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壞教慾--Bad Education

不良教育/圣·教·欲(港)/毁灭性教育

7.4 / 63,612人    106分鐘

導演: 佩卓阿莫多瓦
編劇: 佩卓阿莫多瓦
演員: 蓋爾賈西亞伯諾 費雷馬丁內斯 丹尼爾葛梅茲卡丘 路易斯赫馬 哈維爾卡馬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ami

2012-11-23 20:26:01

阿莫多瓦作品《不良教育》觀后座談會紀要


阿莫多瓦作品《不良教育》觀后座談會紀要
/范達明整理/

時 間:2012年11月17日(星期六)上午10:50-11:10
地 點:杭州南山路202號恆廬美術館講堂
(恆廬藝術影吧阿莫多瓦作品《不良教育》觀後現場)
與會者:(發言序)范達明、金愛武、活、牛玉竹、徐樹紅、蔡玲、俞伈抒、池雲飛、范大茵(觀影者:王犀靈、陳杏生、何吉、施文、王淑金、戴紅、姬伯慶等)
主持人:范達明
記 錄:蔡玲

片名矛頭直指教會學校的「不良教育」,有很大的批判力度
范達明:2004年阿莫多瓦的影片《不良教育》,突破了以往女性題材的基本母題,又有了新的開拓,當然,在以「同性戀」為表層內容的表達背後,實際上仍是內在地表述著人的「性」的主題。影片的片名,矛頭直指冠冕堂皇的教會學校內裡那骯髒而不可告人的一幕,把如此的學校教育判定為「不良教育」,顯然有很大的批判力度。兩位男主人公之一的伊格萊西奧在成年後的所作所為(變性與吸毒等),被影片歸於少年時代曾受到有那種「不良教育」的結果,通過對伊格萊西奧所寫自傳體電影劇本故事的展開,為我們做了追根溯源的揭露,讓我們知道那個教會學校的教父(牧師)當年曾經幹下的是怎樣不良與不道德的壞事。

關於同性戀、同性關係以及「孌童癖」
金愛武:這部影片可以說是對「同性戀」問題的集中爆發。它讓我們比較清楚地看到了所謂「同性戀」是怎麼一回事。
范達明:應該說,真正的同性戀,至少在人類的部份人中間,仍然是有人本身的人性的需求的。教會學校因為是清一色的男孩子,容易在同性男生之間發生一種友誼或友愛,也是很自然的。但是男教師對於男童的喜愛,譬如像馬諾羅教父那樣有那種行為——實際上是「孌童癖」,肯定對孩子身心有傷害。尤其是這樣做僅是一廂情願的話:少年伊格萊西奧之所以出賣自己給教父,是希望以此換取自己同學恩里克的不被轉學;後來胡安認同與伯仁格爾(即馬諾羅教父)發生那種關係,也是以對方答應為胡安染上毒癮的哥哥提供所欠百萬毒資為條件的。所以,這樣的同性關係其實還算不上真正的「同性戀」。

影片也是導演阿莫多瓦帶自傳性的作品,影片結構是電影中套電影
活:這部影片還是電影中套電影,電影中拍攝電影。影片也是導演阿莫多瓦帶自傳性的作品,應該是阿莫多瓦童年經歷的一種反映。阿莫多瓦本人也是個同性戀。
范達明:我從資料了解,阿莫多瓦自己就喜歡扮演女人,有異裝愛好。從影片結構看,影片通過恩里克導演閱讀電影劇本《拜訪》,以及實際拍攝《拜訪》等情節,既展開了主人公的童年往事,也構成了「片中片」的套層結構關係。這樣的「片中片」關係還有一些,如兩個少年一起在電影院看有美麗女明星角色的電影(引發了他們的青春期性衝動)的段落,還有胡安和伯仁格爾發生「同性戀」行為時互相拍攝錄像的「片中片」片斷等。影片中凡是「片中片」的段落,都被處理成較小的螢幕,這有便於觀眾對兩種螢幕時空的識別。

人性凌駕於神性之上,寫出特有的文化氛圍,不迴避對個人感情的宣洩
牛玉竹:女性題材、同性戀題材、裸露題材、神性題材等,都是阿莫多瓦影片喜歡涉及的題材。這部影片實際上也表明:人性終究是會凌駕於神性之上,雖然神父的行為是作為反派來表述的。影片的意義還在於它寫出了西班牙社會那種特有的文化氛圍,如范老師說的「異裝癖」等,都是那個社會真實的反映。影片也不迴避對西班牙社會具體的人的個人感情的宣洩的描繪。而學校的不良教育,無疑導致了不良的社會狀況,由此就這樣一代代地影響下去。影片對於教父這個人物——作為一個棄惡揚善的上流入物卻做出這等駭人聽聞的事情的描繪,是有很大諷刺性的。
徐樹紅:凡屬於人性的,都比較自我。影片提示我們:一,要從人性化角度來看待「同志」關係;二,愛,其實就是佔有的代名詞;三,要認識到,人是多面性的。

胡安認同並參與殺死自己的親哥哥,應該怎麼解釋?
蔡玲:胡安認同並參與殺死自己的親哥哥,應該怎麼解釋?
俞伈抒:胡安比較愛自己,聽了媽媽的電話後,讓他決定了這一切。導演不信仰神,在兩兄弟之間做出這樣的事,無非說明每人都有著自己的慾望。
金愛武:事情發展到超越了最後的底線——它影響到包括母親等在內的整個家庭生活時,親兄弟之間也會發生那樣的事。

《拜訪》公映後取得巨大成功,劇作者伊格萊西奧應該死而無憾了
范達明:在《拜訪》的電影劇本與影片拍攝中,伊格萊西奧(扎哈拉)是在教會學校辦公室裡向教父馬諾羅勒索錢財時,被進門來的約瑟教父從背後當場手刃殺死了的。這與真實的情況有不同——事實上,在毒癮下堅持寫完劇本《拜訪》的伊格萊西奧,確實是把作為劇中人的自己寫成被殺害了;但是在現實中,他認為自己「成功」了,他確實未料到自己會死於最後一次注射純海洛因之後。難怪扮演此角色的胡安在拍攝影片到這個情節時,感同身受,情不自禁地哭泣了起來,因為他本人就是在現實中導致劇中人的原型即劇作者死亡的兇手之一。《拜訪》的電影劇本不可能寫出作者自己不能預料的結果,但劇中主人公的被害,實際上也是暗合了現實人物的命運。這說明了《拜訪》劇作反映現實生活的力度。我們從片尾的字幕中也獲悉《拜訪》在公映後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單就此點而言,劇作者伊格萊西奧應該是死而無憾了。

阿莫多瓦的電影有對於食物的熱愛,其實是代表了人物的心理慾望的
活:我覺得阿莫多瓦的電影還有一點,就是對於食物的熱愛。譬如在片中主人公談話時說到了加蜂蜜的熱牛奶,媽媽給胡安的電話裡說到了讓他哥哥帶給他最喜歡吃的起士與口利佐香腸等。在他的其他影片中也有類似的描寫。食物代表了生命,它五顏六色,否則就腐爛了。而繽紛的色彩,其實是代表了人物的心理慾望的。

兩兄弟都是同性戀,說明「不良教育」涉及的不是僅僅個別人的問題
池雲飛:胡安是否是同性戀?從片中看也是的,應該說也是慾望的緣故。
范達明:恩里克與胡安哥哥的同性戀,不過是發生在少年同學時期;恩里克與胡安的關係,則是在成人時期,是真正地幹了。他們兩兄弟都是這樣,這說明「不良教育」涉及的不是僅僅個別人的問題。

涉及人性的東西是永恆的,涉及政治或意識形態就會有侷限
牛玉竹:影片是從側面來表現人性對神性的超越,但沒有刻意想表現這一點,因為同性戀是不為基督教所贊同的。阿莫多瓦電影的題材相當寬泛,衝破了傳統的習俗、法律的界限,走得更遠。涉及人性的東西是永恆的,涉及政治或意識形態的東西就會有侷限。

片中的兩首童聲歌曲非常天籟,少年的純真更映襯出教父的邪惡
蔡玲:影片中的兩首男孩童聲歌曲《園丁》和《月亮河moon river》非常天籟,少年的純真更映襯出教父的邪惡,不良教育下的少年在懵懵懂懂的青春萌發中性傾向被扭曲,利益至上的人生標準衝破著宗教信仰、傳統道德下的各種禁忌。劇情的走向超然於現實而顯得更有意思,從螢幕上蛻變而出更深刻的人性之拷問。

2012年11月22日夜整理,23日補充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