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亞果出任務--Argo

逃离德黑兰/

7.7 / 639,432人    120分鐘 | 130分鐘 (Extended Version)

導演: 班艾佛列克
編劇: 喬舒比爾曼 克里斯泰瑞歐
演員: 布萊恩克萊斯頓 班艾佛列克 約翰古德曼 可莉杜瓦 亞倫阿金 泰特唐納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馬慶雲

2013-01-19 09:11:20

《逃離德黑蘭》:天滅伊朗,退伊保平安


《逃離德黑蘭》:天滅伊朗,退伊保平安
文/馬慶雲
校友通過郵箱給我傳了一份《逃離德黑蘭》的電影視訊高清版,我認真觀看完畢,姑且談一點我的感想。首先,這是一部比較精彩的好萊塢電影;其次,電影的美國立場很明確,缺少公允的伊朗視角;最後,美國人一向善於拍這種主旋律的商業大片但往往不是很成功。在承認《逃離德黑蘭》比較好看的基礎上,我們必需要質問一句,整部電影是否在傳達一個資訊:天滅伊朗,退伊保平安?
該部電影講述的是1979年伊朗學生攻佔美國駐伊大使館扣押美國使館工作人員,美國中情局利用拍電影的幌子成功解救6名人質的故事。從編劇的角度上講,這個故事寫起來,天生便存在了正反兩面力量的抗衡,這種抗衡便是很好的看點。美國中情局的人如何耍手段,伊朗人如何反手段,在過招的過程中,自然產生諸多看點。題材天生的優越性造成《逃離德黑蘭》很難拍攝成為一部不好看的電影。
單從編劇、導演的原創性上來講,這部電影只是一部非常普通的美國好萊塢式的電影,好看,有精彩的地方,帶勁等等。因為題材先天的優越性,為創作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能讓創作者直接進入「營救」主題,展現電影看點出來。對於有著充足的電影製作經驗的好萊塢來說,若是把這個題材拍成不好看的電影,那才是新聞了。
當然,這部電影受到了伊朗為首的很多伊斯蘭國家的抵制。《逃離德黑蘭》全部是美國中情局工作人員視角,俯瞰下的伊朗,是一個瘋狂、喪失理智、一片恐怖的國度。只有逃離德黑蘭,才有得到平安的可能。該部電影,全程都在營造這種緊張的氛圍。作為一部商業片,排除它指桑罵槐的成份,《逃離德黑蘭》無疑是一部說得過去的爆米花電影。但是,一旦深究電影內在的精神價值的話,便會發現,該部影片有意厚此薄彼,從而製造一種影迷觀影上的錯覺——伊朗全民恐怖,是一個恐怖主義國家。
從藝術的角度上講,《逃離德黑蘭》根本不願意去觸及伊美矛盾的根源問題,單向思維的認定出一個假像的壞蛋出來,然後讓美利堅這個好蛋使勁對付之。優秀的電影,不僅應該講述一個合理而完整的故事,同時還要通過這個故事來透視「何以如此」的藝術拷問。伊朗全民對抗美國,伊斯蘭世界一直敵視美利堅,這裡邊的根源到底是什麼?作為講述了矛盾衝突的這一故事,卻對這個根源問題,避而不談,直接認定,伊朗的恐怖性,顯然是不負責任的創作。
從創作者的角度上講,我們即使在個人的主觀上已經認定伊朗是個恐怖主義國家,也不能在自身的藝術作品中武斷的未經刻畫地寫出伊朗是個大壞蛋,它從來都是大壞蛋,它們全民恐怖的大壞蛋。這與潑婦罵街沒有什麼兩樣。在電影中,即使幾個橋段去側面的闡釋一下伊美矛盾的根源所在,都能為這部電影帶來藝術價值上的砝碼。可惜的事情,是唯獨這種最有價值的思考,《逃離德黑蘭》沒有做。
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特別想要知道矛盾的根源何在,但它只告訴我大美利堅帝國的強大和神勇及其小伊朗的恐怖與殺戮。這與洗腦的愛國主義教育片和廉政建設的清廉種樹片一個德性。該部電影,缺少有價值的伊朗視角。伊朗人民怎麼看待這次人質扣留事件?作為更高維度上的藝術關懷,我們又將如何關懷這一歷史事件呢?如果在藝術層面上我們都不能對這種人類種群之間的衝突進行關懷的話,那我們的藝術是否又已經淪喪為了政治權利的服務工具呢?
伊朗這邊除了抗個議之外,還說,要政府資助拍攝一部叫做《總參謀部》的電影,對美國的主旋律「抹黑片」進行客觀與正面的回應。筆者對《總參謀部》也不抱太大希望。伊斯蘭民族,也是一個喜歡鑽牛角尖的民族,在我的印象中。別人說他們一點不好,就好像動了他們小雞雞一樣。這個性格,跟大陸的河南人類似。河南的大哥大姐們就生怕別人說河南不好云云。其實,大夥都不妨換個心態,你丫說去唄,跟我有個毛關係啊。伊斯蘭民族也應該平和一點,好萊塢你丫拍去唄,反正我不去電影院給你們錢,我就看盜版,拿你們的電影當,免費的樂子看。
打打殺殺就不對了。美國人跟伊斯蘭人有個最大的區別。伊斯蘭人以對自身宗教不可動搖的信仰來維繫種族國家;美國人以「我丫罵美國政府罵的最歡且我們的體制允許我罵那幫愚蠢議員們」為信仰。美國人比伊斯蘭人好玩的一點,是他們用顛仆國家政權信仰的方式來組建更有力量的信仰方式。這一點,也值得中國人學習。咱們也老號召什麼愛國主義之類的,最後號召了這麼多年,都起反效果。
話又說回來,美國人拍的這種帶著強烈的美國意識形態的電影,在手法上確實太粗糙,不好好下功夫。當然,《逃離德黑蘭》沒有一部與之對比的電影。但美國曾經有一部叫《五日戰爭》的片子,講08年北京正開世界人民大吃飯活動的時候,喬治亞跟俄羅斯人打仗的故事。美國政府當然支持喬治亞了。《五日戰爭》的美國政府立場就太露痕跡了。相比之下,俄羅斯拍攝回應《五日戰爭》的電影《八月八日》就要高明的多,站立的視角也更高大寬廣的多。
美國這個國家還是太年輕,編劇創作上,尤其在主旋律國家意識形態電影的創作上,太小家子氣。俄羅斯的《八月八日》一出來,立馬把好萊塢給蓋了。當然,好萊塢蓋中國大陸,也是像姚明蓋潘長江一樣,輕而易舉的。
筆者QQ群:127991745
電影一週酣節目連結一期,看看不會死的:
http://v.ku6.com/special/show_6589693/dWx8_pnOWATuX3hEjw7tQQ...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