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格鬥青春--Punch

少年菀得/坏孩子的一击(港)/格斗少年菀得

7.3 / 1,291人    110分鐘

導演: 李翰
演員: 劉亞仁 金倫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韓Online

2012-12-24 05:02:47

肆意青春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故事講述了一個頑劣的高中男生菀得因為家世不好,有強烈的叛逆心理,整天混跡校內校外,遊手好閒;班主任東柱是個嚴厲而又無能的老師,雖然對菀得又是仇視又是拳打腳踢,但卻是真真切切地想要為菀得好。東柱老師四下打聽了解菀得的家世,促成菀得和離散多年的母親見面,又想法設法為考不上學的菀得找了個跆拳道教練練習跆拳道。就是在這麼拉拉打打的矛盾關係中,菀得和東柱老師建立了感情至深的關係,菀得最終也不負眾望、神奇地上了大學。
        單純看故事的話,恐怕和隨便一個勵志的高中師生關係都有不少相似之處,但是韓國版的「高中迷途青年浪子回頭」的故事卻自有不少自己的特點。
        首先是這樣的故事題材在韓國很多也很受歡迎,這本身就在說明韓國人對高中生活的一種態度。韓國人的職業生命很短,相比中國動不動老到60歲還賴在工作崗位上的制度,韓國有種很貼切的說法叫「沙悟淨」(사오정)在韓語中諧音「四五停」,說一個韓國人「沙悟淨」的意思就是說他已經到了45歲必須退休的年齡。韓國職場人都必須45歲退休,與之而來的是韓國人的早熟化,大學時代的韓國學生相比同齡的中國學生那更是早早就已經適應了成人世界和職場世界,這也可以從絕大多數韓國學生都會選擇只讀本科看出來,韓國的整體教育導向都是職業型的。所以說高中時代的生活,像菀得一樣的肆意的青春是韓國人最美好的青春回憶。高中對於韓國人來說才是雖然有升學壓力但是最沒有職業壓力、可以肆意妄為、可以塗鴉青春的時代。
        其次,通過片中的學校情景,我們可以看出韓國的高中教育壓力也是很大的,和中國相比也「毫不遜色」。只有趴在教室裡努力學習,通過「修能考試」(相當於中國的高考)才能進入好的大學,才能有好的工作著落,才會對得起家庭和父母,才會出人頭地,在這點上韓國和中國是一樣的。這不僅是由於儒家文化倡導讀書、內省、內聖外王的觀點在中韓兩國都有巨大的影響,同時也是因為類似科舉考試等制度上的一脈相承使得兩個國家都具有對讀書人的高地位期許和知識改變命運的實用功利主義的「貫徹落實」。但是片中的菀得並不是這樣一個「因循守舊」的高中生,他選擇了一條別開洞天的道路,一條「打出來」的道路,而且並沒有受到什麼歧視或者敵意,甚至在班主任心目中是非常有前途而且應該去幫助支持的。這樣的教育理念如果能夠在片中的這個小高中實現,那麼我們應該也可以說這種接近於西方的成才理念在韓國已經紮根。的確如此,現在的韓國家長對於孩子當娛樂明星、從事體育活動、出國生活都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和標準,在這點上可能還是要比中國寬鬆一些。
        最後,菀得的結局是個非常精彩的「遺憾」。菀得並沒有拿下什麼全國冠軍或者一鳴驚人地取得什麼成就,但這並不妨礙什麼,甚至於導演這樣拍出來也不會給韓國觀眾們什麼遺憾的感覺。這就和中國那種一定要求結尾「高大全」「美好團圓」的「完美主義」不同。無獨有偶,另一部非常有名的韓國勵志電影《馬拉松》的結尾也並非完美,主人公雲初原歷經磨難也只是跑出了個還不錯的成績,並非一舉奪魁或者什麼大團圓的結局。在這點上不得不說韓國觀眾更追求真實感,不期待完美主義,更加實際,迷戀童話的同時也相信實際。這和韓國人在對待國內政治的問題上有那麼一點相似,韓國人對待電影世界裡的故事的這種完美和現實的矛盾態度正好反映在他們苛求政治人物的完美態度上。也即沒有牽涉實際問題和利益,在迷戀童話和相信實際間模稜兩可,但一旦牽扯到實際問題和利益比如政治格局、選擇政治人物、對待政治人物的腐敗,就會變得極其苛求完美的現實,可以從每一位韓國總統下台後的結局中看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