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故事
2012-12-04 11:22:07
講不好故事的舞台劇是不會成功的
《銅雀台》是一部沒講好故事的舞台劇,所以,它失敗了。
據聞《銅雀台》投資過億,而演員陣容又是名星匯聚,編劇是中國第一編劇的汪海林,什麼燈光、音樂、錄音等都是當下最頂級的大師。
但是《銅雀台》用血的事實告訴我們,陣容再強大也一樣會死得很慘,讓我們來看看《銅雀台》死在什麼地方了。
1、故事不好看
《銅雀台》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曹操晚年懺悔的故事?曹操一心匡扶漢室的故事?還是復仇的故事?像《英雄》一樣想刺殺秦王,卻最終以天下為重放棄刺殺?又或者是愛情故事?曹操晚年才真正懂得了真愛?
這就是一個沒講清故事的電影,是導演的失敗,是編劇的失敗,更是投資者眼光的失敗。
我覺得一部好電影首先把故事講清楚了,這到底是講漢獻帝與曹操的恩仇,還是講曹操與此靈雎之間的愛情故事?抑或謳歌曹操作為一代梟雄吞天下的氣勢也好啊。又或者說講講在那個大亂之世令人百般心碎的愛情故事也會是成功的,但這個片子偏偏都不是。
當下成功的片子往往都會是有強大的戲劇核心的,要嘛是講愛情,要嘛是講戰爭,要嘛是講歷史的不堪,或者講講高度的哲學問題也行。
我思索良久,反覆的在想《銅雀台》到底在講一個什麼故事。
難道是導演是想講一個刺客(靈雎)愛上受刺者(曹操)的故事?又或者是在講一個三角戀的故事?靈雎與曹操、穆順之間的三角戀?就算是在講一個愛情故事,把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講好也是可以的啊。
唉,總之很亂,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失敗的故事。故事失敗了,其它的又怎能彌補回來?
2、失敗的舞台劇的拍攝手法
這一個典型的舞台劇,內行人一看就知道了。舞台劇是什麼?就是永遠脫離不了舞台這個框框,所有的表演與故事都在這個舞台上完成,這是導演功力的問題。
《夜晏》就是一個典型的舞台劇,而《銅雀台》更甚。
有限的表演空間極大的限制了故事的空間,也限制了演員的張力,整個故事一直把人壓在幾個有限的空間裡頭,使整個片子大大的失去了張力。
這就是導演水平的問題吧,全是內景戲,這就更像是一台話劇了。
3、鏡頭的失敗
這部片子整個鏡頭的運用都是缺少運動的,沒有運動的鏡頭怎麼可以叫電影?四平八穩的拍攝方法,以為這是在拍電視劇呢?
鏡頭用的毫無章法可言,該碎的地方不碎,該長的不長,該搖的地方不搖,該拉該推的地方都沒用用上好鏡法。
這樣的拍攝手法在業內會被人笑掉大牙的,太沒有導演水平了。這明顯是導演連視聽語言都沒學好,更體現了投資人這麼容易被忽悠。
鏡頭沒有節奏,更沒有起伏,在用鏡上首先就讓這部片子失敗了。怎麼中國導演與國外導演的差距這麼大呢?《變成金剛》的導演麥可·貝也是拍廣告出身的啊,但看看他用的鏡頭那叫一個炫,他用炫麗的鏡頭使電影非常的好看。
而中國的一些導演連視聽語言都還沒學好呢,就在那裡把自己稱為導演了。
鏡頭什麼時候推,什麼時拉,什麼時候搖,什麼時候又定,什麼樣的角度拍什麼樣的情緒?在《銅雀台》里是不可能看得到這些東西的。
4、節奏上的失敗
這個是劇作上的問題,當然也是導演的問題。好的故事會在三五分鐘之內給人一個小高潮,然後高潮一波推一波的把整個故事推到峰尖浪口。這個故事沒有節奏,一點節奏都沒有,哪一點可以稱得上節奏?靈雎刺殺陰謀的扣人心弦?偷情到快被曝露?生死關頭的決鬥?愛情快修成正果時的歇斯底里?鬥智鬥勇的精彩絕倫?
把整個片子反覆的看幾遍,有幾個扣人心弦的節奏出來了?沒有。
《銅雀台》不僅沒有扣人心弦的節奏,更沒有令人有呼吸感的慢鏡,我們所說的慢鏡,就是在一個高潮之後讓人舒緩下來的情節,這裡更沒有。快節奏就像吸,慢節奏就像呼,一快一慢形成了呼吸。這樣的故事才好看。
5、沒有看點
《銅雀台》除了一幫的明星之外,什麼是看點?故事?鏡頭?色彩畫面?愛情?戰爭?倫理?歷史?哲學?人物關係?場面?
沒有一個看點,徹底的失敗。
綜上所述,這是一部讓中國導演吸取教訓的電影,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敗在哪裡,也不知道如何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