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碧娜鮑許--Pina

皮娜/翩娜(港)/皮娜鲍什

7.7 / 13,017人    USA:103分鐘

導演: 文溫德斯
編劇: 文溫德斯
演員: 碧娜鮑許 Malou Airaudo Ruth Amarant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愛羽

2012-12-21 08:34:57

再狂野一點·永恆之美——關於皮娜·鮑什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巴黎歌劇院爆發那場世紀大戰
    看了電影《Pina皮娜》,一部紀錄片,開場一群人光腳赤足狂野起舞排演《春之祭》14分鐘之久。這是一部紀錄片,關於現代舞大師皮娜·鮑什的紀錄片。她被譽為現代舞大師,有德國現代舞「第一夫人」之稱。她本人現在已經去世了。去世前,來過中國演出。
   皮娜·鮑什是一位現代舞編舞大師,精力旺盛且極富個人魅力。68歲依然美貌依舊。
   影片一開始以寫實手法拍攝在劇院裡從裝台開始,到演出現場,將近15分鐘演出皮娜鮑什編舞的《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 》。
   導演是維姆·文德斯。和皮娜·鮑什是好友。文德斯是一位傑出的大導演。也是皮娜·鮑什的粉絲。
   看了這段作品,很多年以來,看到影像的時候,我終於理解當年為什麼這部交響樂,明明好端端的一部芭蕾舞演出,卻引發了歷史上最著名的暴亂。

2.我摯愛的斯特拉文斯基和《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 》。可是,人們的審美和藝術家的眼光總是不同步——首演時候的觀眾們差點毀了這部交響樂歷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巴黎歌劇院首演《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 》的時候,開場不到10分鐘,就隨即引發了觀眾的憤怒。憤怒蔓延到整個觀眾群,觀眾逐漸分為對立的兩派:支持現代藝術的現代派和捍衛傳統藝術的保守派。兩派觀眾之間爆發了歷史上最嚴重的激烈戰鬥。首演當年是在法國巴黎,香舍麗舍大街上的皇宮--巴黎歌劇院。1913年。
      觀眾可能有一部份是抱著看古典舞蹈的心態期待而去的,結果滿場鋪面而來的是原始的舞蹈、一群野蠻人的蠻荒一樣的把少女挑選出來進行獻祭,帶有懵懂和恐怖。整個舞蹈還在樂團的演奏不到20分鐘的時候,觀眾席就已經開始躁動不安,20分鐘開始,人們開始咒罵、把手裡能扔的東西全都扔了出去。可憐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還沒有反應過來,佳節列夫就讓他趕緊從後門先走:觀眾要弄死你。結果,話音還沒有落,觀眾就已經開始喧囂。兩派觀眾群裡面其中:一派以聖桑為主的保守派,立刻起身開始反對這部作品。另一派以拉威爾等持有新藝術讚賞的大腕開始讚嘆這部作品。越來越多的人們加入兩派而開始對罵,從而引發了歷史上最著名的大戰。從劇院一直蔓延到街上,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憤怒的觀眾整夜進行巷戰。
       我們可以從這段歷史裡,了解當年20世紀法國巴黎的藝術圈有多大的影響力。幾乎在巴黎人人都參與其中。大家都是樂評人和愛好者。記得看過一段回憶錄,裡面提到這場戰爭,當時斯特拉文斯基滿懷期待想等到演出結束看看觀眾們的反響,結果不到20分鐘,坐席一片噓聲、咒罵開始,斯特拉文斯基沒有反應過來就被劇院的朋友們趕緊拉走了,以免他第二天被憤怒的觀眾們襲擊而弄死。

3.據說,皮娜·鮑什編導的《春之祭》是這部作品八十多個現代舞版本中最好的版本。
      《皮娜》電影一開始,現代舞演員在舞台上演出的就是這部著名的《春之祭》。不到15分鐘的時候,如果你期待從舞蹈中想看到傳統的仙女和精靈一樣的美好曼妙,那是絕對打破了你的期待,而且完全粉碎了觀眾們的預想。全部都是光腳站立和各種原始而野蠻的動作。所以立刻就很理解當年巴黎的觀眾憤怒的情緒了。1913年在當時,座落於法國最著名的大街香舍麗舍大街上的巴黎歌劇院,是輝煌的法國皇宮建築之一,法國國王極為熱愛藝術,而且政權雖然經常被推翻,但歷任的皇上都對藝術情有獨鍾而且趨於狂熱,這座歌劇院就是宮廷之一,國王將之用於藝術劇院演出用。裡面設施和陳列全部都是輝煌的藝術作品。每個廳都常年上演經典芭蕾、歌劇、交響樂等等。觀眾在這裡期待的是引以為傲的法國高品質的芭蕾,而讓大家吃驚的是,看到的卻是反傳統的現代舞,一群野蠻人表現出的原始情緒和各種在舞台上的摸爬滾打,完全顛覆了優雅的傳統。於是人們憤怒了。演出不到20分鐘即刻引發歷史上最嚴重的觀眾戰爭。在斯特拉文斯基的回憶裡,這場災難性的戰爭一直持續好久,第二天人們依然在街上憤怒的鬥爭,劇院的椅子也被人們拆卸下來走到街上以示抗議。

4.當年的戰爭一直持續到現在。我們依然在學院中激烈鬥爭爭論著傳統和先鋒。


      我想起我唸書的時候,大家在一起只要上關於古典音樂分析的課,只要學院給我們講傳統,大家就會一致拿出現代音樂來瘋狂聽,並且抨擊傳統,激烈抨擊,絕對捍衛現代藝術。就只覺得《春之祭》裡面的躁狂節奏好聽,對其中暴力段落大家的喜愛之情達到無與倫比的狂熱。
     我們在課堂上激烈的辯論現代音樂。
     教授在講台上講德彪西。我們在底下交頭接耳談論斯特拉文斯基,並且瘋狂讀總譜。每天熱情萬分的聽和談論這部作品。當然,直到看到這部電影之前,我對這部作品的熱愛全部都來自於它的音樂本身。
    教授在講台上講貝多芬。我和大家都會隨之拿出《春之祭》來,在底下研讀,並且以無音樂狀態,用內心聽覺開始讀總譜。
    這種情況在地鐵裡的時候,大家會把我們立刻認出來。直到我被熱情的乘客攔住而詢問古典音樂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種內心聽覺和讀總譜的方式,會影響我的行程。周圍人們有極大的好奇心。

     斯特拉文斯基到了巴黎之後,夢境裡,看到一個關於春天的祭獻,一個少女被挑選出來進行祭祀,一直瘋狂跳舞直到她跳死去為止。於是他把這個想法講給了佳節列夫(俄羅斯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和尼金斯基(20世紀最偉大的芭蕾舞者,俄羅斯芭蕾舞團的首席男明星),幾個人立刻商議將這個作品搬上舞台,斯特拉文斯基寫作速度極快,很快就寫完了全部的管絃樂配樂,由尼金斯基編舞,俄羅斯芭蕾舞團排演,很快投入演出中。但這場演出早就了20世紀開山經典的現代管絃樂作品《春之祭》,也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大戰。而對於現代舞和傳統芭蕾的爭議,其實至今都有衝突。

5.「再狂野一點」
      電影切換到了皮娜·鮑什的記錄場景。影片通過好友傳達出了人們對於她的評價:「見到皮娜,猶如,終於發現一種我不曾知曉得語言。
      突然間,她授予我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無需言語。一開始,我很害羞(應該是不好意思展露大膽的舞蹈動作吧)。幾個月後,她打來電話,說『再狂野一點』。這是20年來她給我的唯一意見。」
      皮娜·鮑什33歲進入德國烏帕塔爾劇院,任首席編舞和藝術總監。非常輝煌和年輕就已經展露成績。68歲時,仍然和舞者舞伴在劇院進行編舞和排練,當時被確診為癌症的時候,她還仍然站在劇院舞台上給演員進行排演和指導。

      優秀的舞蹈編舞大多精力過人,而且年紀越老,藝術造詣和精力越發的旺盛。被確診五天後她便辭世。是年68歲。至死仍然在舞台上充滿活力的進行排演。

6.關於永恆的魅力

   其實,世界上有那麼一些人,具有特殊的魅力。那種魅力,超越了時間和年齡。
  
       藝術傢俱有永恆的生命里和不老的青春。

    可以近距離看看我們當代的舞蹈大師。或者遠距離看看過去幾個世紀裡面的芭蕾舞者。歷史上第一位芭蕾舞家:瑪麗·塔里奧尼。第一位以足尖上立起而舞的芭蕾舞大師。首演於巴黎歌劇院,1832年3月12日。全巴黎的觀眾當時被震驚,猶如見到真正的仙女下凡一樣輕盈起舞。她一直到了80歲仍然在跳舞,瘋狂的觀眾們終生追隨她,粉絲們追隨她到每一個地方,迫使這位美貌依舊的女士不得不隱姓埋名的隱居在巴黎。她從十幾歲一直跳到80歲。80歲依然美貌依舊。觀眾瘋狂收集關於她的一切,舞鞋、手帕、緞帶等等。瑪麗·塔里奧尼,終生未婚。據說體態始終保持永恆的美:纖細、柔和、輕盈如仙女。

    我的指導老師陳老師,電話裡聽起來是一位老師的聲音。當我第一次見她的時候,是在排練廳,她正在指導學生上芭蕾課,在眾多學生中間,我居然認不出來到底哪一個是她本人。我站在巨大的排練廳裡看了好久,在成群的年輕女孩圍繞中,我始終不能確定哪位是這位著名的指導老師。當時她已經60多歲了,但在一大群年輕的學生環繞中,看起來也僅僅28歲的樣子。
     (圖)是皮娜鮑什年老的照片。不施脂粉而依舊魅力出眾。
(圖貼不上去,看這裡 http://user.qzone.qq.com/1299339364/main#!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55928245)
      
     其實人們對藝術的喜愛,最初是對美的事物或人物而產生好感,之後逐漸被這些具有魅力的人物所吸引,從而對藝術產生永恆之美的感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