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倭寇的蹤跡--The Sword Identity

倭寇的踪迹/TheSwordIdentity

5.4 / 692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浩峰
編劇: 徐浩峰
演員: 于承惠 宋洋 趙圓圓 馬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劉子夕

2013-01-01 02:15:27

遲來的驚喜


隱約記得初次看到《倭寇的蹤跡》時,還是去年年底。當時並不識徐皓峰先生為何許人也,也未可知其作品是何樣貌。只覺該片名字頗蹊蹺,且其時正在忙一部賀歲片,也並未抽得空閒前去觀看。待到今年月餘前於網上看過該片後,真是捶胸頓足,抓心撓肺的悔恨。這樣驚艷的一部才華橫溢的作品,未能在大螢幕上觀其風采,著實當時心眼俱盲啊!

觀該片開場的河畔打鬥,瞬間驚艷。只覺從未看過如此寫實俐落的動作設計。瞬間便被吸引了。而且整部影片的色調,著實就是我一直私下想像中武俠世界該有的顏色。沒有華麗絢爛的浮躁之氣,沒有故作姿態的扭捏之風。著實呈現,亦或是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武林。看到對於該片的評價呈極端的兩極化。有不少黃毛小兒的評價是「沒見過這麼爛的武打設計!」著實讓身為半個武林人士的我哭笑不得。在他們眼裡,不能平地飛騰,不能發功爆炸,便不是功夫,便不是武俠。可又有多少人,懂得何為武,何為俠?經年的粗製濫造與浮誇虛妄已經造就了不少人,難分真假,難辨好壞了。這要歸咎於誰,斷斷無需我在此多費唇舌。

作為一個電影製作的一份子。雖然入行時間不長,但也的的確確看到了太多的敷衍了事,不知所云。有那麼一部份人,不是為了創作一部電影,而是為了發家致富。電影究竟是藝術還是商品。這實在難以分辨。屬性是俱有的。只是看偏重罷了。但若是沒有一顆真心,做的無論是商業電影還是藝術電影,恐怕,都是枉費。

《倭寇的蹤跡》讓我看到的,就是徐導的真心,責任心與良心。這部電影,著實在浮誇風遍佈的環境中,如荷塘中閃亮晶瑩的露珠般,剔透,純潔與天成。這是導演個人的修為,素養,與才華的表露。在我看來,首先是個文人,再次才是導演,於是文人導演,這個我認為最值得稱道的名字,與徐先生劃上了等號。中國電影界消失了多少年的文人導演,現在,我又看到了一個。我認為,說徐先生是不世出的才子,也是不為過的。畢竟其作品呈現出的底蘊與才情,不是隨隨便便讀個書考個學便能達到的。徐先生在其影評集中提到,若不是對影像起了興趣,他原本的志向是做個漢學家的。這著實是令人欽佩的。所以,在美學上,影像語言的表達上,武學的呈現上,並著文學的創作上,都融合在了《倭寇的蹤跡》裡。我是個挑剔的人,若誰說該片不好或是看不懂,我著實只能說這些人沒眼光了。

影片裡,我印象最深的卻是於老在收穫後的田地裡邊行邊練拳的橋段。於老當真老當益壯,威風不減當年。那一套拳打得威武瀟灑,著實讓人打心底里看著喜悅。那一份精銳與犀利,斷不是隨便抓個人便有的。徐導在演員的選擇上也是甚有眼光的。說到男主角,我是覺得他在花船上躺著飲酒,瞬間出刀削掉鈴鼓半片鈴的身手,著實讓人想起了古龍小說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驚人身手。那份自如的氣度和淡定的神色,才該是高手的沉著與內斂。這樣的人物刻畫,只在一瞬間,卻能刻在你的心裡。高級的表現手法,無需費力的篇幅,只消一瞬,就夠了。

還有全片的配樂,感覺甚是妥帖。沒有喧賓奪主的跳脫炫耀,有的只是應景的襯托提升。這是電影配樂該有的。電影配樂之所以是電影配樂,是為了趁著電影而生的,是為電影服務的。不是隨便為了圖省事,找個會唱歌的演員唱個主題曲,或是找個隨隨便便的流水線產品生生的插進影片。好的配樂會讓人記住,是應了電影的景,遂了電影的意才應該被人記住的。再聽到這些歌曲,腦中也該浮現的是電影的畫面。而非只有旋律亦或歌者的聲音。

還有片名,這個片名只有看完了才能明了,這是怎樣的妙思和奇想。甚是貼切有趣。就仿若高階的詩作,全詩所訴並不見實體的那個詞句,而通讀完又切切實實講的是這麼個事物。這是意境,是技巧,更是才思。現今諸多的電影不知所云,名不對題。連基本的敘述都做不好,如何能更深一層有所表達?

說了這零散的許多,早已忘了什麼文章的結構與順序。只胡亂的想到哪裡便說些什麼。並不稱之為合格的一篇影評。也仍有許多未盡的心思,在此卻已不知如何表述。總之,對於這部《倭寇的蹤跡》,我著實是推崇至極。雖然我的話沒什麼影響力,沒什麼份量。可總是希望這麼好的電影有更多的人喜歡,更多的人懂得。也盼著這麼好的導演有更好的作品,更多的作品為世人知曉。或難以為大眾所悟,卻也是為著中國電影能往好的一面發展有所助益。

謝謝徐皓峰先生的驚艷之作。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