「π」,圓周率,是一個無窮無盡、永無規律、永不重複的小數,即「無理數」。無理數的發現和之前所謂的「合理存在的數」產生了對立,在歷史上被稱為「第一次數學危機」。當時的畢達哥拉斯學派是集政治、學術、宗教為一體的組織,他們信仰宇宙萬物象數學一樣是絕對的理性和秩序的。可謂是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以理性和秩序為主張的宗教。
而當這個學派的弟子希帕索斯發現無理數的時候,這個學派中的其他人恐慌地將他推入海中處死。罪名類似其他宗教中的「瀆神」。
如果這個世界是絕對理性的,為什麼又會有無理數的存在呢?相比起以理性為主張的宗教,承認無理數存在,承認了理性的侷限性的我們才能夠藉由這種無窮無盡、永無規律的數字達成對宇宙的理性認識。
這裡對應了母親在餐桌上的那席話,首先承認了父親所說的,科學發展的成果;而後說,但那是讓我們認識外在的世界,但沒有辦法窮盡我們的內在。
我們可以確知圓的周長與直徑,無論圓的外在條件如何改變,但圓的靈魂:「π」,是一個無理數。
 
Pi的初戀女友,跳舞的阿南蒂,是被李安安插進來的一位人物。
歌舞在印度有特殊的地位,是從印度歷史上最古老的經典,四部《吠陀》經就奠定下來的,其中之一的《娑摩吠陀》,如果把拼音文字寫出來大家更容易理解「sāmaveda」————人類文明、文化中以歌舞娛神或通靈的巫術魔法皆秉承了「娑摩」之名——薩滿。這裡的薩滿是一種泛稱,並不是專稱薩滿教。電影中也是特別在舞蹈課中強調了,她們要通過舞蹈將自己的能量和神靈進行接觸和溝通。所以舞女也是巫女,薩滿。
阿南蒂是典型的東方傳統,她和接受新派教育的Pi 的差別,在動物園中顯現出來。Pi 認為老虎愛表現,就像舞蹈者一樣,而阿南蒂則說,牠是在用心聆聽世界萬物。老虎沒有那麼膚淺,而舞蹈也是一樣。
因此,一位薩滿女巫為即將遠行的Pi繫上紅繩,也容易被我們理解了,這是一種巫術、祝福,或者用更直白的說法:護身符。
這裡順便揣測一下「阿南蒂」的名字,但僅是揣測,並不確切。「南迪」是印度舞蹈之神濕婆的坐騎和寵物,神明的夥伴,印度「聖牛」的代表。傳說中每隻聖牛的背上都有濕婆神的化身注視著人間。但是「阿」的發音卻一般是否定的意思,但也不完全。
阿南蒂的伏筆一直埋到後面出現的「食人島」。
 
我們的主角Pi在飯桌上說他想要洗禮,然而海難卻讓他真的脫胎換骨。
之前還在為大自然的壯麗而驚喜歡呼,馬上又陷入大災難的驚恐中。Pi在長期的漂流中說自己已經分不清夢幻與現實,而其實在面對大災難的時候,主角內心深處的神秘靈感主義已經被煥發出來。
動物被關在籠子裡,為什麼一遇到海難就全都跑出來了?斑馬為什麼會從沒有開門的走道裡面游出來?還是因為他們其實都是船上人物性格和靈魂的擬象呢?
讓我們試著按照第二個故事之後,加拿大作家的總結對應一下:
隨喜的佛教徒水手,只吃肉汁拌飯,吃的是「葷邊素」,在海難時跳上救生艇摔斷了腿。是草原上被捕食的斑馬。如果要問為什麼正好是斑馬,而不是野牛的話,那麼想一想海員穿的海魂衫就知道了。
品德敗壞,沒有肉食就算不上飯的廚子,是草原上惡劣的土匪強盜——鬣狗。
而作為植物學家,又不放棄信仰的Pi 的母親,是森林中慈祥的智者——猩猩。
唯有老虎理察·帕克 和少年Pi 是同時出現的,為什麼呢?
在英國詩人西格弗利·薩頌 的名詩中:「我心有猛虎,在細嗅薔薇,審視我的心靈吧,親愛的朋友,你應戰慄,因為那才是你的本來面目。」人性具有兩面,每個人的內心中都有一隻猛虎,代表人原始的、內在的、本能的的一面。而虎穴之外薔薇叢生。
 
古代的基督教一直被一個「惡的難題」所困擾。這個問題就是:如果上帝是我們所聲稱的全知、全能、全善的,那麼祂所創造的世界和人類也必然是全善的。祂必希望也必能夠消除罪惡與苦難。可是世間仍然充滿苦難,人間也依然有罪惡,而人又如此愚鈍。上帝為什麼對世界和人的苦難與罪惡無所作為呢?不是自相矛盾的嗎?
對這個問題後來的解答引申出了各種「神正論」:上帝對人的創造並不是已經完成的,而是正在進行的。在煉獄中揀選屬靈的靈魂。如果世界毫無苦難與罪惡,而凡人的善念、正義、勇敢、堅毅、慷慨、聰明和知識也沒有了意義,這樣的安逸的世界讓人沒有了目標,無法發展人的道德品質。所以,為了讓凡人參與到上帝的神聖事業中來,讓人的主觀能動性和責任具有意義,為了成全人的自由,上帝必須是絕對的自律、自我約束,以致於祂看上去完全無所作為,這樣凡人自身的責任才有了意義。
而人對上帝這種自律、自我約束的模仿,就稱之為理性。人的內心深處是一隻猛虎,出於自律,虎穴之外長滿帶刺的薔薇。
 
而Pi 又是這個故事的詩意(寓意)表達者。老虎是他內心(原始、內在、本能)的意像一語雙關。

如果明白了這個隱喻,那麼少年Pi在救生艇上的故事就很好理解了。為什麼缺席的老虎會在猩猩(母親)被殺之後一越而出。為什麼他又和老虎敵對成這樣,因為他的理性和他的本性是矛盾的。他是宗教徒,現在卻殺了人;他是素食主義者,卻需要捕魚吃肉;他在海難中失去一切,茫然無際的大海上,他本能地傾向絕望、自暴自棄,甚至可能自殺。於是他要警惕自己的本能,同自己的本能決鬥。為了活下去,他又要學會與自己的本能共處,幫助自己的本能,馴服自己的本能。
 
Pi將食物綁在救生艇外的小木筏上,也是擔心自己毫無節制地吃。但是卻被突如其來的螢光鯨魚所掀起的大浪打翻在海中。這一則小插曲表示什麼呢?
還記得剛開始Pi 捕魚,抓到「鬼頭刀」,他驚慌失措中將魚敲死後,魚身的螢光瞬間熄滅。他哭訴說:「對不起,對不起」同時又感謝毗濕奴化身為魚拯救了他們。
印度教的神話中,毗濕奴經常化身為各種各樣的形象拯救人類。而第一個形象就是化身成魚,在洪水中拯救起了人類的始祖。
毗濕奴還有一句名言:我是時間,萬事萬物的毀滅者。
我們回過頭來看這頭鯨魚的形象,一隻座頭鯨,擁有大口,巨大的翅膀,突如其來的出現,龐大的身軀代表了不可抗力。離開時在海面上畫出的曲線和身體的旋轉,這些都符合時間的擬象。
可以說毗濕奴的這兩次「顯現「,一次是用魚為食物挽救了Pi的生命,而另一次則是漫長的海上漂流,時間的流逝和海上的意外消磨Pi的食物,磨礪Pi的意志,精神上的成長。


Tiger vision ——老虎的視覺。Pi在問牠看什麼,然後自己也試著象理察·帕克那樣注視水面……隨後,大海一層一層地被視線穿透,最先看見的是少年Pi能夠用理性和既往知識想像得到的事物與景像,而後是純粹的想像力,最後,是他內心深處最不可忘懷的記憶……
 
海上再次的暴風雨,Pi一無所有,奇異的天象顯現,讓他感覺是上帝的顯靈。如同《約伯記》當中約伯對上帝的質問與祈禱,而《約伯記》中的上帝也在旋風中顯現。面對這樣的勝景時,Pi 如同第一次狂喜,卻又有所不同,這一次的他經過了苦難的洗禮,內心沒有嬉戲的成份了。當他把帳篷打開,想要讓老虎理察·帕克(他的原始、本能)也看一看這樣的勝景時,理察·帕克卻無限地驚恐畏懼,不能自持。他最終還是要躲在帳篷中渡過難關,理察·帕克(內心)卻留在外面的暴風雨中,直到暴風雨結束才回來依靠著Pi。
 
暴風雨過後,少年Pi 身體虛弱,理察·帕克也是一蹶不振。他哀傷地對牠說:「我們要死了」。他將老虎的頭安放在自己地腿上,這是他第一次有意識地和老虎如此貼近,垂下眼睛,彷彿靜待著死亡。
 
畫面忽然融化到「無人島」。在這裡我有三種解釋,可是自己也不知道選哪個好。都說出來,讓大家選擇好了。

第一個解釋:島嶼是阿南蒂巫術的神秘守護和少年Pi的夢境的結合。
這個解釋的理由是:我們之前提到少女阿南蒂的身份是薩滿女巫,在Pi的遠行前為Pi繫上了護身符。少年Pi 在暴風雨之前就已經意識到自己不能分辨現實於夢境了。他感覺到自己要死了,在我們提到的,他將老虎的頭安放在自己腿上的時候,少女阿南蒂給他系的手繩有一個不經意的特寫,和老虎的頭接觸在一起。這個時候畫面才開始融化到了「無人島」。
但此時,「無人島」食人的一面並沒有顯現出來,此時的島嶼是一座救命的島嶼。他們從「垂死之際」變得有能力登上島嶼,這裡有充足的食物,少年Pi的苔蘚和樹根,老虎理察·帕克的狐獴,還有淡水和風和日麗的天氣。足夠他們在這裡恢復元氣。
少年Pi對這座島心生感激,將自己身上唯一有意義的物品,阿南蒂給他的手繩繫在了這座島嶼的樹根上。
那麼這是不是由於阿南蒂的祝福與守護在神秘靈感上的應驗呢?這樣的祝福和守護也不是完美的,只能是一個臨時的居所,提供暫時的安息。
假設這個說法是成立的,那麼從遠處看,漂浮的島嶼像一位平躺在海面上的女人也就好解釋了。薩滿、巫師在追求神秘靈性能力的本質是讓自己貼近神,模仿神,而巫術又是巫師身上能量的流溢,因此阿南蒂的祝福與守護也帶有她身上的特質:女性的、印度的。因此島嶼的形像是一位女人,而又是對漂浮在無因之洋上,毗濕奴的模仿。其次阿南蒂的印度特質和Pi對印度的記憶也使得島嶼帶有印度社會的擬象,島上的狐獴是印度社會大眾的擬象,白天黑夜的不同面目也是印度社會的不同面目。電影在開始的時候也鋪墊了,Pi的一家,也是因為「社會黑夜」的來臨而離開。
就在Pi休息的地方,觸手可及地在蓮花狀的果實中發現了島的真相。也如同他對阿南蒂有關的記憶:蓮花隱藏在森林裡。森林通常是一個危機四伏的意象,蓮花的寓意有很多中,這裡適合的是代表著有關於宗教性質的靈性的新生。例如最典型的故事:哪吒削肉還母,剔骨還父,最後用蓮花代表的純淨與靈性組成了新的身軀。沒錯,哪吒的故事源頭是從印度傳過來的。但是這樣的解釋畢竟牽強,Pi 的靈性提升並非是在這座島嶼上完成的。
但是我個人更傾向於這個解釋的原因在於,少年Pi發現這座島是個「噩夢」的時候並沒有立馬「驚醒」,而是準備了充足的食物,得到了充足的休息之後才離開了島嶼,似乎夢境中有冥冥的引導力量。
一般體驗過這種神秘守護夢境的人在醒來之後,會感覺到身體能量得到了一定的恢復。那麼和Pi在島上準備了充足的食物之後才離開。讓他能夠在海上繼續堅持一段時間是比較吻合的。但這只是一種解釋。
 
第二個解釋是:島嶼是少年Pi的臨終夢境體驗,但還是有阿南蒂的守護作用。
人在臨死前的衰弱狀態中會進入各種各樣的臨終體驗,這些體驗大部份都是夢境化的,並不一一例舉了。而夢境免不了是慾望的滿足和記憶無序的重構。因此,是少年的Pi的慾望和記憶構築了這座島嶼。
但是,如果人沉溺在這種滿足慾望的臨終美夢中,會安逸得失去求生意志而導致真正的死亡。
同樣是少年Pi 出於對島嶼救命的感激,將阿南蒂給予的手繩繫在島嶼的樹根上。並在附近的樹枝上扎吊床休息。而這之後,島嶼夜晚的詭異開始顯現。Pi在夜間醒來,正對此困惑的時候,隨手可及的地方就摸到了一個蓮花狀的果實,而果實內是之前有人遺留的牙齒,提醒他這是一個食人的島嶼。為什麼會這麼巧合呢?
首先少年Pi休息的地方就在他繫手繩的不遠處。其次,蓮花在這裡的意象則適合解讀為:兩個不同層面的世界,就像水下和水面之上的穿越和溝通。並不是說阿南蒂這個時候知道了Pi的危機為他傳來資訊,而是阿南蒂的祝福與守護在這個夢境世界中的顯現方式。
但是在少年Pi發現這是個噩夢的時候卻沒有馬上「驚醒」,卻是我比較困惑的地方。
 
第三個解釋:島嶼只是少年Pi虛弱暈厥後的夢。夢境是慾望的滿足和記憶無序的重構。此外沒有任何意義。
 
登上海灘的Pi,匍匐在沙灘上虛弱地喘息。感受沙灘象上帝的臉龐一樣溫暖。而理察·帕克卻頭也不回地慢慢走進叢林裡。出現了現在被熱傳的那段台詞:「人生也許就是不斷地放下,而令人遺憾的是,我們沒能好好地與之告別」。
在原著中,Pi說:「我最討厭我的綽號是個無盡的小數點。把每件事情都做個妥當的了結,這是生命中的大事,唯有如此你才能鬆手,否則你會永遠都有該說卻未說出口的話,你的心中充滿懊悔。」可是生命中並不是總有機會做個完美了結的。
電影中首先是針對阿南蒂的——不記得有沒有道別,其次是記得海難時對父母兄弟來不及道別,以及記得理察·帕克——頭也不回地走。
據說,這是李安先生因為有同樣的,來不及與父母道別的感觸,被特意加入並強調的。
關於理察·帕克頭也不回地消失進森林裡,我想問問大家,大家所熟悉的貓貓狗狗,如果遇到相似的情況,依據你們的直覺,牠會回頭嗎?不說看看主人翁Pi,就算看看大海呢?
關於這裡的真正的過度解釋網路上有很多。例如:「老虎的頭也不回代表了父親一開始對Pi的教育,老虎是沒有靈魂的,你在牠眼中看見的只是自己的影子。老虎從來也沒有想過要與你做朋友。」或者是「他跟隨著神的指引,乘著小船,向著脫離獸性的彼岸。但此時,他仍然無法完全脫離獸性的一面,載著老虎繼續出發。直到最後,那隻老虎走進了叢林裡,消失了。Pi哭很厲害,因為人類的獸性幫助人類生存了下來,在最危難的時刻生存了下來。而當人無限的追求並接近神性的時候,獸性會在不被察覺時離去了。」
這裡我只想給出的解釋是:記住老虎代表的是Pi內心深處最原始的本能。並不是真實的老虎,而人的本能也不能被簡單地判定善惡,或是「需要脫離的獸性」。本能是任何人都無法剝離的。用一位網友在評論的話說:如果是要戰勝或割除自己的獸性,然後獲得上帝的拯救,那麼將變成一個殺死老虎的劇情,而不是學會與之共存。
老虎的離去,走進深林中,並不是簡單地離開。深林中有什麼?隱藏的蓮花——新生與層次的昇華。回到Pi 內心隱伏的深處,不再像海上漂流那樣需要那麼明顯地與理性之對立。並不是真正地離去或是割除。
經歷過海難和海上漂流的Pi,他的本能不會允許自己再回頭望一眼,只是這麼簡單。
 
當我們回到了與日本人說第二個故事的時候。你們傾向於哪一個故事呢?
第一個故事是東方體系神秘靈感主義的,不可思議的事件和(或)象徵化(寓意)地表達。
第二個故事是西方體系理性主義的,經得起邏輯與經驗的驗證。
電影中,故事的講述者皮辛並沒有問作者,你覺得哪個故事是真的,而是問,你更喜歡哪一個?
我們是不是也要注意到這個細節呢?不用去問哪一個故事是真的,而是問自己,更喜歡哪一個?
因為,真實並不是電影要討論的主題。甚至,可以巧妙地說,一個是用靈感領悟的真相,而另一個是用理性審視的現實。

理性和理性建立起來的知識是有用的,象皮辛說的,可以幫助人在艱難的逆境中活下去,但這僅僅是輔助的作用,支撐人活下去的依然是人的本能。只有人的這兩種能力同時發揮作用,互相依存,互相警醒的時候,才是主人翁Pi活下來的真相。
 
皮辛在作者選擇了第一個故事的時候說:「所以你追隨上帝。」
為什麼呢?前面提到過:現代宗教是理性主義與神秘靈感主義的交織融合。現代宗教既不是純粹理性的,也不是純粹的神秘靈感的。它需要你具有理性的選擇,也需要你具有本能的感悟,不可偏廢。

電影雖然鋪墊穿插了許多宗教的元素,但電影本身的主旨並不是講宗教的。就如李安在接受採訪時說的:「信仰不等同於宗教。事實上,在大海里漂流,完全不能上教堂,不能進廟宇,人世間宗教的儀式被完全剝離掉了。」

最後講老虎理察·帕克的名字。因為實在害怕容易被人誤解。
 
1884年,「木犀草號」(Mignonette)遊艇沉沒,4個倖存者坐上了救生船,被困大西洋,除了船長湯瑪士 Dudley、大副Edwin Stephens、船員Edmund Brooks,還有一個名叫理察·帕克(Richard Parker)的17歲男僕,他同時是一位孤兒。因為不聽勸阻,飲用了海水而身體虛弱。其餘的三個人經過兩次談論,是否要殺了其中一個人而使得另外的人活下去。其中第一次他們選擇了抽籤的形式,由於帕克非常虛弱,沒有參與抽籤。但是當抽籤結果出來的時候,卻遭到了中籤者的反悔。他們經過第二次談論,選擇殺死虛弱到瀕死的理察·帕克,被其他人吃掉,因此,救生艇上的其他人得以生還。這就是後來倫理學與法學上著名的「女王訴杜德利與史蒂芬案」(R v Dudley and Stephens)。——根據陪審團認定的事實,法官宣告被告犯有故意殺人罪,駁回他們的緊急避難抗辯。被告被判處絞刑,但在支持起訴的哈考特爵士的建議下,最終被維多利亞女王赦免。
於實事,船上的三個人參與謀殺了理察·帕克,無可辯駁的死罪。然而出於海上的特殊情況,尋求女王的赦免,也巧妙地解決了這一宗公案。也是典型的理性和感性結合的例子。

另外「理察·帕克」還出現在其他的海難和海難故事中。《Life of Pi》的作者認為這個名字帶來的巧合一定有其意義。所以將這個名字給了故事中的老虎。

很多人以為老虎的名字暗喻了主人翁吃人的事實。但我認為這才是一種過度解讀與邏輯的滑坡~事實上,在原著中,主人翁Pi也曾一度想要殺死老虎理察·帕克,並且還為此設想了許多種方法。所以,作為一個在海難中,曾經差點要被謀殺的對象,老虎叫做理察·帕克,也是實至名歸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