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浩劫奇蹟--The Impossible

海啸奇迹/惊天巨啸/浩劫奇迹(台)

7.5 / 245,761人    114分鐘

導演: 胡恩安東尼奧巴亞納
演員: 伊旺麥奎格 娜歐蜜華茲 瑪塔圖拉 湯姆‧荷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栗色雪

2013-01-10 09:16:28

《驚天巨嘯》:人文關懷無需煽情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最近在讀關於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東西,覺得有點被超現實主義感染。
     《驚天巨嘯》第一組鏡頭,立馬把我拽回去年去過的馬爾地夫:也是12月,熱帶度假村,島嶼,海岸線,海景房,游泳池,陽傘,海灘酒吧......都那麼相似,瞬間就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甚至連鏡頭搖過去的那個角度都和我站在游泳池岸邊看遠處的角度那麼一樣。有那麼一個下午,媽在房間裡午睡,爹在和朋友打牌,我一個人買了一疊明信片,坐在酒吧不遠處的椰子樹下,準備寄給朋友。天氣悶熱,喝多少倍椰冰都不管用,我記得當時我就看著遠方的海平線,默默地想如果這時候遇上海嘯了可怎麼辦。
     那天下午看了伊萬·麥克格雷格年輕時候和蒂爾達·斯文頓一起演的《少年亞當》。那時候伊萬多年輕,強壯的身體,旺盛的慾望,操著那口怎麼聽都彆扭的蘇格蘭口音,在那條髒髒的河上,消極地逃避著,逃避著責任,逃避著現實。而《驚天巨嘯》公映的時候,他已經在聖塞巴斯蒂安拿了終身成就獎,在影片中,他飾演一個在海嘯災後不放棄地尋找走失的妻兒的丈夫。前前後後,十年,我喜歡他也快十年。
     就是這種感覺,說不上有什麼冥冥中了不得的聯繫,但總覺得很多東西都是神奇的巧合。也許電影看多了就喜歡把生活和夢攪合在一起,互相印證吧。

     這是伊萬和諾米·瓦茨繼《生死停留》後第二次聯手。今年兩人還有一部《黛安娜》。《驚天巨嘯》是一部災難親情片,這類片子,拍得過了會被說煽情,拍得不夠會淪為平庸。但令我驚喜得是,這兩位主演,連同飾演兩人兒子的三個小男孩(尤其是大兒子盧卡斯)表演得真是精彩,為影片平添很多耐看的地方。
     先說說親愛的伊萬。褪去年輕的光芒和張揚,伊萬的表演可謂樸實無華。形象上也沒做過多的修飾——就是一個帶著老婆兒子來印尼度假的中產階級家庭男主人。演盡了風騷男,英倫才子,大眾情人......近兩年伊萬漸漸走向黃金配角,這次再挑大樑,卻只是返璞歸真般地飾演了一個堅強的父親,有責任感的丈夫。伊萬自己也有兩個女兒,且婚姻美滿長久,托尼這個角色似乎就是他的本色。
     糯米演了夠多的尖叫女王,而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瑪利亞受盡磨難,險些喪命,卻一直散發著母愛與博愛的氣場,很動人。
     還有飾演大兒子盧卡斯的湯姆·霍蘭德,第一次觸電(之前為《借東西的小人阿麗埃蒂》配過音,日後必然星光大盛),把一個男孩的成長刻畫得很好,從任性,只顧自身,佯裝堅強,到後來學會擔當,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收穫成長。


     導演是個西班牙人,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思維和好萊塢的災難片不太一樣。影片的主題重點不在「災難」的恐怖,場面的慘烈,而在一個家庭在災後走向重聚的過程(從這點上,倒是和《唐山大地震》差不多一個思路,不過《唐》是從一個長的時間軸來看待一個家庭的重逢,而本片是聚焦在災後的48小時之內),在這個過程中,他想強調人在突發性大災難面前的恐懼,渺小,膽怯與無助。這種心理不僅屬於孩子,更屬於每一個成年人。那一段,丈夫在兩個兒子與失蹤的妻子和另一個兒子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他選擇讓兩個兒子先去避難,自己留下來繼續尋找失蹤的妻兒。夜幕四合,孤身一人的他在救助站,一群人中,一個好心人借給他手機,他撥通了大洋彼岸的母親家電話。聽筒這邊,他說著說著泣不成聲。一個男人掏心掏肺,無可抑制地放聲痛哭,是一種怎樣的無助與恐懼,對前途充滿未知,對過去的災難充滿遺留的驚恐、痛楚與不可思議。這是很有人文關懷的一幕。
     而接近尾聲處,醫院的那一場,所有的線索都慢慢彙集在一起,環鏡頭搖來搖去,焦點虛虛實實,三條線索就這樣慢慢交集,情緒慢慢醞釀,達到頂點。終於,終於,所有不可能,變成可能。上帝保佑。
     最後一幕,這個家庭坐上飛機,飛離這個傷心地,飛向安全的地方。劫後餘生的一家人,各自陷入沉思,思緒萬千。瑪利亞望著窗外,眼淚慢慢滑落。她覺得幸運,雖然九死一生,不過她還活著,她的家人還活著,他們還在一起,這是多麼大的恩賜。她也後怕,那巨大的海浪迎面拍過來的畫面是她一生不想再回憶起的情景。她感激,感激所有在一路上幫助過她、救治過她的人,本地人,外地人,親人,不認識的人。她欣慰,欣慰她決意幫助過的小男孩也找到了父親,脫離了危險。她心情是那麼複雜,窗外這個曾經風景宜人的美麗島嶼,滿目瘡痍,滿眼廢墟,雖然她就要離開了,不過她還是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表示深深的恐懼,深深的心悸,並悲憫還不曾走出困難的人們。
     前兩天,這部片子被西班牙戈雅獎提了14個名,算是對本片表現了極大的認同。我個人覺得,這個片子不在宏大與誇張,就是很細緻地展現一些頗有人情味的東西,男人的淚,女人的痛,很細膩,很好看。而至於是否「煽情」,「情」本就在那兒,導演只是用一些調度手法將其更具視覺化地表現出來而已,個人覺得本片拿捏得挺好。當那悠揚婉轉的音樂響起,作為觀者的我,會因為他們的聚散分合而流淚,並因這淚水而感到幸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