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萬箭穿心--Feng shui

万箭穿心/风水/FengShui

7.7 / 674人    120分鐘

導演: 王競
編劇: 吳楠
演員: 顏丙燕 陳剛 焦剛 李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mber Чжан

2012-11-25 09:04:05

誰說這是悲劇的?


        我是抱著被萬箭「虐」心的心情一個人走進電影院的。
       一個人看電影有個好處,就是總能坐在影院最中心最好的位置。進去時因為已經關燈開始播放廣告,不小心踹在了臨座男生的腳上,但我覺得他活該,明看見我要在進來了還把腿支那麼遠,活該被踹。
       對,生活中很多時候,本來真的就是「你活該」。
       趕在公映期快結束時跑去看此片的主要原因是李銀河老師曾在部落格上力薦,後又在預告片裡說:這是繼《雷雨》之後最好的悲劇。既然是悲劇嘛,本以為過程是虐心的,結局悲慘的,猜想她最後累到死都沒得到兒子的原諒,結果很意外,真是要感謝導演沒讓這片子落入這樣的俗套。看著李寶莉最後坐上小麵包車揚長而去時,我長出了一口氣,我知道屬於她的新生活才真正開始。
       一個男人娶到一個溫柔賢惠的老婆,縱然是十分幸運,不過兩人能否從一而終又是另外一回事兒了;如果攤上了個李寶莉這樣又潑又悍的老婆,就註定了一個男人的不幸嗎?我看未必,因為往往「悍婦」的外表之下,總隱藏著一顆全心全意為家為丈夫為孩子而無怨無悔任勞任怨的心。
       從最開始李寶莉因為搬家公司坐地漲價而破口大罵,為她丈夫拿煙拿酒招待搬家師傅而氣憤不已,再到後來沒好氣兒對待突然住進家裡的婆婆,我就在她身上找到了我媽媽的影子。那份小氣,計較和刻薄,都是原來令我特別反感我媽媽的一些特質。直到現在,我媽媽的情緒化仍然讓我費解,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拉下面來不說話,或突然對我老爹沒好氣兒地損兩句。我也曾經無數次地問過自己啊,像我爹這種既能洗衣做飯,又做家務,脾氣好又很孝順的男人,應該找個賢妻良母型的才最幸福吧?當然,題外話,如果那樣的話就沒我了,而且我現在發現我爹脾氣也不是很好。
       從我開始記事兒時起,我父母就總是吵架,幸運的是,吵了大半輩子,還是這麼過了下來。大概是我在北京上大學的那段時間,我每次回家才發現他們原來經常吵得如火如荼,我媽媽偶爾跟我抱怨說我老爹有多自私,她好幾次生病了他都不管她。我老爹私下裡又跟我說我媽媽這人有多不孝順,對我奶怎麼不好(當然不是虐待),現在跟她也就是湊合過了。我聽了真是既難過又著急。不過呢,在我的觀念里一直堅持認為,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孩子而相互容忍勉強維繫的那種婚姻我是堅決不讚同的。於是,我氣急敗壞地跟我媽媽說:「要是你覺得能找到比我爹更好的,你們就離婚吧,我沒意見!」我媽聽完沒出聲,我知道她不會也不敢。後來我又跑去「教育」我老爹:你覺得我媽不夠好不夠孝順,你跟她離婚吧,我無所謂!我老爹當時一聽就急了,說:「拉倒吧,那哪能離啊!」……好吧,既然都不願意離,那就只有忍了。
       就這樣,據說去年我出國期間,他們又大吵了一次,鬧到七大姑八大姨家非要離婚。有時候我一想到這些事,總想躲得遠遠的,也曾差一點一走了之。可是現在呢,我爹平時為了將就我媽上班的時間,特意開車送我媽到單位,他自己天天提前一個小時就到公司了;我媽因為我爹經常出差的原因,主動承擔起了每週輪班日給奶奶做飯的義務。每次翻看我媽年輕時的照片,真是感覺溫柔漂亮,很難想像出她現在的這些個「怪脾氣」是如何形成的。難道說,曾經圓潤的人,往往會被婚姻磨出稜角;這些稜角又會因為一份堅持,而逐漸被磨得圓潤。
       我老爹曾經意味深長地對我說過一句發自他肺腑的話:「你媽這人吶,不管怎麼說,她打心底里是為了咱們這個家。」
       真的,後來我明白,我媽跟李寶莉一樣,她們都有愛,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只是表達方式與賢妻良母不同罷了。
       本來當年我爹也差點兒因為公司改制,從工藝人員被下放到車間當工人。我媽當即立斷,把我爹「逼」上了銷售員之路,雖然直到現在我爹也不喜歡這個職業,這點我跟他一樣,但現在像他這樣技術型銷售也算是難得的人才了。偶爾他自己也念叨,要不是當年你媽堅持,他現在還不一定咋回事兒呢。不過,我對我爹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有信心的,即便下崗,不至於走上馬學武的不歸路。
        也許你非說馬學武之所以選擇不歸路是因為他發現了當時舉報他「賣淫嫖娼」的人是自己的老婆,但作為獨子的他,在一家老小將無人贍養的情況下選擇死亡,我得說,他還真就是個「幹部」,是個孬種。反倒是李寶莉,一個女人在死了丈夫,被兒子曲解,受婆婆冷眼的情況下,毅然挑起養家的擔子,就憑這些,她稱自己為「老子」的時候,讓我覺得特別霸氣。
       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可李寶莉和馬學武,知識分子和市井小販,其實根本不是一路人,即便已經組成了家庭,如果沒有很好的溝通,走向最終的破裂怕也是再所難免。李寶莉雖然有愛,馬學武後來未必不愛,但終因表達方式不當,落得這樣的下場。
       這也便是為什麼社會上總有「懦弱丈夫憤殺悍妻」的新聞事件。婚姻當中,總有一方弱一方強,關鍵還是要知道自己想從中得到什麼的,哪些事可以不去計較,把握好度,學會制衡,才會心情舒暢,才會感受到幸福。
       關於李寶莉的兒子再多說兩句,小時候對母親的怨恨是可以理解的,但那種錯誤的觀念形成的太早,後來又沒有人給予正確的引導,李寶莉又不懂得和兒子用正確的方式溝通,結果他在自己逐漸扭曲的意識中將父親的背叛和死亡全部歸罪於李寶莉,就連多年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也一併被抹煞了。
       也許你也發現,李寶莉和建建的那種默契才是一家人本該有的,他們應該有自己的貨運公司,我想她最後之所以會上建建的車,是因為她終於明白,是時候為自己而活了,所以我說,這根本不是悲劇,因為她的幸福生活才剛剛開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