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9 04:02:30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完《末代皇帝》,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百科了一下愛新覺羅·溥儀,更是感慨萬千。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導演(傳說中的貝托魯奇啊)、攝影、編劇、音樂、表演都是滿分。電影聚焦了一個悲劇的人物,也聚焦了一個悲劇的時代,五星級推薦。
提示:推薦在觀看本影評的同時播放該電影的電影原聲——神一樣的音樂。
影片首先講好了一個故事,一個好故事。影片聚焦在了近代中國身份最為特殊的一個人身上,這個人就是末代皇帝溥儀。這部影片之所以偉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獨到的視角——把溥儀當作一個普通人去展現,只是這個普通人處在一個不普通的時代,並且扮演了一個極不普通的角色——末代皇帝。電影把溥儀這個角色刻畫得栩栩如生,充滿了人味,使觀眾產生認同感和代入感。影片成功地使我們和溥儀一起地融入了那段波瀾起伏的歷史洪流當中,深切地體會著他的喜怒哀樂,強烈地感受著近代中國的風雲聚變。
影片採用了雙線敘事結構,並使用很多精妙至極的蒙太奇將兩條敘事線自然地交織在一起,不得不說,這完全是教科書級別的敘事範例。我們來看影片的第一個鏡頭,1950年溥儀作為戰犯從蘇聯被押解回國受審,拉著他和其他戰犯的火車冒著濃煙滾滾而來。歷史就像一列火車,而在火車上人的都是歷史的過客,說的更誇張一點,都是命運的玩偶。溥儀3歲即位,當時在風雨中搖曳的中國充滿了內憂外患,帝國搖搖欲墜。當了3年皇帝之後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覆滅,溥儀這個昔日的皇帝瞬間變成了一個囚徒,紫禁城就是囚禁他的監獄。
貝托魯奇在表現溥儀時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特點,一個是構圖,另一個是顏色和光影的運用。在構圖方面,絕大多數溥儀的鏡頭都使用了緊構圖,用以體現溥儀的困境——他的一生都被禁錮,早年被帝國禁錮,而後被軍閥禁錮,再後被日本人禁錮,日本人投降後被蘇聯禁錮,再後被新中國禁錮,我們不會同情一個溥儀這個末代皇帝,但我們會同情溥儀這個人——影片中有一句台詞重複了很多次,大家可以注意一下,那就是「Open the door」(開門)!悲劇時代下的悲劇人物。我想,在那段特定的歲月裡,可能再沒有人對歷史、命運和人生的感悟能超過溥儀了吧。這是怎樣的人生,怎樣的命運,怎樣的歷史!?
顏色運用也是本片一大特點。在充滿回憶的溥儀童年和少年時代,影片採用的是溫暖的色調,而在現實中溥儀接受審查和改造的場景則一律使用了冷灰色調。色調對比鮮明而強烈!光影運用方面,本片也是教科書級別的。導演對待溥儀非常「刻薄」——從溥儀小時候開始直到影片最後,溥儀臉上的光影都在強烈的鬥爭——他的內心何嘗不是?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令人印象深刻,老年的溥儀重回故宮,在龍椅前遇到了一個戴著紅領巾的兒童,溥儀從龍椅下摸出了一個自己小時候玩過的蛐蛐罐並交給了這個兒童。看著這個天真的兒童玩著蛐蛐罐,溥儀笑了。這時候溥儀臉上的影子全部消失了,溥儀微笑的臉上充滿著光輝和慈祥——光影鬥爭消失了,他內心的鬥爭也終於消失了。就在那一年,溥儀離世。
歷史的洪流中,我們都是過客,都是玩偶,也都是囚徒——《末代皇帝》,一部偉大的電影。
PS:最近實在太忙,但不能因為忙而迷失了方向,唯有厚積方能薄發。光影的旅程,雖然獨單,卻充滿浪漫!——寫於2012年7月28日晚23:56,影舞映畫電影工作室
http://blog.sina.com.cn/peng2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