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死魚--Cold fish

冰冷热带鱼/冷血金鱼佬(港)/Tsumetainettaigyo

7.1 / 14,675人    146分鐘 | South Korea:135分鐘

導演: 園子溫
編劇: 園子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人間有味是清歡

2012-11-26 05:12:33

比冰還冷的是一顆缺少關愛的心


整部影片看完之後,我心裡才覺得隱隱的害怕。場面的確是又血腥、又暴力,但劇情卻意料之中的緊湊、引人入勝。

  片中幾個人物讓人印象深刻,並引人深思。首先是主人公信介的妻子妙子面無表情的在超市搜羅一大堆素食食品,連米飯都是素食的。單這一幕足以體現這個家庭的不和諧,一個女人愛一個人的程度從這一點便可展露,當她愛你或是愛這個家時,她願意並很享受為你和家人做飯的時刻。腦海中又一次閃現出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刻,沉靜又冷漠,甚至互不相看,沒有家庭的溫馨與和諧感,我想這一幕對女兒光子的頑劣奠定了基礎。說起光子的叛逆,不得不承認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一個人獲得多少愛才會給予別人多少愛。有人說想讓孩子成長成什麼樣子,首先要看家長怎麼演。光子在長期的不和諧、不融洽並且充滿了怨念的家庭中成長,變得極為叛逆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其根源在於她長期得不到愛與理解,以致於在後來熱情的村田大樹出現時,只是隻言片語便擊中了光子的心事,而村田大叔表現出來的理解與支持更是輕而易舉的獲得了光子的信任,並得到了比爸爸更多的喜歡。我想光子這一形象代表著現在許多家庭不和諧的孩子,他們缺少被愛,渴望被愛,卻時常用過激的方式想引起大人們的重視,其結果只能讓事態愈演愈烈。

  影片中另外一位讓我震撼的是村田,外表熱情而又熱心的大叔,擁有著讓人羨慕的光鮮亮麗的生活,與片中的男主人公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對於這一角色我有感生活中的兩種現象,其一是讓人外表光鮮亮麗下必然忍受著常人不能忍受的屈辱或是艱辛,例如明星。其二是這世上有兩種男人,一種是對成功多金但是多情的男人,一種是普通卻專一的男人。首先說說其一,生活中我們時常看到很多人擁有亮麗的外表、聰明的頭腦又多金,其實看似生活光鮮的(他,她)們也許有著不為人知的過去或是傷疤,就像片中的村田先生。所以有時候我們在內心羨慕別人的時候,安知我們不是另外一些人眼中羨慕的對象?所謂知足者常樂這句常被人們掛在嘴邊的話語,其中所蘊含的道理複雜而又深遠。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未來的一秒鐘會發生什麼,幸與不幸都是天註定,所以能做的便是珍惜現在、並祝福未來。再說說其二,記不得是哪位哲人說,好色的男人對權力和金錢的渴望都比常人多。仔細想想很有道理,這樣一類男人通常內心有著強大的表現慾望,他們在意身邊的女人是否漂亮,在意自己在別人眼裡是否地位高尚,他們可能只愛自己或是愛自己佔據了心裡大部份,而與妻子的愛卻少的可憐。另外一種男人,他們是家庭型的男人,他們並不那麼在意身邊的女人是否那麼漂亮,別人是否羨慕。他們在乎點滴的生活,在乎與其朝夕相伴的人是否趣味相投,他們沒有那麼多野心,他們只想有一個家便安好。兩種男人兩種生活,有得便有失,你愛哪一種?回到電影,仔細剖析,村田這個人物的悲劇在於童年的陰影貫穿其整個人生,家庭的暴力讓他用暴力解決問題,他不會愛,也沒有愛。這點與上文所提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又一次重合,村田因為承受了太多的暴力所以回饋給別人的只有暴力。說到這裡其實影片的劇情回歸到家庭教育的問題上來,村田不過是家庭不幸的犧牲品。事實上,歸其根源在於愛的缺失。不得不說村田這一角色讓我對日劇又一次驚訝,這個擁有著「菊花與刀」雙面性格的國家又一次用現實證明了看似和諧又溫暖的「菊花」畫面後都插著冰冷的「刺刀」。

  最後,我想說說信介,看似好男人的懦弱男人,說到底他還是個男人。在原配去世不久便迎娶了漂亮年輕的妙子,但卻因為協調不好妻子與女兒的關係,所以長期的在女兒與妻子中做妥協和退讓,但卻越發加劇了事態的演化。引申出來的問題便是「在家庭中退讓與忍耐是不是最好的維繫方法?」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一個和諧的家庭是需要有人唱歌有人伴奏的,但是這並不代表一味而又盲目的忍讓,當發現問題時,及時的出來解決問題才是避免問題惡化的首要辦法。還有便是任何時候任何人都要有自己不可逾越的底線。時常聽到一些女性說自己為了愛人付出了如何多的愛,多到自己再無可付出,可是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饋。個人認為這可能不應該歸咎於一方,我們在愛一個人的時候應該有一個不可逾越的底線,若你一直為一個人破壞自己的原則,也莫怪這個人不領情。因為你並未及時的告知他,他已經逾越了你的底線或是並未在他逾越底線時給予相應的責罰,例如當他第一次向你怒吼時,你應該冷靜的告訴他,這不是我要的談話方式,如果你在以這樣的方式說話我即刻便離開這個房間。如果你確實那樣做了,我想他下一次要發作時,心裡一定會有所顧忌的。還有呢,我想說的是付出與回報,我們時常在付出的時候內心是期待有相應的回報的,當得到的回報與預期的有差距時,我們開始失望,其實罪魁禍首不是別人,是我們內心的期待。試想,我們是心甘情願的做一些事情,並未被要求,我們憑什麼要求別人給予相應的回饋呢?倘若我們內心不曾有什麼期待,那麼當他為你做一點點小事的時候,你便會充滿喜悅與滿足,不是嗎?

 說到底我們內心的想法決定著一件事情的結果,同一件事情因為想法不同而結果不同,在這裡想用張德芬女士的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