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海岸
2012-12-09 10:51:44
伊面眉宇之間的那種俠氣,在高加索男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對港片的印象仍舊停留在當年鳳凰衛視電影台夜以繼日輪番不停地播放的那些亂糟糟鬧哄哄的賀歲片喜劇片黑幫片,基本上把90年代那些經典的片子統統過了個四五遍。現在跟80、70後甚至我爸我媽那一輩討論港片,發表一通高論基本上不成問題。
那還是2000年伊始,我十歲多一點,小學還沒上完。後來開始看外語片,接著國語電影開始崛起,然後看大量大量的外語片,自此沒有再看過港片。回想起來彷如某天突然意識到自己長大了,一把丟開玩具再也沒有撿回來那種感覺。就這樣丟開了港片。
但是古惑仔系列真的是沒有看過,因為鳳凰衛視電影台當年根本沒播過,雖然一直都知道這一系列的存在。因為小時候鄰居叔叔正當血氣方剛,每次去他家上他臥房裡玩,經過樓梯,總會看見那張浩南哥和山雞打頭光膀子紋身抄傢伙有如裸身羅漢的那張著名海報。於是,早熟的我一直都記著伊面那張英氣逼人的臉,這種眉宇之間的俠氣在金髮碧眼的高加索男子身上是找不到的,就是北方爺們身上也找不到,不知為什麼。
然後08年MJ死掉的時候,不知怎麼的就想起了哥哥,找《霸王別姬》看,然後看《春光乍泄》。又過了4年,2012年,閒得發慌突然想起了吳倩蓮和仔華演過的一個片子,其中有一個畫面是吳倩蓮身穿白色婚紗沾滿了華仔的血,半夜獨自一人在路上走的畫面,百度搜索,原來叫《天若有情》。找來看,完了順帶把那首歌也學了,好久沒唱過粵語歌,來廣州4年,宿舍人全是講國語的,本來就不算流利的粵語現在只能說一句半句了,大大地退步了。
偶爾有翻拍的港片的片子出來,也會找來原來的港片看看,對比對比。比如《倩女幽魂》,把王祖賢和劉亦菲的照片放在一起,叫後者去死等等一類無聊的舉動。而這無意之中,卻讓我回想起港片的次數多了起來。12年年初某日,想起看了09年看過的《藍莓之夜》,於是找《花樣年華》看,只能說,尼瑪梁朝偉也太帥了吧?小時候可能是太早接觸這些港式花樣男子了,導致我5歲的時候看林志穎張衛健的舞蹈MV,就能羞得躲起來。
這幾日忙裡偷閒,趁著寫論文做課題的功夫跟電腦親密接觸,無意中在豆瓣電影首頁看到蔡卓妍和鄭伊健主演,新上映的《我老公不靠譜》的海報,這樣的片子我當然不會看,但我忍不住點開伊面的影人主頁,瀏覽他的照片,一瞬間思念如潮水般湧來,於是搜索他的作品,在各大網站上搜羅資源。對於他演的漫畫英雄,不好意思我還是接受無能,於是定位了幾部文藝片,打算看一看,聊慰單相思之苦。
發現伊面跟林嘉欣合作的片子還蠻多。反正香港女演員我一個也不喜歡,總覺得她們身上沒有大陸女人的那種靈秀之氣,無論精明聰慧還是與世無爭的氣質,都沒法吸引到我。風華絕代的梅艷芳在我眼中一直是嘴周發青的男人婆形象;張艾嘉當年和現在一樣是都是黃臉婆;黎姿肉呼呼的臉上碩大的倆酒窩,在我看來是倆藏污納垢的旮沓……總而言之老感覺缺了點什麼,就是沒法在我的審美領域裡達到完美。不過我知道這是偏見,或許是因為小時候媽媽天天播放陳慧嫻的歌,一面聽著她那市井氣十足的唱腔,一面盯著鳳凰衛視電影台看,漸漸就把這種市井氣當成是港片女性的氣質了。林嘉欣還不完全算是香港演員,但我只在港片中見過她,所以她也沒能倖免於我的偏見。另外覺得她演戲很做作,這點不是偏見。
港片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如今就連賀歲片,也鬧騰不到點上,半天沒把人鬧爽,讓人直想提前退出影院。於是,無論是被動性地戰略收縮,還是主動性地回歸到寡淡如水、樸實無華的狀態,都是必須的。《桃姐》這樣的電影能成拿獎專業戶便知。葉德嫻當年演《與龍共舞》笑到我腸子抽筋,我一直以為現實生活中她也是石榴姐一類的樂天派角色,直到最近出現在人前,卻變成一個聲稱自己哪天搞不定自己了就找個地方躲起來對自己實施安樂死的深居簡出隱居避世的老小姐,這幕前幕後的反差,著實把我嚇得不輕。我一向喜歡胡思亂想,這就把葉德嫻的人生軌跡跟港片的命運直接聯繫到一起了,我真是個無可救藥的宿命論者。
幸好伊面一直是難改貪玩的本性,如今45了,沒事還出來拍拍片玩兒,不過他跟華仔一類的常青樹,也是電影看一場少一場,人見一面少一面。很慶幸自己生於1990年,處於80後和90後之間的過度角色,這讓我趕上了港片時代的末班車,知道了那些曾經美好的港片經典,一輩子記著。然後我還因此而學會了繁體字,如果不是當年鳳凰衛視電影台,我現在能不能看懂繁體字,好難說。
今晚碼完了5000字的論文,還來碼這千來字,手指已經有點抽了,就此打住,睡覺去。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