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

奇幻人生/口白人生(台)/离奇过小说(港)

7.5 / 236,840人    113分鐘

導演: 馬克佛斯特
演員: 威爾法洛 瑪姬葛倫霍 艾瑪湯普遜 昆琳拉提法 達斯汀霍夫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墨香綠茶

2012-12-31 00:01:09

不同的人生 同樣的信仰


   《筆下求生》是一部讓我難以界定的電影。它可以算是喜劇片,但情節的圓滿不能削弱影片情感壓抑的氛圍;它可以算是魔幻片,但所有場景都能合理地還原到現實生活當中;它可以算是劇情片,但是簡單清晰的主線讓情節的鋪展少了一抹扣人心弦的色彩;要說它樸實無奇,又不甘心讓如此精巧的構思和小中見大的主題昇華留於平淡。這部片子確實讓人思考良久,無論是它的象徵意蘊、結構安排抑或主旨傳達,都沒有辦法讓人在短時間內理解透徹,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從哈囉德的生活經歷這條主線來看。非聚焦的視角讓我們清晰地感受到了哈囉德的狀態。按部就班的生活,循規蹈矩的思維習慣構成了他最開始的麻木,這與他後來勇敢地追求愛情、追求生活的美好形成強烈對比。他那面對所謂幻聽的懷疑和驚恐,其實也從一個側面表現了當代人的生活狀態,有時我們也會懷疑自己的潛意識想法,渴望得到指引卻又質疑它們的可信度,這樣的焦慮都在哈囉德的吶喊中表現出來了。至於後文對小說結局的尊重,對於明知必死仍挺身而出的執著則集中體現了哈囉德人性的光輝。通過敘述視角的位移,哈囉德的生活軌跡無一不表現了他的庸碌都市人形象,同時編導也藉助尋找作家改變命運這一情節來凸顯人類意志力的無尚,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哈囉德也代表著對生活之美與希望不懈追求的張力。
     就作家凱倫的創作過程這條主線而言,編導用嚴格的內聚焦視角向我們刻畫了她對情節的推動。凌亂邋遢的外表,思緒混亂的寫作狀態,十幾年如一日地對死亡保持濃厚的興趣……當我們看到凱倫瘋狂地藉助尼古丁進行自我麻醉,用一種接近病態的渴望在醫院裡尋找瀕臨死亡的病人時,展現在眼前的無疑是一個對生命無情踐踏的頹廢作家。她作為一個異敘述者,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操控著哈囉德的一舉一動,這種衝突既構成情節展開的矛盾,也利於幫助觀眾處於一個相對理智的思維中把握人物。尤其是最後她放棄了多年未取得的成就,把這一偉大小說的結局做出改動犧牲時,我們不會難以接受這個突兀地脫下囚服,穿上裙裝凱倫,反而為她這樣尊重生命、感動於哈囉德的犧牲而超脫於名利之外的崇高喝彩。
    至於這部片子的敘述層次,我覺得不能簡單地用外部敘事嵌套內部故事的結構來概括。如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樣,派所敘述的兩個故事究竟孰真孰假,這個爭議決定了影片結構的複雜性,若派與老虎共患難的經歷為真,那麼作家的來訪與派的回憶就構成了因果關係。但如果派與水手搏鬥、母親被殺的故事為真,那麼整個情節主體就變成了派的主觀臆造,此時內外層次的敘述不再是一種因果相聯,而是作為一種為了生存而殘忍殺戮的真實性印證。同樣,哈囉德並不僅僅存在於凱倫的描寫中,他能夠對情節進行干預,凱倫也並不僅僅存在於外部敘述中,她受制於現實生活的影響。所以說,這部影片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用複雜的敘述結構和交錯的情節跳躍表現了一個感人至深的主題。
     給我觸動最大的就是,影片中的人物生活狀態各異卻表現了共同的信仰,即對生活的尊重與對希望的追求,這也是影片想要傳達的主題所在。文學教授公務繁重,仍傾心竭力幫助這個一般人都以為患了臆想症的哈囉德;作家的助手如同生存壓力的象徵,督促凱倫寫稿的同時也幫助她找回了迷失的自我;至於哈囉德的女友,即使學業無成也懷抱單純的夢想,相信甜餅的香甜同樣能讓人積極向上。乃至於毫無生命的甜餅與手錶也被賦予濃郁的溫情色彩,即使犧牲自我也要帶給周圍人滿滿希望的信仰,如同影片結尾的台詞,「當我們在恐懼、絕望、因循、固守、無助、悲劇面前迷失自我時,我們可以感謝上帝的巴伐利亞糖餅乾……很幸運,當沒有餅乾的時候,我們仍能在我們身上那隻熟悉的手上,或是一種愛的手勢上,或是一個細心的鼓勵上,或是一個愛的擁抱上,或是一次溫暖的安慰上安下心來,更不必說醫院的擔架,還有鼻貼,還有吃不飽的丹麥人,還有竊竊私語,還有芬達崔特卡斯特吉他,也許還有偶然的一篇小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