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飞越疯人院/飞越杜鹃窝/飞越喜鹊巢

8.7 / 1,077,716人    133分鐘

導演: 米洛斯福曼
編劇: Lawrence Hauben Bo Goldman
演員: 傑克尼柯遜 露易絲馥萊雪 Michael Berryman Peter Brocco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 ˙-˙ )⸝

2013-01-19 03:21:03

正常人和精神病人的差別


關於電影 已有很多豆友寫的精彩評論和解釋
不過份享一下本人大四上社會學課時寫的一個讀書筆記
雖和《飛越瘋人院》沒有直接關係
但是看電影時腦子裡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正常人和精神病人的差別


------------------------------------------------------------------
你知道正常人和精神病人有什麼差別嗎?
剛才讀了David Rosenhan的文章「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
真的是覺得背後一涼
文章給出的答案暗示是–」沒有「差別。

原文連結:http://www.bonkersinstitute.org/rosenhan.html

 
當我們在問正常人和精神病人是否有差別的時候 前提是有」正常「和」不正常「這兩個概念
於是 文章首句便是」if sanity and insanity exist, how shall we know them?」
作者通過一個實驗驗證了這個問題。

【實驗方法】
把正常人放進精神病醫院 看他們是否能被醫生護士檢查得出結論他們是正常的
」Admitting sane people to psychiatric hospitals and then determining if and how they are discovered to be sane.「


【實驗細節】
8個正常人,即」假病人「(包括作者自己)被悄悄的放入12個不同的精神病醫院(12個是為了保證防止偶然性)

在這8個假病人中,有1個20多歲的心理學研究生,其餘的人都更加年長–包括3個心理學家,1個兒科醫生,1個畫家,一個家庭婦女。性別上有3個女人,5個男人。


【實驗目的和命題的關係】
如果正常人在精神病醫院裡檢查出其」正常性「, 那麼就說明」正常「和」不正常「是有(明顯)差別的。

用 作者的話說–」if the sanity of such pseudopatients were always detected, there would be prima facie evidence that a sane individual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insane context in which he is found. Normality is distinct enough that it can be recognized wherever it occurs…「


【實驗結果】這8個假病人 沒有一個被檢查出是正常的!

為什麼呢?
明明是正常人 雖然為了住院 而謊稱自己有問題。但是住進醫院以後 一直表現正常 為什麼沒有被檢查出來?

Failure to detect sanity during the course of hospitalization may be due to the fact that physicians operate with a strong bias toward what statisticians call the Type 2 error [5]. This is to say that physicians are more inclined to call a healthy person sick (a false positive, Type 2) than a sick person healthy (a false negative, Type 1). The reasons for this are not hard to find: it is clearly more dangerous to misdiagnose illness than health. Better to err on the side of caution, to suspect illness even among the healthy


用中國俗語就是 「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走一個「
也就是說 醫生寧願診斷病人有病而不放他走 因為這樣不會對外界造成傷害 也不願意少診一個病人 而放走一個潛在危害。


【實驗結論】在精神病醫院裡,「正常」和「不正常」是沒辦法被區別的。

實驗說明了什麼:標籤論的強大!一旦你被標榜上「不正常」,你會一直被認為成「不正常」!

「once labeled schizophrenic, the pseudopatient was stuck with that label」


再回到開頭的問題–正常人和精神病人有什麼差別?

如果在精神病醫院裡 你都不能區別正常人和精神病人
那在一般環境中 你就能區別精神病人和正常人了嗎?

也許你會說 這是兩碼事 一個是精神病醫院 一個是普通的生活環境
可是這真的有差別嗎?

精神病醫院裡 精神病人是大眾
一般的生活環境 正常人是大眾

兩個環境都有大眾 但是也會有小眾啊~
難道因為後者是普通的生活環境 你就可以說都是正常人而沒有非正常人了?


標籤論的本質就是power relationship
大眾的一方欺壓小眾的一方
主流的一方努力覆蓋非主流的一方
前者給後者潑污水 貼上有負面含義的標籤 目的不過是為了維持自身利益

我說標籤論 不是為了證明正常人和精神病人沒差別
而是想說 在這個實驗表面以上 有更多更深層的含義

當你想通了這層含義 再去想」正常「和」非正常「的差別 也許會突然對生活中的許多不平不愉快有了昇華的見底了…



Lastly,玩笑性地跟大家說一聲
對生活再忿忿不平也別跟沒事跑到精神病醫院做實驗
進去了也許真就再也出不來了
即使出來了 也許在別人的眼中 你一輩子都是那個」非正常「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