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命中雷霆--Struck by Lightning

命中雷霆/迅电流光/遭遇雷劈

6.3 / 13,833人    90分鐘

導演: Brian Dannelly
編劇: Chris Colfer
演員: 瑞貝爾威爾森 克莉絲汀娜韓翠克絲 德莫麥隆尼 愛莉森珍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eline.c

2013-01-03 07:34:56

每人心中都有一座想逃離的小城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Anything, anything you wanna be. So just be it." – , Michael Van London
 

在看電影之前在愛丁堡的Waterstones買了SBL的書,在某站等火車的時候看了半本小說,特地沒有看完。回來把電影給看完了之後,再等到一個無人打擾的下午才把書給看完。

記得在SBL電影首映前後,在大批的宣傳的業內好評開始湧現的時候,心裡還存有一絲懷疑。因為是真的很喜歡Chris Colfer本人,所以不希望到頭來這部電影的成功很大一部份是因為他在Glee裡的名氣。而且他在任何訪談里被要求一句話介紹這部電影的時候,無一不是說:「這部電影說的是一個愛好寫作、被雷劈死的男孩 blah blah blah…」 當時心想,就這樣到處大喇喇把電影的結局公諸於世好嗎。

直到電影在電腦螢幕上播放的前幾分鐘,才知道這個男孩在一開始就被劈死了,故事已經沒有任何的懸念。可是也正如很多看過電影的人所說,即使一開頭就知道了結局也無所謂,因為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真的】【的確】不在於這開頭的幾分鐘。而再把小說也看了之後,又會明白Chris某次採訪被問到會不會害怕觀眾看過電影之後就不想去看小說版的時候所作的回答——他的確有底氣說「不害怕」,即使看過了電影,一樣會覺得小說寫得很好。如果說電影的每一個場景都有值得回味的地方,那麼小說更是有數不清的精彩的引用。

整個SBL,就是不斷地給你驚喜,讓你覺得It’s fricking awesome的過程。

沒錯,「過程」。

 

----

一部電影的成功依賴於很多因素,以一本劇本為原點,到一個導演對電影傾注的熱情,到演員的選定和演繹,到決定每一個場景該用什麼配樂,到鏡頭的切換和場景的剪切……Chris說過電影的拍攝過程讓他發現自己頗是一個controlling的人,基於這部電影的成品,也許我們應該慶幸他being controlling,也是獨立電影才能讓他做的到controlling。其實要挑毛病的話,電影的某些地方還是有待成熟的空間,但仍然無法否認背後支撐著一切的劇本的強大。正如它的小說版,簡單而直白的文字,卻有著力透紙背的力量。Polly Bergen說她拿到劇本的時候不相信這是一個20歲出頭的年輕男孩寫的,因為其中內容和思想的深度。

第一次看電影,一直看到最後都沒有哭。關掉螢幕之後過了良久,才發現自己保持著端坐的姿勢靜靜地流淚了。第二次看,則是從Great Escape那個場景一直哭到了最後(一直到cast表滾動結束…)。

 


看完電影后,Carson在知道真相之後開車去看海那段劇情仍然長長流連在我腦中。即使閉上眼睛也難以入睡,因為這段劇情和結尾給我的震撼太過於深入骨髓。在某個時刻我想,也許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想用盡力氣逃離的小城,每個人生命里都有一個叫Clover的地方。

Chris一直說自己和扮演的Kurt很不同,而Carson又跟Kurt很不一樣。但他們三個的共同點在於,他們都在周圍一片的不認同、不理解中成長起來,很成功地堅持了自我(可能作為一個已經取得很大成績、並被很多人所愛著的公眾人物,Chris會「顯得」好過一點)。相信很多人在看電影和小說的時候都會覺得Carson很像自己,對於他們來說,約束著他們的Clover小城,簡化成一句就是身邊的人給予的不理解、不認可。Carson在穿過學校走廊的時候一路嚷嚷著所有人都是廢柴,他覺得他是小鎮上唯一一個智商比鞋碼更大的人,回到家面對的是一個婚姻失敗、酗酒度日的老媽,去到療養院是一個充滿愛、但卻認不出自己孫子的外婆……有時候,單單「找不到真正可以對話和傾聽的人」這一事實,就足以讓一個人感到無盡孤獨。」Sometimes, a personal rain cloud can be deadly.」

小說里Carson對前來交稿的Scott說,沒人說過這一切會很簡單,你可能需要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更長的等待,如果你因為生活在一個不被認可和接受的環境裡,就感到自己的人生沒有希望了,但卻沒有付出【最低限度】的行動去改變這一現狀,那麼你所能怪罪的只有你自己而已。Carson也許有點清高,也許一直以來都充滿憤怒,但他的確看清了很多事情。小說裡的Carson對每個前來交稿的人都進行了一番精彩的「說教」,但電影裡只呈現了與Claire那一幕,但只這一幕也足以讓很多人思考一個問題——當這個世界都還沒有完全否認我們自己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率先否認了自己。In what grade do we stop believing in ourselves? 但現在我們很多人所要擔心的問題已經變成: In what grade will we start believing in ourselves again?

Laughing at someone’s dream is one of the cruelest things one person could do to another.(嘲笑別人的夢想,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所能做的最殘酷的事情之一)可是從小到大,我們身邊就偏偏充斥著這種bastards。他們不必然是把大大的嘲笑與話語掛在嘴邊,他們所做的可能就像Carson的媽媽一樣,告訴你這個世界很殘酷,告訴你「因為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所以你也會過得跟我一樣」,用各種類似「為你好」「我是在保護你」的bullshit試圖勸服你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Carson在 "Clover city limit" 前停下車,像個反社會激進入士一樣用雨傘打向這塊路牌,但他和很多人都知道,當命運非要和自己開玩笑的時候,這樣做除了讓自己手痛之外並不能改變些什麼。

看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從高考開始有多少次決定是在和媽媽的激烈爭吵下決定下來的。在決定讀碩士的時候,曾經想過去香港,但是被媽媽慢慢勸服了留在原來的學校。一直認為真的是因為她口裡說的各種好處。但後來一次她跟我說,她那時有私心,不想我走太遠,不希望我到時畢業後就可能留在那邊工作了,她想我一直好好地留在廣州……記得那時聽到的時候,心裡除了心酸,還有憤怒。

所以,電影結尾Carson的自我啟示和死前踏下學校臺階嘴角的那一抹笑,顯得尤為難得。

 

----

看到越後越會發現,這部電影,這部小說,從頭到尾都在講述一件「努力之後沒有結果」的故事。在知道自己不可能去西北大學之後,Carson剎那間不知道應該做什麼,不知道自己是否「足夠堅強」去忍受這一切。而這並不是他杯具人生的谷底,what’s more,不久後他還被劈死了。無論那些人在他的追思會上說多少好聽的話,我相信他們在背後大多會這樣談論:「真可惜啊」「虧他還費了那麼大力氣弄了本文學雜誌」「當初大費周章是為了什麼呢」。但就像小說最後Sheryl在Carson死後對小報記者說的一句話:「I was reading that a lightning is a negative charge that comes from the friction clouds carry. Since opposite attracts, I would like to think that he was so positive the moment he died - so happy.」

一個人在死的時候渾身上下充滿著正能量,以致連閃電都被吸引了:他第一次真心地笑了,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文學雜誌,他收穫了Malerie這個最好的朋友,他在發現別人的同時更多地發現了自己。即使還要在這個該死的小城至少多待兩年,但他還是堅持要去上西北大學——所以在SBL首映之後的現場訪談上製片Roberto說,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哀的結局,但重要的是這個【過程】太棒了。

可惜,現實中的大多數人們都不樂於去做一件「看上去沒有結果」的事情,更要去鄙視那些這樣做的人,就好像等著別人付出一大通努力而得不到理想的結果之後看別人笑話一樣。要堅持做自己、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並不是很多人能在20齣頭甚至十幾歲的時候就有這種覺悟。某位電台訪問Chris的主持人說過,他希望在他上高中的時候能看到這麼一本小說,我也一樣。

Carson所做的事情——或者說Chris所做的事情,能讓一部份已經放棄或忘記他們夢想的人回憶起他們曾經有夢的快樂。我想起在初中的時候,自己也很用心地把每週的語文課周記當成個人散文來寫,從一部小小的課本劇、從在全校面前表演的舞台劇,自己也做過編劇、執導這樣的事。Chris並不是演Glee大紅之後才一時興起要寫童書寫劇本當電影製作人的,這是他從孩童以來的夢,即使在拍戲巡演的時候他也沒有放棄在Laptop上敲敲打打,glee只是他實現夢想的一個跳板。所以,WHO KNOWs? 看完電影和小說之後有一個感想,那些喜歡打壓孩子興趣愛好夢想的人拜託收手吧,即使身為別人的親生父母也沒有這樣的權利。Everyone deserves a shot. Everyone deserves a failure.

 

最後,和大多數寫觀後感的人一樣,不可免俗地還是要quote一下SBL里最喜歡的一段話:

Like having a great idea,

Life comes at you fast.

It hits you and tries to escape

And be expressed in any way possible.

In a way,

It’s a lot like -

 
Lightning.


在我心目中,這段經典到幾乎obnoxious的引用,和Sheryl說的最後那段話,差不多就是為什麼Struck by Lightning為什麼要叫Struck by Lightning的所有原因。有的人窮極一生只為用一部電影去演繹他的一生,如果這就是CC想做的事情,那麼我和那位提出問題的觀眾想的一樣,他做到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