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恨--Hate

怒火青春/仇恨/恨

8.1 / 197,299人    98分鐘

導演: 馬修卡索維茲
編劇: 馬修卡索維茲
演員: 文森卡索 庫伯哥迪 薩伊德塔馬歐尼 Abdel Ahmed Ghil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邑人

2012-12-01 08:16:19

怒火青春:無處安放青春年少時


有人從摩天樓上跳下來,每當他跌落過一層樓,他都不停的安慰自己說:目前為止,還不錯…目前為止,還不錯…目前為止,還不錯…其實如何跌落的過程並不重要,關鍵是怎麼落地!
 

你相信上帝嗎?那就是一個錯誤的問題。上帝相信我們嗎?我曾經有個叫Grunwalski的朋友。我們一起被派去西伯利亞,當你去西伯利亞的一個工作營地,你必須乘坐一輛牲口車,你整天穿行在冷冰冰的西伯利亞大草原上,連個鬼都看不見。你為了取暖縮成一團。這幾乎不能讓你感到好受些,你不能在火車上方便,唯一的機會是在火車停下來為機車加水的時候才可以。可是Grunwalski很害羞,甚至我們在一起洗澡的時候,他都有些尷尬。我過去經常嘲笑他。於是,當火車停下來每個人都跳出去在鐵軌上方便的時候。我狠狠地挖苦Grunwalski,他走開了一個人在那兒。火車開動了,每個人都跳上了火車,它不會等人的。Grunwalski遇到了麻煩:他已經去了叢林後面,而且還在方便。所以我看見他從叢林裡出來,用他的雙手提著褲子。他想趕上火車。我伸出手,可是每一次他夠到我的手時他的褲子早就要掉下來一直掉到他的膝蓋上。他提起了褲子,重新追上來,但是當他抓住我的時候,褲子又掉了下來。

 

後來呢?

 

 

後來沒啥。他死掉了,凍死的。

 

這是一個關於社會下滑的事。在下滑的時候,它不停地對自己說:到目前為止,還不錯...到目前為止,還不錯...到目前為止,還不錯...你是如何下滑的並不重要,關鍵是你是如何著陸的。

 

 以上三個段子被夾雜是一部電影裡,會顯得很深刻,又有些沒有來由。但它們卻聚集在了一起,在一部同樣讓人不可名狀的電影裡。電影叫做《仇恨》(不知道為啥被翻譯成),電影拍攝於1995年,那一年,導演馬修·卡索維茨年僅28歲。以橫空出世的姿態導演出了這部鬼馬一般的憤怒的黑白片。當時,馬修·卡索維茨帶著青年人的憤怒和火氣,以一種勇搶上位的姿態,在其作品中述說著青年人的憤怒、迷茫、困惑及對社會的種種不滿,為爭奪話語權呼出有力的一聲。

 

作為一部憤青電影,它出現在了《陽光燦爛的日子》(1994)一年之後,《猜火車》(1996)之前。不過,多年後,大家更多地記住了《陽光燦爛的日子》及《猜火車》,這對於《怒火青春》多少有些不公正。無論怎麼說,作為青春片,《怒火青春》不可放過。因為,那些年,我都曾經憤怒過。我們,曾經都憤青過。

 

不過,話說回來,《怒火青春》的故事背景是1968年發生在巴黎的「五月風暴」。話說巴黎真是是一個暴亂之都,似乎還沒有城市像巴黎那樣發生過那麼多的暴亂過,為中國人所熟悉的「巴黎公社」就是其中的一次暴動,而時間到了2005年,現代的巴黎仍然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暴亂。而1968年那次,幾乎改寫了法國的歷史,所以也廣為人知。1968年的五月風暴,背景卻與我天國王朝有關聯。正是中國的毛精神與古巴格瓦拉的精神感召,在遙遠的巴黎街頭,掀起了一場左翼運動,法國巴黎的學生與民眾走上了街頭,製造混亂,使得當時的戴高樂總統差點無法控制局勢。

 

而發生在2005年的巴黎郊區的騷亂則因為種族歧視,從而導致非洲裔移民後代的強烈不滿,並走向街頭。《怒火青春》裡的故事與局面則更多地像2005年的那次騷亂,而看起來似乎與1968年的五月風暴沒有關係。雖然,2005年的事,發生在電影上映的10年之後。在《怒火青春》里,五月風暴只是作為背景而存在。作為社會底層人士,猶太移民後代的文斯,黑人赫伯特,及阿拉伯後裔的賽義德,三個人是巴黎街頭的好兄弟,而他們的另外一個兄弟阿爾伯,他被警察抓去了。這個沒有露面的阿爾伯特,才是電影的核心,因為他的其他三個兄弟的所做所為,都是圍繞著他來的。因為阿爾伯特的被鋪,三個人分分合合,相互的鬥嘴,有相互支持著彼此的友情。而且,他們的無所事事,到處逛盪,都是因為阿爾伯特被鋪之後的心情無所遣散。當然,假若阿爾伯特就在他們眼前,估計還是這樣地閒逛,而且仍然是在胡扯蛋。但後一種扯淡與前一陣相比,顯然要放鬆的多,也自如的多。

 

文斯撿來的一把槍,並塞在褲子上,不知所謂地陪著他的哥們蕩來蕩去。其實,正如開頭的那個段子,他們每走一步,不過是到目前為止,還不錯...到目前為止,還不錯...到目前為止,還不錯...時間,從最早的上午10:38一直到了第二天凌晨的6:01,青春的悲劇才突然墜地。文斯突然死於狂傲的警察的走火。而赫伯特與警察的對射,只發生了一聲槍響,至於是誰死掉,都已經無法阻止悲劇的蔓延。因為在這裡,警察與小混混,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青春在夜空燃燒,悲劇在迅速地下墜。2012年9月16日,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悲劇,不也是一樣「怒火青春」的故事。發生中國各地的打砸搶活動,參與者大多是年輕人,他們在自己的無知之中,讓無處安放的青春盡情燃燒與揮霍。直至西安發生了最悲慘的流血事件,使得數個家庭從此不得安寧。從1968年,到1989年,再到2005年,直至眼下的2012年,青春的躁動與憤怒,所開出的花,都是苦澀而黑暗的。那種著陸的方式,不值得的提倡。因為,悲劇太多,我們都不願意看到。

 

所以,《怒火青春》的存在,最大的意思在於告訴我們青春該如何去安放,必須以劇情之外那樣,按照劇情那種走,最後的結局就必然是最悲慘的悲劇。電影最後無論死的是誰,都是同樣的悲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