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尋找平衡的Echo

2012-12-17 22:08:53

混沌青春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電影《火箭科學》 導演Jeffrey Blitz
《火箭科學》的話題為:一個口吃的男孩因愛山女辯手而執意參加辯論比賽。
電影定位:
受眾群體:親少年觀眾
類型以及片種:在劇情電影與散文電影的交界處
投資規模:小成本電影
電影創意:美國高中中的失敗者好像是美國電影中永恆的話題。失敗者總是有著一些不同於常人的特指,例如肥胖,矮小,興趣有異於常人或者是口吃。這部《火箭科學》也是在講一個失敗者的故事,一個天生結巴的小男孩的故事。這部電影的創意傾向於「化腐朽為神奇」。無人在意的結巴男孩在成長中的煩惱,是大多數人都忽略的細節,而導演細心的抓住了這樣的細節。
話題選擇:不是很清楚導演Jeffrey Blitz選擇這個話題的動機。但Jeffrey Blitz 所說的故事還算清晰,流暢。
文本編輯:設有旁白,去講述Hal的內心。有散文電影的影子。
拍攝手法以及剪輯合成:無異於普通美國電影。電影中設有很多次奔跑的場景,顯得很青春。
電影的邏輯:《火箭科學》算是一部比較符合邏輯的電影。
結巴男孩Hal的動機:
1. 前半段Hal的動機多為贏得自己喜歡女生Ginny的注意和芳心。
2. 後半段Hal的動機略顯複雜,首先是想報復離開他的那個Ginny,同時尋找從這段悲劇的關係中的解脫,而內在也許是在尋找自我認同。
人物的個性塑造:算成功。
男主角Hal:失敗者的典範,懦弱,膽小,結巴,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但在面對愛情,他算是勇敢。而更多的時候愛情在他心中是為了自我滿足的需求。他為有一個女人愛他而感覺驕傲。辯論應該是他最恐懼的事情,而Ginny邀請他加入辯論社讓他受寵若金。導演並沒有交代他是愛Ginny或是愛Ginny所給予他的滿足感——那就是自己有演講的天賦。
小男孩Hal是導演唯一精心塑造的人物。其他人物都只算是蜻蜓點水。


而第一個鏡頭中在演講的男孩為Ben Wekselbaum是Ginny的前隊友。他放棄的在演講比賽中勝利。他為放棄比賽解釋過。「That’s the realization I came to at States Last year: Life is nothing but repetition.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Somebody might give you a trophy and that’s supposed to mean you』re making progress, but there’s no such thing. The fights you fight today are the fights you fight till you die.」中文翻譯是這樣的:從去年的州立演講比賽中我意識到:生活沒有別的,只有重複沒人有有人給你獎盃證明你的進步。今天拚搏明天拚搏,一直拚搏到你死。這段話很有意思,也許觀眾會以為這是電影的主旨,但絕對不是,因為Ben最後去很Hal參加了比賽。我也不懂為什麼他要說這些,也不明白為什麼他要在洗衣店裡面每天做一樣的工作。這個角色好像是Hal內心中的榜樣,但他的動機卻沒有被表現出。
Ginny: Hal喜歡的女辯手。Ginny是Hal的女神。但事實是她的好勝心極強,而且不擇手段。這是我唯一的理解。她的動機就是贏得比賽。
Hal的哥哥:講求計劃的男孩,動機不詳。也許是設置為了增加電影的戲劇衝突。
電影音樂:小清新音樂。算是好聽的音樂。低吟,吉他,清新,簡單並沒有什麼旋律性的背景音樂。
總結主旨:《火箭科學》是一部不清晰的電影。正如青春,模糊,混沌,摸索,好奇,探求。符合青春電影的邏輯,年輕人本就在尋找邏輯的過程中。同時這也是一部有真實感的電影。清新脫俗。沒有狗血的勵志,沒有惡搞,所有的劇情都滿足與法國人的經典名言:C』est la vie!這就是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