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3 05:48:04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末代皇帝》的主人公是歷史人物溥儀。但在更寬泛的意義上說,溥儀也是演員。從表面上看,他只屬於歷史上非常特定的領域,似乎無法具有更大的普遍性。但是最個人的也同時是最普遍的。這部電影從西方人的視角,闡述了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的煌煌劇變。通過電影,我不妨說溥儀是一個被來自西方的精神導師教導的具有西方思維的東方人。而我們的大歷史不妨說是這種「現代性」的總會。
以下,是我解讀的電影故事:
在《末代皇帝》中,英國人雷金納德• 弗萊芒• 莊士敦被塑造成溥儀的精神導師。他第一次出場時的形象即是昂首闊步地走向溥儀,這和其他臣子的低眉順目形成強烈的對比。當臣子向溥儀介紹說這是他的新老師時,溥儀從皇帝的寶座上主動迎了上來並且率先伸出手,和莊士敦長時間的握手。這一點寓意深刻,因為莊士敦來自西方並且將作為中國末代皇帝的家庭教師。著名文學理論家與批評家薩義德曾說:「對於一個研究東方的歐洲人或美國人而言,他也不可能忽視或否認他自身的現實環境:他與東方的遭遇首先是以一個歐洲人或美國人的身份進行的,然後才是具體的個人。」 所以,莊士敦的「西方人」身份非常重要。他的到來像吹來了民主和現代的風。在他們的會面中,溥儀露出了真誠的笑容,謙卑得像個學生。他對臣子的威權之相了無痕跡。作為皇帝(雖然只是紫禁城中的皇帝),他的表現也有違常理。這似乎是導演的刻意安排。或者說,從導演的西方人視角看來,情況不得不如此。因為彼時的中國老弱衰朽,所以擁有強勢文化的西方人自認為有義務教化中國人。所以,當溥儀主動伸出手,迎向莊士敦,他實際上就預設了對方來自一個更強大的世界,屬於一種更高的秩序。
而莊士敦和溥儀告別的場景同樣意味深遠。溥儀說「我會想念你的,莊士敦。」這讓我不由想到他們第一次見面,是溥儀率先迎上前去握住了莊的手。溥儀問,「你認為一個人可以再次成為皇帝嗎?」莊回答,「是的。」溥儀後來當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不知和莊士敦的這個回答有多少關聯。分別時刻一如初見,都是長時間的握手。溥儀依依不捨,像個斷奶的孩子。明亮的光線再一次灑在莊士敦的身上。代表著知識之光,智慧之光和真情之光的西方導師莊士敦退場了。
在影片中,西方人自視具有精神,知識和道德的優越性。他們認為東方落後,愚昧,神秘,充滿誘惑。東方等待著他們來探險,教導,開化,和拯救。這種觀點為西方對東方的霸權提供合法性。也是中國那個大時代的背景所在。
時光是不會後退的向性,但一葉亦能知秋。西方在上個世紀徹底打開了中華大地之門。但是東西方的靈性本就歸而為「一」。
當影片的末尾,響起的那一曲「革命無罪、造反有理」。不由讓我感嘆「如此悲歡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