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就是辣麽任性

2012-12-08 07:02:58

假如我有孩子,我一定給他自由……


不知道為什麼,看完《死亡詩社》心裡既感動又悲傷,大把大把的共鳴和吶喊藏之於胸,急待宣洩與噴發……
原來不止是中國的孩子,西方生活里也存在著望子成龍的高級版本。影片中的學院(記不大清名稱了,管它呢)就如同華師一附中、人大附中抑或甚者,好比是通入清華北大等高級院校的VIP菁英小班。家長們花著各種大力氣,金錢、權勢、關係好不容易把孩子送進去。然後讀研考博拿個高級學歷,填補父輩心中無法彌補的憂傷,再奏一曲出人頭地讓旁人羨煞萬分的歡樂頌,美美滿滿算是完成這不留遺憾一生的重頭戲……
可是,如今大學畢業的我,已經在社會上初嘗滋味的我,不得不無奈地感慨一聲,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
從小到大,也許還因為家裡普通而不張揚,沒有多餘的銀子讓我去學習想學的各種,我倒是非常羨慕那些週末去學畫畫進作文班的小朋友。不一樣的培養方式,但是相同的理念灌輸,「你要好好學習,爭取拿出最大的本事上重點初中」相同的還有對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的期待……
我還記得我家裡一直流傳的笑話(當然這個還跟老爸的錢袋息息相關,但這裡不是討論的重點啦),「女兒啊,等你升上東嶽中學實驗班,我暑假帶你和你妹去北京玩」,「再接再厲啊閨女,升上大冶一中了,咱去北京長城逛逛」,「馬上高考了,再辛苦辛苦哈,考完試去看毛主席」……
雖然我現在已經對北京沒非常大的好感,更因為生存艱辛而屢屢厭惡,但是一想起家裡人對老爸失信的調侃,還是感觸頗多(這裡當然只說聯繫最深刻的部份)。中國的小孩子,除了那些家裡有錢的主,能夠被爸媽帶著全國遊樂的幸福娃娃,有多少普通人家裡的孩子,都跟我一樣,缺乏某種意義上的教化,我們能做的只是面對有限的電視資源,擁抱馬虎夠嗆的課外書,其他的就是無窮無盡的學習了……語文、算數、英語,還有各種不喜歡但是就是得學習的課程,一門一門的加,包圍了我所有的青少年時光……
那時候不懂也無所謂,以為只是好好讀書就夠了,以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比拚勤奮度,拿高分、被人讚賞就是一種幸福……只是到現在,我才悲哀的明白,原來我的那些青蔥歲月,什麼都沒留下,沒有爛漫矯揉的詩歌篇章,沒有激情四射的藝術才華,也沒有令人沸騰的創意聯想,我就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孩子,被好好教導「抓緊時間學習,這就是你的資本」。
如今我已過了那種煎熬,同時也發現自己沒有可以標榜為自己才華的東西,我不過是普普通通的一枚馬鈴薯,淹沒在城市的土地上……
糟了,好像吐了太多槽,趕緊回到主題。
「船長」老師其實沒有錯,17歲的他們都是大人了,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不是為了和別人說一樣的話,走一樣的步伐,我們生而為人,得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問題,去追逐自己愛的事物,去創造自己的生活。這難道有錯嗎?哎,只可惜這個極具深刻意義的「他」出現在了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這是傳統的院校,守著老舊的且受人尊敬的教學步驟來規劃學生的工廠,大眾的力量是無窮的,只好被屈服……
影片是看完了,感慨真的是不少。拿自己做例子,說了一大堆損自己的話,沒有憤怒,就是覺得自己「活該」。大環境雖然這樣,但是也跟自己撇不了關係,我「心甘情願」被這樣教化,直到接觸了教訓和落差才知道自己真的不夠,不夠獨特、不夠獨立,因而不夠熠熠生輝的級別。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保佑自己活的精彩……
大學裡似乎不缺少虛偽的老師,虛偽的教務處,教不了學生真正的學問,那就更沒有真正幫助學生的覺悟。於是一大堆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適合作什麼,想做什麼的畢業生被分批推出和社會見面。迷茫和困惑都已經氾濫成災。在帝都,我知道了很火熱的職業規劃師的存在,幫助這樣的人群去重新找尋自己。有沒有用我不知道,我只是覺得有點小小的哀傷。我們成長的路徑走歪了之後,才出現這些以盈利為目的、效果不知道好壞的機構幫助我們去重新糾正道路,以彌補抵消過去的漏洞,這,有點諷刺(我這話有點偏頗,希望一切是美好的)。
所以,所以,我想著假如我有了孩子,我希望他(她)跟著我和他爸,一起多看看書,多多交流,學會認清生命中最重要的部份,追尋自己的理想去奮鬥,有屬於自己的良好愛好,憑藉自己的努力去賺錢養家,即使學習成績差點沒關係……我想給他自由,去站在自己生活的高度上俯瞰他的人生,在不影響危害他人,支持孝順二老的基礎上,好好的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也得不斷努力啊,在這個慢慢生不起孩子的時代,為我的下一代再拼一把,給他營造這種我想要賜予他的自由……
共勉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