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無厘頭森林之第一次接觸--Funky Funky Forest: The First Contact

无厘头森林之第一次接触/FunkyForest:TheFirstContact/无厘头森林之第一次接触

6.6 / 2,728人    Argentina:150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導演: 石井克人 三木俊一郎 伊志嶺一
演員: 淺野忠信 寺島進 庵野秀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雲間燕存

2013-01-08 08:34:05

看完它有什麼意義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半年前曾經嘗試看過這部電影,但看了幾分鐘就看不下去了。坦白說,這次重拾是出於無聊。這部鮮為人知的電影如同他的名字「無厘頭」「第一次接觸」一樣顯而易見的展示它的荒誕,並推向登峰造極。
  看這部電影需要極大的耐心和與眾不同的趣味以及不尋常的思維。從類型片上分類,
它屬於類似山下敦弘導演的一系列展現生活平凡瑣事的無聊派電影?亦或是類似三木聰導演的一系列脫力系電影?恐怕不能那麼籠統歸類吧。「無厘頭森林」實質是一個大雜燴,「漫才、歌舞、動畫、街機遊戲、廣告、cult、MTV、電子音樂」等元素都以夢境般方式演繹出來。

  我要慶幸在此之前曾看過石井克人另一部荒誕電影《茶之味》,對於石井克人的大膽幻想著實驚訝過一番,因此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不至於驚到下巴脫臼。無厘頭森林的演員班底大多承襲《茶之味》,但此片演員的陣容依然讓我耳目一新,淺野忠信、寺島進、加瀨亮、吹石一惠等人,還有庵野秀明的友情客串。這會讓很多人在沒看之前猜想這到底是怎樣的一部電影會引得如淺野忠信加瀨亮等人的演出,因為在我的私人觀影經驗中,有諸如淺野忠信、小田切讓等人的參與,一般電影不會差到哪裡去,因為他們選擇的電影都有一定品味和獨特性。
  而看完電影后,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徹底的無聊和無力感,想說什麼卻什麼也說不出來,不想說什麼卻會覺得浪費了話語權之感。為了不使自己那麼糾結,還是寫點文字舒坦點。


  接下來是電影大致的內容。
    電影開頭是長達三分多鐘的「漫才」。隨後加瀨亮扮演的「諾奇」操縱著鴨蛋形狀的多腳飛船,漫才二人組的表演只是飛船內螢屏上的節目。

     電影分成A面B面兩部份,各有一個多小時,頗像當年的VCD播映方式。
     A面以「無敵少女」「問題三兄弟」「諾奇和建文」「溫泉女三人組閒談」四大獨立段落交叉進行。而開頭的漫才被剪成碎片隨意貫穿全片。
     「無敵少女」是一個小學女生在做功課時開小差而產生的幻想。少女把自己幻想成一個能操縱星球的超人,夢醒後不停抱怨為什麼有作業呢。
     「問題三兄弟」是寺島進、淺野忠信還有一個白人小胖子扮演的。老大寺島進羞澀愛跳舞,老二淺野忠信愛彈吉他,老三白人小胖子不停的吃巧克力台詞寥寥且重複。
     「諾奇和建文」是一對情侶,加瀨亮扮演的建文愛做夢愛音樂,諾奇是個漂亮的混血,這個片段就是講述了建文的夢——建文莫名其妙在海邊,諾奇命令他和一群人跳著怪異的舞蹈。
     「溫泉女三人組」講述了三個充滿怪異笑點的冷故事,吹石一惠扮演的角色轉述了他朋友「建文」的夢「外星人比咕哩咕」,隨後其他兩個女人各講了一個故事「H假面和熊貓」「巨大的銀杏樹。」
     看到這裡,我依然沒看懂這部電影在講些什麼,這似乎全是劇中人的夢境而已,對於夢境,還有任何邏輯可言嗎?
  A面放映結束後竟然有一群穿制服的小學生喊出了「無厘頭森林」,試想有哪部片子會放到一半讓劇外人物喊出它的電影名字嗎?隨後更讓我驚訝的是,銜接A面B面之間有長達三分鐘白底藍字的「休憩」二字,下面有3分鐘倒計時並配了兩段風格完全不同的電子音樂。

  隨後B面開始。
  與A面不同的是,B面的片段更為瑣碎和離奇,且多了些帶有CULT風格的惡趣味。
  人物依然是A面的那幾位,只不過將之間的聯繫更為糾纏在一起。
  在「homeroom」片段中,寺島進原來是一位老師,班級裡的學生老老少少參差不齊,仔細看,劇中人物大多在這班級中,解構了班級成立的合理性。「homeroom」以三個學生「安田篇」「菊池篇」「良子篇」為段落,用一個個單獨固定鏡頭展現諸如暴走漫畫的趣味性。
  隨後的「吉他兄弟」「單身野餐」「青春教室」「漫畫兄弟」「課後俱樂部」都以殘缺的片段性獨立展示,又互有所指,用小趣味任意補充角色關聯。
  諾奇開始對建文講述起她有關森林的夢,最後兩個人跳起「uso」的雙人舞。
  字幕送上終結二字。
  
  之所以寫下所謂的「劇情」並不是幫我釐清思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部徹頭徹尾有關幻想的無厘頭電影,用一貫的蒙太奇或者戲劇思維是如何也不會理解的,因此這只能證明它帶給我們最直接的觀感就是顛覆,顛覆我們已有對電影的認知,什麼蒙太奇,什麼戲劇衝突在這裡統統不見。不要去嘗試理解這個片段和下個片段有什麼關係,《無》的最大特色在於徹徹底底的解構和對電影已有的模式的完整拆除,解構徹底到一個片段中也失去了應有的故事邏輯,乃至人物台詞中上一句承接下一句的關聯性。
  其實這或許是一部極致的後現代主義電影,或者是「反電影」。但按照導演真實意圖也並非這樣沉重的考慮過,但不妨可以肯定的是,這部電影充斥著大量的無厘頭和笑點莫名的冷故事。
  從一部純粹以趣味性支撐的電影角度來說,是實在沒有另外一部電影能與之抗衡了。教育、宣傳等一切社會功能與之無關,就連撫慰觀眾的娛樂性在此也消失不見,只有導演天馬行空的幻想和個人趣味,能做到這樣的,恐怕放諸世界電影,也很少有如此大膽的電影可見吧。

  在此我突然想起曾經北野武參與設計的一款電子遊戲「北野武的挑戰書」。遊戲中無頭無腦的荒誕感是這款遊戲的宗旨所在。比如說遊戲中需要看一張尋寶地圖。在不碰任何按鍵的情況下要等一個小時,地圖才會出現提示,遊戲中有個謎題需要按住一個按鈕4個小時不能放;你得對這2P搖桿的麥克風連續唱3首歌,否則遊戲無法進行。
  就是這樣一款令人絕望的遊戲也照樣有群百折不饒的玩家通了關,然而出現在他們眼前的卻是真正一望無邊的絕望:結局畫面只有一個北野武的大頭像,上面出現一行字「對這種遊戲如此認真有什麼意義?

  是的,就如同這部電影,你看完它有什麼意義?你想弄懂它有什麼意義?為了這部電影更是要寫下洋洋上千字更有什麼意義?
  所以,導演的意圖就在這裡,這可能是這部電影唯一要「教」給我們的意義吧。


  (初稿,未修改一字,日後有空潤色)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