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的年代為什麼不去做一個夢呢
冬日的溫暖午後,我翻來這個片子來看。看完之後就是覺得還不錯,然後就到豆瓣上來看一下大家的觀感,只是很震驚,基本都是在抨擊這個片子的。然後我遲疑了一下,質疑了我的審美標準,大家眼中如此爛的一個片子為什麼到我這裡還會覺得還不錯。但之後,我還是想表達一下我的感受,就像影片中月老說的每一個生命都是值得的。
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裡,太多的人已漸漸把自己的情緒悄悄收起,學著理性的分析周圍變化著的一切。就像初中時我們還會抱著萌芽看著一本本的青春小說,長大後我們對那些文字只剩下矯情兩個字的評價。是青春的顏色在變嗎,不是,是我們看待世界的顏色在變。影片中的確會有不符合邏輯或是很理想化的一面,但是我覺得這也是屬於影片的一部份的。藝術就是提煉於生活但不等同與平實的生活。我覺得藝術最終的目的應該是讓人看到世界的美好,讓人重新燃燒起對生命對愛的希望之火。並不是以一種病態扭曲的高度挑剔的姿態來俯視著生活中的一切,那樣也會早已遠離了藝術的本身不是嗎?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電影藝術,有哪一部會完全符合生活的呢,我覺得是沒有。生活就是現實的,不容得人半點想像的,但是電影不同,就是在電影它可以幫助我們實現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事情,那些異想天開置規則邏輯所不顧的事情在這裡總能被實現,我想這也是很多人喜歡看電影的原因之一吧。難道大家都是喜歡悲劇收尾的人生嗎?為什麼電影就不能理想化一點,為什麼它就不能傳遞給人們更多的希望。生活已經夠黯淡枯燥了,為什麼藝術中就不能豐富飽滿一些?如果一定要用一種研究學術質疑般的精神把每一部電影都要在把它四分五裂中挑出那些所謂的虛假才能滿意的話,那我覺得索性就不要看電影了,就一頭埋進生活的土地裡就好了,因為它帶給你的已不是一種放鬆一種美。因為你的心已不夠寬容,無法裝下更多的美好,無法培育更多的愛意。其實,有時一種判定只是源於你看世界的角度。為什麼不願讓更多的夢存活呢?因為它們是夢,夢的本身已是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