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9 08:14:07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是一部含蓄至深而感人至極的日本電影作品,它講述了一名大提琴手由於樂隊的解散和機緣巧合成為了入殮師的人生歷程。這一路,他經歷了內心的強烈鬥爭,遭受著友人的不理解和妻子的憤而離去,但遣送亡靈的工作讓他在更深的層面領悟了人生的跌宕起伏,曾經的猶豫徘徊終於在一張張死者的遺容前轉化為堅定。
影片將入殮師這一陌生行業牽入了觀眾的視線,用唯美平靜的畫面沖淡了死亡的恐懼和陰暗,入殮師就像靈魂的守門人,他淨化了死者的軀殼,然後虔誠地目送亡靈離去。或許正因為他們離死亡是如此的近,影片才能不動聲色地將主人翁內心的親情、友情、愛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
男主角小林大悟是個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父親在他年少時便拋棄她和母親,從此天各一方。小林在母親的撫養下長大成人,而母親卻又早早過世離開了他,只留下一間老咖啡店。在小林的記憶里,充滿了對母親的懷念和對父親的怨恨,以致於他拒絕想起父親的面容,最後終於只剩下模糊得難以辨認的輪廓。小林是樂隊的大提琴手,雖然技藝並不突出但十分刻苦努力,樂隊解散後,小林的生活失去的並不僅是經濟來源更多的是精神支柱。迫於生活壓力,小林攜妻子美香回到鄉下,將母親留下的老店改造成居室,並開始尋找新的工作。誤打誤撞,小林在一份報紙上看到了頗有歧義的入殮師招聘廣告,進入了NK(送葬)公司。公司的社長是個古怪卻智慧的老人,他僅僅問了一句:你願意一直從事這份工作麼,就滿意地結束了面試。於是,小林開始了一段顛覆性的人生歷程。
礙於小林【難以啟齒】的職業,他的友人不願意家人與其接觸,他的妻子在央求其轉行未果或一怒之下回了娘家,在入殮現場更是有死者家屬相互爭吵時指著小林說:「難道你長大以後要像他一樣做這種羞愧的工作嗎?」這一切都衝擊著小林本就脆弱的內心,他終於懷著辭職的想法走向了社長的辦公室。然而,面對這樣一位因失去妻子而從事喪葬行業的老人和他身上散發出的無以言表的寧靜,小林的眼神又一次堅定了起來。在這段孤立無助的日子裡,小林大悟每每送走亡者,就拉起熟悉的大提琴,在空蕩的房間,在廣袤的田野,在寂靜的屋頂,流水般的琴聲揉進了他那深潭似的眼眸,微鎖著的眉頭溢出的是濃濃的思念和淡淡的憂傷。
故事的轉折點出現在一個平凡的下午,小林一如往常下班回家,開門的剎那望見了正在做飯等著他歸來的妻子美香。來不及表達思念的小林,又被告知妻子懷孕了,自己要做爸爸了,小林的生活頓時如衝出隧道的列車般被最溫暖的陽光包圍。然而,一通電話撕碎了溫馨的畫面——小林一家常去的那間浴室的老婆婆過世了,這位勝似遠親的近鄰的死訊讓已經對生死淡然處之的小林亦是悲從中來。在小林為婆婆入殮的過程中,他獲得了友人久違的感激與尊敬,獲得了妻子的感動、理解和支持。在一席人夾雜著眾多複雜感情的淚水中,小林彷彿也獲得了新生。原本故事可以就此落幕,影片已經成功地塑造了入殮師的形象並溫暖了這個曾經提起便換得人們冷漠表情的職業,然而正是這最後的劇情成為了該劇的點睛之筆。
小林是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父親留在他記憶里最後的片段是在海邊撿石頭的畫面。那時父親告訴他,遠古的時候人們沒有語言和文字,如果兩人需要交流,就各自找一塊符合自己想表達的情感的石頭各自交換,以石讀心。父親那年交給他的石頭小林始終保存著,多次出現在影片裡男主角獨自沉思的鏡頭下。終於有一天,父親的死訊傳來,在美香和同事的勸說之下小林內心對父親的感情最終蓋過了對父親的恨意,他來到了父親的遺體前。
由小林親自為父親入殮,我想這該是的包含了最多複雜情感的情節,而奪得觀眾淚水的,確是父親的手中握著的一塊小小的白色的石頭。
這是那時年幼,小林撿來和父親交換的石頭。
這是那晚海邊,寄託小林內心情感的石頭。
這是父親多年,留在身邊握在手心的石頭。
其實,也許有種牽念,從未老去。
因為,它是不死的。
離別時刻,希望能以笑顏送別,因此緊握手中點滴回憶, 儘管極力忍住悲傷,但悲傷依舊滿溢,眼淚再度奪眶而出,然而愛如利刃,刺傷胸膛。
我們總不禁問:「何時能再相見啊......」
我知道我的生命中,仍會遇見傷害,遭遇那些愛與被愛,相遇與離別。
當這一切重複上演時,我一定,又會想起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