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奇爱博士/密码114(港)/奇爱博士或者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

8.3 / 520,573人    95分鐘

導演: 史丹利庫伯力克
編劇: Peter George (Ⅲ) 史丹利庫伯力克
演員: 彼德謝勒 喬治史考特 史特林‧海登 Keenan Wyn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老李

2012-12-19 00:47:04

戰爭~~戰爭


戰爭是人類歷史和人類社會中的獨特篇章。5千年的人類文明,據說只有500年是生活在和平環境中,近20年來,全球發生大小戰爭超過100起,90多個國家捲入其中,有點佩服人類自我折騰的能力了。有說法戰爭是人類人性泯滅的結果,但是反觀動物世界,有哪種動物是在同類間生死相鬥的?很少,即使是攻擊性彪悍的大型貓科動物,在遇到生存問題如飢餓、領地、交配、護幼等等,也沒有向同類下殺手,很多爭鬥都是點到為止;再看人類折騰的手法,花樣繁多,手段齊備,而且不斷創新,很好,很強大。
扯遠了,沒有經歷過戰爭,以上純屬悶騷無病呻吟。
《奇愛博士》的現實背景是在1960年代,兩大陣營冷戰地不亦樂乎。空軍司令婚戀挫折-電話副官基地進入緊急戰備-B52轟炸蘇聯目標-蘇聯挨炸-終極武器起效-地球毀滅。隨著電影中各個大小幽默加諷刺,老庫說,看吧,你們發生的戰爭就是這樣的。神啊,地球上的戰爭曾經以這種模式產生過或即將產生過,god bless human beings,for their foolishment。When Johnny Comes Marching Home Again相襯的是B52的不歸任務,加油機飛上轟炸機時想起的是Try A Little Tenderness,《奇》的配樂同樣讓人忍俊不禁。老庫就是讓你莞爾,但是笑過之後就是浸入骨髓深處的寒冷。
人與人性,庫布里克一直在探索。人類並不理性,衝動隨時支配著人類,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不停地與衝動作鬥爭的歷史。老庫在《奇》中作了這樣的總結:性-權-慾望-不安感-政治-戰爭-毀滅。更多更全的思考留給了《2001太空漫遊》,這裡只是小試牛刀嘲諷反人類的一切事物,即使如此,庫布里克對人類的前途和命運人是積極的獨立思考。
未來三部曲:奇愛博士(1964),2001年太空漫遊(1968),發條橙(1971)。

轉貼《電影世界》某寫手的文章:《上帝以為自己是誰》
僅憑西方誕生了庫布里克,以及西方文化界對庫布里克的推崇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斷言,那裡的文化系統、傳統和體統,統統比我們這邊高明和先進。差距至少有半個世紀。當然,這種對比唯一的意義僅在於說,目前中國文化的現狀,還沒到理解庫布里克的程度,因為我們還不知道如何看待史匹柏呢。
所以我們只能把他放在西方的那個系統去說——在那邊,那些擁有最一般鑑賞力的人,比如美國電影界裡有眼光的資本家和大牌演員,他們對庫布里克的評價是:一個絕頂智慧的天才。不過,有更多鑑賞力的人對此並不認同,因為這樣一來,就顯得庫布里克似乎只比希區柯克、科波拉甚至黑澤明和費里尼高明一點點。真正的鑑賞家認為,庫布里克是無與倫比的,意思是說,電影界的那些頂尖藝術家僅屬於電影領域,而庫布里克卻是碰巧用電影說話的「人類的先知」。
或許「先知」這個詞兒高度還不夠。那我們這麼說吧,任何一個人如果對世界有洞察的慾望,對人類的本能和社會屬性存有質疑,那麼他可以在庫布里克34歲以後拍的電影中隨便拿出一部去看看——從《洛麗塔》到《大開眼界》——你會發現,庫布里克是在極致的高度和永恆的時間點上觀察世界的本質,好像他坐在上帝的身邊俯視人類。所以,你看到的不僅是電影,還是人性的終極標本,和被冰凍的人類歷史。
你會在其中得到什麼呢?
基本上,你的那些偉大困惑和悲天憫人的情懷在庫布里克的電影中不會得到任何答案和慰籍,但如果你足夠混蛋,你得到的將是徹底的解脫——有了這種根深蒂固的解脫,你就不會有任何什麼形而上的煩惱了,你會對無論多麼邪惡的人性和多麼尷尬的存在都抱以居高臨下的嘲笑;你甚至可能會達到這樣的境界:除了女人的胸脯和那些真正能刺激你的玩意兒,即使世界大戰爆發了你都不會感到吃驚。
這就是庫布里克電影的意義所在:真相有很多層面,他告訴你這個世界最深層面的真相和真相背後的本質,如果你不被這個真相和本質嚇著,你就會獲得藐視一切的自由。
當然,享受庫布里克的電影需要知識門檻,一般來說,如果你能基於進化論和精神分析學說理解人的本能和社會性,你就能感受到庫布里克電影的高度;除此之外,你對西方的戲劇、政治和宗教傳統理解得越多,你能享受得也就越多。
但這絕非意味著庫布里克拍的是那些「智商幼稚的中國文藝青年們」所推崇的那類「藝術電影」,實際上,他的每一部電影都是一個驚人的故事,從早前為進入電影這一行而練手的罪犯片,到他的遺作,探討兩性關係的婚姻倫理片,庫布里克只描述 「最極端的戲劇性」——這就是為什麼他在30歲以後、在掌握了支配好萊塢電影資源的權力後,在長達四十年的時間裡,只拍了9部電影的原因——他只對能反映入類終極慾望和恐懼的題材和隱藏著最深真相的故事感興趣,因此他的電影擁有最激烈的衝突或落差最大的鴻溝,這些故事都在戰爭、犯罪、太空、戀童癖和精神分裂等極端背景之下,它們是如此厲害和直接,以致既能讓流氓和總統都感到震撼和不安,也能讓迷戀迷幻藥的搖滾青年們帶著大麻躺在巨大的螢幕下面。
表面上看,庫布里克電影具有對一切秩序的顛覆性,例如《洛麗塔》和《發條橙》,它們當年都引起巨大的爭議,不過,在色情和世俗犯罪的層面詬病庫布里克作品的聲音幾乎沒有,因為人們總能發現更大的絕望感:《洛麗塔》中,性感少女更像是每個理想主義者的幻想,這個具有象徵意味的閃光尤物其實誘惑和玩弄了她的追求者,最後她被時間和世俗摧毀,讓理想主義徹底破滅。《發條橙》雖然據說誘發了倫敦流氓的「後現代主義犯罪」,但人們看完影片後只好承認,人本性中的惡,遠不如體制之惡更惡,因為倘若能用體制絞殺人性之惡,則每個人的人性之惡,會被體制之惡同化,於是,社會將變成一台泯滅人性的機器——你是否會聯想到文化大革命的群眾運動?
事實上,對庫布里克最持久的爭議,是其作品中的「冷漠」。無論是他的觀眾,還是他的合作者,都表達了相同的印象和觀點,而這基本上是庫布里克所有作品的共性。但是,無論是那些 「不寒而慄者」——他們指責庫布里克是沒有感情的冷血怪物,還是那些「津津樂道者」——他們讚嘆只有庫布里克達到了最高境界的「酷」,這兩伙人都沒有說清庫布里克的冷漠來自何處。
這種冷漠來自上帝的高度,和達爾文主義的深度。
庫布里克的鏡頭是神格化的,但我們不能把它概括為一種膽大妄為的天才之舉,事實上這隻意味著他不想被膚淺所蒙蔽,意味著只有最本質的發現和表達才能讓他獲得滿足感,因此,他有這個需要——那是一種造物者的視角,他居高臨下地看待這個世界,彷彿人類是他失敗的創造和被他懲罰的兒女;同時他又用物種起源和進化論的觀點理解人類社會,知道我們的一切花樣不過是進化不徹底的後果。他只是用電影證明這一切,因此,他還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呢?
史匹柏顯然是那些知道庫布里克高度的人物之一,他很清楚庫布里克的電影與其他所有電影的區別,前者超越了電影,後者只是電影;換句話說,黑澤明是他可以學得來的,而庫布里克則是他無法接近的,所以他那句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其實隱藏著非常嚴肅的敬畏,他說:「這個人的存在,意味著其他人只在給小孩拍電影。」
但電影界的鑑賞家們都知道一個笑話,說的是偉大的史匹柏直到死後才知道庫布里克有多高——那天史匹柏去了天堂,在天國門口被聖彼得攔住。聖彼得說,上帝非常喜歡你的電影,他希望你過得愉快,有什麼要求我會幫你實現。史匹柏說,我只想見庫布里克。聖彼得說,你怎麼要求這樣的事?你知道,庫布里克不願意見人。史匹柏非常沮喪,突然,他看到一個滿臉大鬍子的人騎著一輛自行車過去。史匹柏喊道,那不就是庫布里克嗎!聖彼得搖著頭說,史蒂芬,那不是庫布里克,那是上帝,只不過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庫布里克。
這就是庫布里克生前最喜歡的笑話。
後記:庫布里克讓電影擁有了神格力量——就如同舞蹈、音樂、繪畫和詩歌這些原始藝術。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紀念的這個人是個崇高的傢伙,事實上,他如果不是一個神魔一體的怪胎,如果不是一個具有虐待狂和窺淫癖嫌疑的完美主義者,如果他不夠強大,不是有時候加以偽裝和狡猾,他周圍的那些可憐的普通人,就不能被他驅使,他也就不能完成那些「擁有上帝視角」的電影。
所以,了解庫布里克的生活,就是了解庫布里克電影的方法論,這個人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拍電影——這不太容易,因為對他的天才來說,這個世界就是由庸才和簡單動物組成的。

(2009-01-04首發百度http://hi.baidu.com/leeyzh/item/2f4e1088c7e6701ac2162764)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