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狂琴難了--Gloomy Sunday

布达佩斯之恋/忧郁的星期天/忧郁星期天

7.8 / 8,458人    112分鐘 | Argentina:113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演員: 艾莉卡瑪洛茲珊 史蒂芬洛迪奧尼斯 Ben Becker 約希姆克羅爾 Andras Balint Geza Boros Rolf Becke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大象

2012-12-17 20:30:53

布達佩斯之戀


《布達佩斯之戀》買來已經放了很久了,紅色的封套,蠻顯眼的,就一直丟在客廳的茶幾上,不是名導,也沒有名角,所以一直被我視作尋常脂粉而冷遇。如果不是我心儀的導演或某時正在關注的題材,這樣的冷遇常常是免不了的,同樣境遇的片子,大概還有兩百本。

但是,在這樣一個大雨的星期天,在燥熱而倏然清涼的時節,突然覺得有一些愛的感覺需要被喚醒,《布達佩斯之戀》是不錯的選擇。

很乾淨的畫面,暖暖的光暈,透著懷舊與追憶的氛圍,女主角是嫵媚可人的那種,男主角有兩位,帥氣憂鬱而才華出眾的鋼琴師,善良而略有市儈的餐廳老闆,但真正的主角似乎都不是他們,而是那首《憂鬱的星期天》的曲子——鋼琴師寫給女主角的生日戀曲。

愛情本已纏綿動人,三人之間的曖昧更多一份繾綣而憂傷的情懷,何況,亂世中的顛沛與心靈的失落,德國人在布達佩斯的飛揚跋扈更讓憂傷在這個驕傲的民族變得無法忍受,鋼琴師的死是那樣淒楚和決絕。那首憂傷的曲子導致了157人在亂世中自絕,於是當憂傷被迫成為德國軍官的佐餐音樂的時候,死亡似乎是鋼琴師最自然的方式了。

幾年前就聽說有這麼一首自殺聖曲,當時就想親耳聽聽它究竟是怎麼詭秘到讓人願意放棄生命,這次的電影終於滿足了我的願望,同一旋律在片中出現了不下10次,對我這樣不懂音樂的聽來,曲子頂多算得上憂鬱、清冽,卻始終感覺不到其中的死亡的因子。看來讓人毅然赴死的顯然不是音樂,而是那個讓人無所適從的年代,在那個尊嚴無處存放的亂世,音樂的出現是那樣恰逢其時,於是,無限的淒楚和關於命運的種種悲觀的聯想都一同出現了,於是才有了157個慨然赴死的生命。

歌詞的中文翻譯如下,很是哀惋纏綿:

  憂黯星期天,你的夜已不遠
  與黑影分享我的孤寂,
  閉上雙眼,就見孤寂千百度,
  我無法成眠,然孤寂穩穩而眠,告訴天使,別留我於此,
  我亦隨你同行,
  憂黯星期天,
  孤寂星期天,我度過無數,
  今日我將行向慢慢長夜,
  蠟燭隨即點燃,燭煙燻濕雙眼,
  毋須哭泣,吾友。

本片由德國的暢銷小說改編,小說作者尼克巴可(尼克 Barkow)因"Gloomy Sunday"一曲在布達佩斯的轟動,而根據此一事件撰寫出一本悽美浪漫的小說,後來本片導演再根據小說拍成這部具有懷舊色彩的唯美電影。

但我以為,電影拍到這個程度終究是對故事的糟蹋,本想這應該是一曲何其波瀾壯闊的史詩戀歌,亂世兒女、一曲情牽、愛恨情愁、人性之高貴與委瑣,但是,很抱歉,沒有,電影彷彿是一部史詩的序曲,才一啟幕卻嘎然而止,不是那種碎金裂帛餘響綿綿的結束,而是望斷天涯路,斯人胡不歸的遺憾,明明有很多的期許,導演卻急著和各位說拜拜了,就是這樣,所以也難怪片子只是在巴伐利亞的什麼電影節上得了一個什麼獎項,而人們關於GLOOMY SUNDAY的興趣顯然超過了電影本身。

所以,我看電影喜歡先看導演而不問電影本身的名氣,雖然,名導也有很多失手的時候,比如楚浮的。。。(想不起片名了,可見其惡),文德斯的里斯本物語,等等,但總比諾夫舒貝爾這樣的無名之輩來糟蹋布達佩斯之戀這樣的好題材要來得有意義得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