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美雞

2013-01-19 20:04:16

鋼的琴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2011年,張猛導演攜《鋼的琴》劇組成員到日本參加東京國際電影節,主演王千源從一個小小的八點檔喜劇演員搖身一變一舉獲得了東京國際電影節的影帝,而在此之前,他沒有收到劇組任何的酬勞,只有一紙白條。開機兩週後,劇組才發現原來整個帳戶里只剩下47元錢,秦海潞知道後,默默的把收到的五分之一預付款退回給劇組,並且當起了《鋼的琴》的投資人。這一切都顯得這麼的窘迫,張猛也說自己就像是電影裡的陳桂林,身無分文,只是懷揣著一顆熱忱的心。
        電影講的是下崗職工陳桂林和老婆離婚後為了爭得女兒小元的撫養權,而召集了一群下崗工人一起為圓圓造一架木質鋼琴的故事。這是一部時代感濃烈的電影,從陳桂林領導的小樂隊在為別人送葬時吹的蘇聯歌曲,背後的兩桿正在冒著煙的大煙囪,到後面的一個橫移鏡頭,寂寥的街道以及被電線桿佈滿的天空,顯得蒼涼,無奈。影片的一開頭,一個正面機位的中景鏡頭,陳桂林和老婆個占畫框一半,就這麼一個鏡頭其實道出了整個電影的背景:陳桂林與老婆的距離說明他們兩的關係,嘴上談論著女兒跟誰會幸福的事情說明他們兩個在爭女兒的撫養權,而一左一右分別分佈在陳桂林和老婆頭頂上方的廠房房頂,一個是完好無缺的,一個是破敗不堪的,說明了他們兩個的經濟狀況之間的對比,這與其說這是在爭撫養權,不如說是導演給說的一場關於「幸福標準」的思考。媽媽這一方是未來的衣食無憂,而陳桂林一方代表的是全心全意給女兒的幸福和愛。鏡頭跳到正在彈鋼琴的小元,前景是兩塊紅色的窗簾,鏡頭在小元和爸爸之間做來回的推移,那塊紅色的幕布就像徵著父女之間那道永遠的隔閡,看似薄薄一捅就破,實際確深似海誰也說不清楚。
      父親陳桂林為了女兒的一句「誰給我鋼琴我就跟誰」而進行了五個步驟:造紙鋼琴-借錢買鋼琴-偷鋼琴-造鋼琴-再造鋼琴。每一個步驟都體現了陳桂林對女兒的一片真情。造紙鋼琴中最有意思的一段就是父親在造的過程中,背景音超級瑪麗的有源聲的配樂,其實「超級瑪麗」就像是陳桂林的一部奮鬥史,前途充滿著未知與危險,但是就是有一個過關的力量催使著你前進。紙鋼琴造好後兩父女一起坐下來「彈」了一首《致愛麗絲》,這是整部電影最溫馨的一個畫面,但是充滿了淒涼。導演運用了大量的橫移中景鏡頭,加深了鏡頭的扁平感,人物與背景幾乎是處於同一平面上的,鏡頭的左右橫移凸顯了鏡頭在電影裡的存在感,似乎是在提醒著觀眾攝影機的存在。而人物總是被這樣的橫移鏡頭請出景框,要不就是被積壓在畫框的最左或最右,而影片裡的人總是被什麼東西阻擋著,就像是淑嫻家裡的魚缸管子,前面所提到的紅色幕布也是,這些都造成了劇中人與鏡頭的疏離感,凸顯了這些人在當時社會所處的地位是極其渺小的。陳桂林去找朋友們借錢就凸顯了這一點。殺豬的、理髮的、打麻將偷牌的、也有打架鬧事的、以前當老大的。其實這些人都是大家當時一起在工廠工作的老員工,而現在一下崗每個人只能另謀生路,我想他們不是不想借錢給陳桂林,而是大家每個人的日子糟爛的都跟陳桂林的一樣。而後陳桂林把他們都召集起來去學校偷鋼琴包括後來所有人一起聚在了昔日大家一起工作過的工廠幫小元造鋼琴,其實這是一種「工友」情節。在這個新舊時代的交匯處,陳桂林一幫人實際上是被時代遺棄的產物,他們想找回的,只不過是已經遺失了的當時大家在熙熙攘攘的工廠里吃著大鍋飯一起工作的場景。張猛很幽默,其實《鋼的琴》是一部再現實主義不過的題材了,但他以一種形式主義的方式為觀眾呈現了出來,特別的轉場,每次他們出動前用音樂以及大場面來渲染他們的偉大,還有最重要的是最後以跳西班牙鬥牛舞來象徵他們造鋼琴的過程。其實片子的前半部份講的就是滿腔熱血與資本之間的較量,小元就像是一個被金錢異化了的小怪物,中間超級瑪麗的音樂又一次響起,只不過這次伴隨著一個判決書的空鏡頭,以及最後超級瑪麗死掉的音樂,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不管陳桂林怎麼努力,終究是敵不過資本的力量的。但實際上真正感人的是影片的最後,一群大老爺們重新回到了煉鋼廠造鋼琴,那時候的他們,不為女兒,不為親情,為的只是能最後以自己的手藝找回一次他們逝去的青春。影片的最後,畫面定格在小元彈鋼琴,一行人站在鋼琴旁,鏡頭開始慢慢的往外拉的越來越遠,最後拉出了廠房。他們面無表情,夢是做完了,但悲哀的是夢外的世界與原來一點改變都沒有。
      「如果我們成功了,這將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失敗了,那她將是我們心中最美好的回憶。」其實,這部片子不僅僅是一部講人的片子,還有對整個時代的興衰而產生的無奈。而煙囪就是這裡時代的象徵。舊的時代已經逝去,而國家在忙碌的迎接新時代的到來,往往一些與時代不相符合的事物就要被淘汰掉。影片開頭的一場葬禮,早已不但只是人的葬禮,也是人們沉痛紀念這個時代的一場葬禮。煙囪在那一帶人的眼裡就像是一個被遺忘了許久的老朋友,一旦被炸毀,也代表著這個時代的一去不復返。中國的經濟是發展的越來越迅速,但是在中國越來越少能看到時代痕跡。有人說過,中國古代朝代的更替就是不停的拆房子建房子,一個新的帝王上位後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從前帝王皇宮拆掉重建,由此看來,中國是一直處於一個歷史循環的道路上,一代人起一代人落,我們甚至都留不住那些曾經伴隨過我們的美好的事物,只能不停的掙扎,徘徊,然後沉寂。
    《鋼的琴》的票房失利的背後,是中國電影虛假的繁榮,雖然《鋼的琴》在圈內口碑甚佳,在大大小小的電影節也獲得了不少提名與獎項,但是回國後院線一直冷淡,很多老闆甚至看都沒有看到過就直接槍斃了,好不容易進了院線最終的票房也只有四百萬人民幣,但是大背景下,每天都有數不盡的帥哥靚女用金錢砸成電影票房過千萬,片中的小女孩沒有回頭,因為她已經知道了資本的力量,而我只記得中國電影資料館程育海說過的一段話:「不是說影片有多好,只是想說,我們就想拍這樣的中國電影,可以留在電影資料館裡,等到若干年後再放,依然能滿場...這件事,想想就挺美好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