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科學怪犬--Frankenweenie

科学怪狗/怪诞复活狗(港)/科学怪犬(台)

6.9 / 117,189人    87分鐘

導演: 提姆波頓
編劇: 提姆波頓 約翰奧古斯特
演員: 薇諾娜瑞德 凱瑟琳奧哈拉 馬丁蘭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劇本胖子李亦樹

2013-01-09 09:45:20

非主流的主流意義


科學怪狗——非主流的主流意義


     《科學怪狗》在海外上映後,片源也出了一段時日了,國內的反響卻不大。我想這也純屬自然,蒂姆伯頓的電影無論在哪來評判,都屬於一個相對另類的電影作者。一方面,他的片子個人色彩是那麼強烈,構思詭異,怪力亂神,飛得一比。另一方面又堪稱滅high之王,票房毒藥,偏執狂,別的不說,你看那一水哥德黑,陰暗的滲人,無論在動畫片還是整個電影領域中絕對都是另類的。

一. 導演和動畫的不解之緣

       在談論《科學怪狗》之前,先說說導演蒂姆伯頓,他和動畫存在不解之緣。實際上,他是好萊塢大師中,(雖然稱為大師還有點薄弱,勉強拔高一下吧,吐舌頭)極為罕見的橫跨動畫和實拍電影的創作者。在電影內容上,他的真人電影劍走偏鋒,奇思妙境走的都是傳說和童話的路數,而動畫作品又反覆圍繞另類,畸形恐怖的事物進行創作。其影像作品中的美術視覺效果那樣醒目,只要看一眼人物造型,就能保證是蒂姆伯頓的作品沒跑。
     如果稍微熟悉點周邊八卦,會發現蒂姆伯頓自己有著極為深厚的美術功底,穿衣打扮猶如半個活死人,自己油畫化的也神出鬼沒。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說,蒂姆伯頓的創作極為個人化的,表里如一和融會貫通的。雖然混在好萊塢,卻帶有著典型的電影作者風骨。

二.非常態的動畫情境
     得承認,蒂姆伯頓在某種意義上也堪稱票房毒藥,他的電影雖然有意思,但是卻和人們常見概念上的喜聞樂見還存在一定距離。就拿《科學怪狗》來說吧,單是哥德畫風的視覺風格,就和行業主流格格不入,「難道院線動畫不應該是五顏六色的嗎?」「難道動畫人物不應該是可愛活潑的嗎?你看這個片子,一堆屍體好可怕」。比如片中的人物形象,除了主角以外,面目猙獰的自然老師,各種稀奇古怪的同學,簡直是「審丑」形象大合集。從這個角度來說,《科學怪狗》無疑是不符合通常意義上的動畫行業標準的,至少內容灰暗宣傳封建迷信一點就能被天朝廣電系統滅掉。能夠把這麼奇葩的素材拍的還有模有樣,更看出導演的與眾不同了。

三. 簡單的故事略顯薄弱
     在美術上的天賦是蒂姆伯頓所長,其講故事的能力則稍微偏弱。或許偏弱顯得過於貶義,用拖沓則更為準確。拖沓這幾乎是導演創作的一貫常態,看看80年代的《蝙蝠俠》就知道了。
     很遺憾,《科學怪狗》的故事講的確實不太理想。原始故事素材不錯,一個小男孩試圖用科學手段救回寵物狗,人群的異樣反應,主角被人群的誤解和梳理,又能發揮小動物的獨特情趣,以及超自然的概念元素。從背景上講,情景突出,還是具有較強的故事趣味性的。比如殭屍小狗在小鎮上被人們誤解,很容易想起剪刀手愛德華。
     只不過,成片來看,《科學怪狗》的電影劇本過於簡單,僅僅79分鐘的正片時間,讓劇本概念上的「第二幕」沒能起到太多波折。情節的推進沒有做足,讓影片的後半段急轉直下,感覺意猶未盡,故事淺嘗輒止,造成了虎頭蛇尾的感受。突出的問題是,影片中後部的對抗力量,並不是角色之間的內部衝突,而僅僅是其他孩子們的試驗失敗作品,這讓整個電影在劇情整體的連貫性上存在缺憾。火場救人的場景也受到了整個場景設置的侷限,感覺並沒有達到觀眾所期待的效果。
     所以單從故事的角度,筆者覺得其實還是有一些提高方向的,最簡單的是增加20分鐘的內容,讓四個小怪物復活後多折騰一下,把主角等人搞得更慘,既增加了情節曲折,也加深入們對於罪魁禍首主角和小狗的衝突。或者向大多數的故事一樣,增加一個真科學怪人一類的反派對抗,給反派個充分的表現時間,也會增加故事的魅力,還有一種方法是把主角和小狗的故事再豐富一點,類似《馴龍高手》一般多點關係遞進,可能也會好看,哦對了,相比其他的作品,《科學怪狗》的小鎮似乎過於平淡了,要是能多花些心思把小鎮豐富一下,可能也會更加好看。

四.《科學怪狗》單片之外的意義
      蒂姆伯頓的電影儘管關注黑暗死亡和殘缺的素材,但是並不代表著導演就是一個內心黑暗刻薄的人,恰恰相反,在電影主題上,蒂姆伯頓又是很主流的,反映正義,善良與愛的導演。說的矯情一點,他是通過展現黑暗來歌頌光明。比如《科學怪狗》中受到指責慘遭開除的科學教師,家長們的所作所為,是不是比他的面相更加恐怖呢?這種關注黑暗來企求光明的感觸,貫穿著蒂姆伯頓幾乎全部的作品,也是他電影能夠被人們接受的原因。
      所以說蒂姆伯頓就像一個地方菜,你可以喜歡或者不喜歡,但是你不能說這沒價值,倘若真沒了他和他的哥德世界,我們會感到惋惜的。
    《科學怪狗》的意義還不止於此,無論是其對於導演蒂姆伯頓反派早期作品的個人意義,還是其對整個影史中經典默片的種種致敬。嗯,致敬問題別人談得很細,我就不搗亂了。
    筆者其實更看重的是其對動畫創作這件事的某些啟發,在一個風格化模式化空前嚴重的好萊塢,或者說不分國界的商業電影體系內,能夠持續拍自己想拍的東西,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更何況影片拍的還不差。對天朝動畫從業而言,當每年院線動畫達到幾十,電視動畫32萬分鐘的今天,究竟是全面複製日美的動畫生產體系,大搞產業鏈結構,還是尊重動畫創作對於創意和靈感的相對獨立性,敢於支持不同常態的聲音,這無疑是個很好的探討方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