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雙面勞倫斯--Laurence Anyways

双面劳伦斯/永远的劳伦斯/愈伤愈爱(港)

7.7 / 14,672人    168分鐘

導演: 札維耶多藍
編劇: 札維耶多藍
演員: 梅維爾波柏 娜坦麗貝葉 莫妮雅‧修克黎 伊芙思傑可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褻瀆電影

2012-11-25 21:52:21

邊緣人的異性之愛


星級:★★★

澤維爾·多蘭是現在最受人矚目的世界上最年輕的文藝片導演吧,1989年出生,現在已是三部文藝長片的導演,還在坎城拿了幾個大獎。《雙面勞倫斯》是多蘭的野心之作,片長接近三小時的愛情史詩,多蘭也毫不避諱自己對節奏和敘事的野心上,在向《鐵達尼號》和詹姆斯•卡梅隆靠攏。聽到《鐵達尼號》,你肯定就不用期望這段邊緣戀情能有多麼邊緣了,它聚焦的是那些天底下所有情侶分手是所經歷的情感變質過程,而故事也選擇了最通俗的講敘方式。只可惜兩小時候四十多分鐘下來,兩位主角的性格刻畫還不夠立體,剪輯的節奏和情緒也總是時斷時續,多蘭真該請位更優秀的電影剪輯師。多蘭是一個邊學變借鑑的導演,只是他比較清楚什麼適合自己,當你看到他的審美和品味,看看那些構圖和色彩吧,管他是不是現學現賣,你都不得不稱讚一句他是個天才。

影片講敘一對特殊的情侶長達十年的愛情長跑,當男人有一天突然覺得變性,他們之間的關係也從熱戀、爭執、動搖、變質、重建到最終的灰飛煙滅,時間的推移成了整個故事的核心,時間改變並磨平了一切。一對深愛的情侶因為其中一人的變性而分崩離析,無法挽回。男人努力過,女人也是萬般不捨,他很愛她,但她需要的是一個男人。這是個有趣的故事,但多蘭的處理方式也很前衛,這難免會讓一些觀眾難了解男主角勞倫斯(梅爾維爾•珀波 飾)的行為和處事。這就像討論性傾向了,同性戀、變性人(重點是Transsexual那類人,男變女的轉變過程)、GID患者、還有異裝癖,當然這些人之間有很多共同的交集。片中的男主角顯然不是同性戀,他是GID患者,性別錯亂,他的心理性別和生理性別完全處於對立狀態,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女人心卻被困在了男兒身里。他不僅僅是衣著、舉止和行為模仿異性,也就是異裝癖,他還堅定的要變性,他如果一直是個女人,但他卻深愛著自己的前女友弗蕾德(蘇珊•克萊門特 飾),他算是女同性戀嗎?長著男人身體的女同性戀?當然這和FTM題材又有不同(如電影《雙面羅密歐》),這裡的勞倫斯也經歷著男變女的過程。這也導致了對梅爾維爾•珀波表演的爭議性,他的表演始終很男性化,語氣始終很陽剛強硬,但他卻是毫無矯揉造作的穿著女裝,畫著濃妝。他那麼男人,何必變性呢?他似乎並沒有想徹底的變成陰柔美的女性,這讓他充滿了違和感。關於這類異裝這事,我們有很多電影可以參考,《哭泣遊戲》《冥王星早餐》等不少,不論異裝者的性傾向問題,總之他們都想在生理性別上變成異性,或者說這裡的女性,那他為什麼行為語調還那麼男性化嗎?或者說女性化的不夠徹底?

通常遇到這類題材,我們可以用去性別化來看到主角的愛情觀,男主複雜的性傾向問題似乎就可以解釋了,只是關乎愛情,無關乎性別。這麼一說又被人想到同性戀了,愛情超越性別只在於愛上某一個人,這部新片裡的愛情觀是這樣,變性的男人依舊深愛前女友。當然,去性別化和同性戀那套愛情理論又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天朝去性別化還是一個禁忌,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個相對前衛的新生事物,比如如今某些國家將去性別花用於兒童教育方面,當然這在我們國家是一種導致陰盛陽衰的錯誤行為。記得之前讀過一篇多蘭的採訪(附上網址:http://www.buttmagazine.com/magazine/interviews/xavier-dolan/ ),他們交談的尺度讓人大開眼界,多蘭是個思想絕對開放的人,他用去性別化來處理勞倫斯的愛情觀其實是件很前衛的世界,這樣可以解釋梅爾維爾•珀波的行為,還有看著充滿了違和感的表演。時間磨平愛情的主題,時間之於愛情在這裡還有另外一種影響,一對交往了很多的情侶,亦或者老夫老妻,他們之間的關係已經不再是愛情,而是漸漸地變成一種難以割捨的親情。這種現像在同性戀情侶之間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鳴,是個同性戀估計就會認同這點吧,相信多蘭肯定也會。片中的勞倫斯和弗蕾德的愛情長跑,這位類似親情的東西是維持他們之間的情感起了決定性因素,這東西其實就是一種習慣,當年習慣了一個人,你就很難輕易的戒掉,它就像戒毒戒菸。這個習慣最終被戒掉了,只因為他們都是異性戀,時間讓愛變成了空氣。

這部電影美的像是裝飾藝術,從美術、服裝到角色的造型,看著那些華麗的牆紙、服裝的搭配和演員的髮色、小配飾,這簡直就是一場顏色的盛宴。看著弗蕾德後來的丈夫打的那個小領結吧,你不得不說整部電影都基爆了,多蘭再次集剪輯、服裝、編劇和導演於一身,其實他完全有能力可以跨界去做時裝設計和室內設計了。整部電影到處充滿著美感,特別是那些超現實意境的慢鏡頭,簡直太唯美了。多蘭對特寫鏡頭的痴迷就和他的經典慢鏡處理、色彩搭配等一樣,如今就像他個人化的標籤,雖然這些不是他的獨創而都是自然而然的選擇而已,這也正是他被人稱作天才的原因吧。自然而然的就讓人感覺整個風格和審美都自成一派了。

他的前兩部作品或多或少都帶有個人的自傳色彩,也都是他所處的那個生活裡的事。而《雙面勞倫斯》卻是從他出生的那一年開始,他對於那個時代的細節處理和還原讓人很難說評價什麼,它的審美太私人化了,加上大量的特寫,你很難去感受那份所謂的時代感營造,感覺那是一個被架空的超現實的華麗世界。當然,這對於作者化的導演不算什麼大問題,問題是整部電影的節奏,拖沓成了最致命的問題,相比大家也早已有耳聞。史詩是在保證充足的細節(時代的、劇情的、心理的)和敘事節奏的情況下製造的,很不適合多蘭這類情緒化的、瑣碎的剪輯和節奏處理方式。蘇珊•克萊門特的表演讓人印象深刻,片中爆發性的表演要感謝她的演技,這也是整部電影除了超現實慢鏡之外,少有的幾處在敘事上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當然,這也有編劇的功勞。我不想再提梅爾維爾•珀波的表演,他的那頭假髮徹底的毀了他美麗的容顏,陽剛的氣質和硬朗的面孔在妖嬈的濃重和異裝之下毫無美感可言,我從未懷疑過他的演技,只是對這個Transsexual的角色處理方式感到的不是他的痛與無奈,而是內外不符的違和感。

歲月磨平感情,讓愛情變質,提到歲月之於感情,這是多麼唯美、傷感又讓世人無奈的詞彙。多蘭這部電影的主題很棒,熱戀、爭執、動搖、變質與重構背後的過程也很精準,只是故事依舊卻了一個讓人共鳴的核心,感覺他選擇的這個切入點是最常規最沒特色的情感處理方式。已經不新鮮的個性化標籤,還有一個非常不新鮮的情感切入點,好在這個無關乎性別,只關乎愛情的愛情觀放諸四海而皆準,好在這個變態人的邊緣化題材很吸引眼球。對事物的認知和看法可能和年齡與閱歷有關係吧,如今有了很好的題材,卻尋不到個人鮮明的切入點和核心是最大的問題,也許過幾年就自然而然的迎刃而解了。好吧,姑且說是「多蘭美學」,相信如今三部看下來,這一套會有人愛死,也會有人已經膩了,但也有更多人愛的是這位矮子美人。

有佳句無佳章,費盡周折,儘是溫吞。


PS:貼個電影原聲大碟上來。

Titre / 阿提斯te
If I had a Heart / Fever Ray
The Funeral Party /The Cure
Moisture (Headman Club Mix) / Headman
Fade To Grey / Visage
The Chauffeur / Duran Duran
Enjoy The Silence / Depeche Mode
A New Error / Moderat
Already Gone / Stuart A. Staples
Let’s Go Out Tonight / Craig Armstrong

去這裡聽:http://8tracks.com/larecreative/laurence-anyway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