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哈比人:意外旅程--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

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哈比人:不思议之旅(港)/哈比人:意外旅程(台)

7.8 / 875,892人    169分鐘 | 182分鐘 (加長版)

導演: 彼得傑克森
編劇: 法蘭華許 菲利帕柏恩斯
演員: 馬丁費里曼 伊恩麥克連 凱特布蘭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琧婯

2012-12-15 09:21:19

四十八幀速,豐富又流暢, 壯麗史詩卷,旅行何其壯。


純憑記憶 有錯勿怪 激情四射 且慢道來:
黃金藏高城,極盛伏禍端。
寶鑽懸王座,陰影緩襲來。
風起烈火卷,國破流異鄉。
惡龍史矛革,僭踞矮人國。
再戰凶獸人,爺死父離散。
斷臂退頑酋,慘勝族凋零。
且說比爾博,悠閒叼菸鬥。
噴出小雲朵,引出大冒險。
灰袍老者訪,農家來聚會。
嬉笑唱跳吃,群矬大玩鬧。
勇士低吟唱,出發奔未知。
激烈內心鬥,終追大部隊。
一十四好手,共赴遠孤山。

此去多磨難,一筆來帶過。
不能算劇透,列位休嗔怪。
巨妖欲燒烤,一夕變頑石。
棕色老法師,救蝟退巨蛛。
兔子來駕車,廢城遇死靈。
魔山顯一角,六十年後出。
半獸緊追擊,借道精靈地。
雨夜巨人鬥,地陷全軍覆。
半人掉深淵,基情咕嚕姆。
猜謎寶貝丟,魔戒初顯形。
地宮大追逐,又遭頑酋圍。
巨鷹來解救,孤山眼前浮。

四十八幀速,豐富又流暢,
壯麗史詩卷,旅行何其壯。
到此書先結,看官自把玩,
欲知其後事,先過末日劫。


此前對霍比特人能否拍得足夠好是有懷疑的 好電影首先要好劇本,魔戒三部曲首先在於有魔戒巨著的底子 而霍比特人依據的則只是薄薄一冊的小說
從文學上,霍比特人比魔戒肯定是差了一個檔次的,文風也是以輕鬆幽默為主的,把殘酷的那些景像一筆帶過了,文字也較簡潔細節上著墨不多。
以這樣的本子再來一個三部曲確實讓人不安

首部曲大約也正好是全書三分之一左右。但是第2和第3怎麼安排呢
按照電影的意思 第三部可能還要講到小說之外的此後六十年故事
立此存照,看看電影怎麼描繪
做客熊人,蜘蛛圍攻,騎桶逃亡,比爾博挑逗惡龍,巴德射龍,五軍之戰這幾個主要節點情節

從第一部電影就可以看出和魔戒首部曲的差距 這也是小說和小說間的差距
襲自小說的主要缺點:
配角人物刻畫模糊
小說為了要湊一個13厄運數字再引入比爾博作14人所以一下弄了12個矮人,在小說中除了索林是頭,巴林是副頭兼斥候,奇力兄弟最活躍,龐伯最懶惰外,其他人都是面目不清的群眾
比之護戒團隊組成人員的多樣性和賦予角色的多樣性,群眾矮人實在模糊。電影更如此,不可能有那麼多鏡頭給這麼多矮人。也就是德瓦林被當作最猛的一個稍微多露了面,其他和小說著墨一樣

主要角色面目不好表達
比爾博,索林、甘道夫三人必然是正面人物核心。
1甘道夫仍然是起承轉合和隨時消失的人物,嚴格說不是主角。

2 索林是要展現人性複雜化還是做高大全英雄?
索林在小說中前期是對比爾博懷疑,過了木精靈一關又認為比爾博實在不可或缺,但在得知家傳寶鑽被比爾博送人後轉為憤怒,直到死前兩人才冰釋前嫌。除此之外,對其他矮人只有限表達長者之風(在電影中,老同志角色由巴林承擔),在奪取寶藏後的所作所為則實在讓人不齒。
索林其實是個典型的矮人形象,即鼠目寸光(矮人身高和工藝傳統決定),冥頑不化(矮人堅毅品質的反面),睚眥必報(愛憎分明的反面),對財寶的慾望超過一切,很難想像光復矮人故國在這次冒險中和重奪財富的比例那個權重更高一些。
但是呢,電影中這麼表達,即將人性的複雜性全面表述(這正是托爾金文筆高出一般奇幻通俗小說的優點之一)觀眾就不喜歡了,比爾博從外形到氣質都無法滿足需要一個大英雄的螢幕形象,(不管英雄形像是多麼虛妄,民眾情緒都需要,沒有人不愛帥哥和美女)這個擔子看來只能交給索林。在魔戒中這個正面的帥氣的大英雄形象交給阿拉貢承擔。
就像當年魔戒中阿拉貢按小說的實際年齡應該80多歲了,索林按小說也是很老的了,電影只能把他們年輕化。
魔戒中實實在在的主角弗羅多是我最喜歡的人物,電影繼承了小說的描繪,這是一個鮮活的終成大事的小人物形象,但是我發現至今仍有很多觀眾認為弗羅多沒勁兒,懦弱,沒本事,危急時刻只會放主角光環開外掛召喚山姆,甘道夫,阿拉貢等肉盾。
魔戒是商業巨製,不是文藝小眾。如果電影只有弗羅多一個主要角色,很多觀眾會不買帳的。還好魔戒篇幅宏大,幾大支線交替切換,觀眾不會對只在一路苦行的弗羅多索然無味。阿拉貢等角色的鋪陳甚至比弗羅多還多。
但是,霍比特人小說里沒有阿拉貢這樣的高大全形象。索林是優點不明顯,缺點一大堆,其他矮人面目不清,甘道夫半途消失,比爾博則總有點局外人的游離。電影改編起來不容易,很難做到魔戒中要看人性看深度體會小人物心情就看弗羅多,要看帥哥看大英雄就看阿拉貢加勒苟拉斯。
首部曲對照小說的部份,此時索林的面目並不清晰,輪到他說話的機會書中都沒給幾次,那麼電影中也只強調了他硬漢,復仇心切,有點魯莽有點以貌取人的一面。照這麼個趨勢,索林很可能通篇都是大英雄或者悲情英雄角色,偶犯小錯而已。那樣的話,不知道到了五軍之戰,電影怎麼圓索林的要財不要命(人類精靈大軍就在城下,一共就12個矮人禦敵還敢一毛不拔)和心機之深(穩住人類和精靈星夜投書讓丹恩率軍兼程趕來)。

3 第一主角是個局外人
弗羅多無端被牽涉入魔戒,最後挺身而出背負魔戒成了涉入主敘事最深的當然主角(只有他能背負魔戒,不拿著魔戒走故事自然無法推進,他自己的終結就是整個故事的終結)。
而比爾博無牽無掛,前期被甘道夫說動,打動他的只是冒險本身而不是14分之一的財富。第一部結束時具備魔戒的比爾博完全具備了局外人旁觀者的游離氣質。換句話說,小說有沒有比爾博不影響敘事推進,只影響結果(無非矮人全滅的bad end)。
之後,蜘蛛圍攻,騎桶逃亡等主要情節比爾博都仗著魔戒全身進退,到了最兇險最高潮的五軍之戰他更是被打暈了躺到一邊去了。殺死最大敵人四毛哥的也不是他而是巴德。
而且比爾博自身能力要比毫無打鬥技能的弗羅多強不少,不論是心智(挑逗惡龍)還是搏擊(斗蜘蛛)都不弱,當然還有最強大外掛魔戒的隱身(索倫此時能力還未恢復到控制魔戒程度)
因此,小說中的比爾博連主角光環都不需要,基本都是他拯救別人而不是別人救他,他充當了魔戒中甘道夫的角色。
他倒成了敘述故事的旁觀者。
游離氣質的局外人旁觀者無法成為吸引人的電影主角。第一部電影裡的比爾博還沒啥,等之後隨時使用魔戒的比爾博不斷出現那完全是個bug,蜀山劍俠傳裡的主角是三英二雲而不是三仙二老,上來就已經身劍合一,能避天劫,還有啥搞頭哇。
個人認為,電影應該削弱比爾博,讓他只動智,將武的一面全加到索林身上,稍微平衡一下,觀眾才看著舒服。

改進小說的主要優點:引入褐袍法師
原著小說只是借別人口提到褐袍法師,電影在這裡則濃墨重彩,儼然讓這個老頭成為第一部裡的第一配角。事實上應該沒有人會不喜歡這個頭上長鳥窩,駕駛兔子的自然和動物守護者。

對魔戒取得做了改進
小說中,比爾博是一掉下深淵恰好就撿到了,這個沒有信服性,咕嚕姆這麼視為生命的東西丟掉怎能不知道呢,電影中改成了搏鬥中剛剛丟失讓比爾博撿到的 這個合理

阿索格成了索林一族的剋星
原著中殺了索林爺爺的阿索格早就在南都西理安大戰中被打死了 改成成為第一部大boss也還可以
這正是新仇舊恨嘛 問題是在第一部結尾阿索格居然沒死。。。
索林最後是要壯烈犧牲的難道讓索林也被阿索格宰了?感情上難以接受啊
看電影演員表阿索格的兒子伯格是有的 不知道怎麼互動
。。。
以下幾個小問題順便通過看電影再查查資料最後思考一下給解決了
1,甘道夫的意圖問題
作為身份這麼高的邁雅,甘道夫為何甘心參加毫無關係的小矮人冒險呢
我後來感覺甘道夫其實就類似姜子牙和申公豹的混合體,
像封神榜一樣,他也要把很多人送到曼督斯的殿堂去,
當然他的目標是消滅死靈法師,在大目標下參加矮人冒險主要在於借矮人之力先消滅可能成為索倫盟友的邪惡勢力 也就是惡龍四毛哥 雖然這龍和索倫關係一般但是真要黑暗席捲它當然也會興風作浪了 四毛哥之後中土再無龍了。。

2,12矮人的結局
矮人們半數結局不好
索林:戰死了
菲力及奇力 :戰死了 最搞笑的一對死了讓人難以接受,作者為了圓他的邏輯,只能讓兩人死了
巴林:被半獸人射死了 按小說他是唯一一個回訪比爾博的人(其他矮人也太不夠意思了吧)
魔戒中有提到他的墓
歐力:最後一個在莫瑞亞被殺的矮人,死前留下了記錄,護戒隊看的就是這個記錄
歐音:唯一逃出莫瑞亞者,但被西門外的水中監視者抓走了肯定是死了,水中監視者在魔戒中也露面了
其他人結局似乎沒有 活的最長的是德瓦林 活了340歲善終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