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悲惨世界/孤星泪(港)/音乐剧悲惨世界电影版

7.5 / 349,370人    158分鐘

導演: 湯姆霍伯
編劇: 維克多雨果
演員: 休傑克曼 羅素克洛 安海瑟薇 亞曼達塞佛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iverpassing

2013-01-22 01:19:41

悲慘世界:「聖徒」、「律法」、「苦難」、「愛與救贖」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記得小時候有段時間不知道是受到什麼影響,對一堆叫做"世界名著"的書相當有興趣,稀里糊塗的"讀"好吧,其實是翻完了一大堆。現在想想也算是些不太爛的閱讀啟蒙,但汗顏的是,除了少數之外基本都忘光光了,而《悲慘世界》也不幸位列其中。讀書的時候惟一記得的只剩作者是雨果,主角叫做冉阿讓,全書詮釋了資本主義的墮落腐朽和廣大勞動人民的苦難,並為考試可能考到而沾沾自喜。再大一點書讀的更少了,名著更是敬而遠之,愛上了電影之後更是養成了有電影看基本不讀原著的好習慣。不得不說電影與名著的聯姻讓名著在這個快餐化的年代延續了生命力,也讓一大批除了刷部落格之外對一切長文有閱讀障礙的人士不會頭疼。但就算是這樣名著改編電影依舊遠不是主流(請無視簡奧斯丁同志的作品)一是太過出名,觀眾對故事早有成見,越是出名的原著期望值越高,而有句老話叫做期望越高失望越高。二是有魄力敢接名著改編的主絕對是牛人,牛人的共同點就是主見過強,太多的個人風格最後會稀釋原著本身。三是花錢 重塑一個年代能不花錢?你以為像天朝一樣從秦朝穿到清朝毫無壓力?所以在越發稀少的名著改編電影中《悲慘世界》無疑像個萬眾矚目的奇葩,牛逼到爆的原著、牛人掌鏡、一眾亮瞎眼的卡司最後呈現了一部《歌劇魅影》!

好吧這是我沒看之前的吐槽,事實上賭上腦殘粉的尊嚴,看到卡司中的anne也不得不看,看過之後,悲哀發現小時候書真是讀到狗肚子裡去了。由於本人對音樂方面連半吊子都算不上,所以將略過音樂部份。但還是得說絲毫不影響觀感,而且唱比說更具爆發力(或者說歌劇的表現形式感情更強烈?)都說配樂是電影的靈魂,在音樂劇上,則是全部。

然後回到人物和主題上,我發現當年的分析對了一半,悲慘世界確實呈現了勞苦大眾的苦難不過"資本主義的腐朽"談不上,因為橫跨整個法國大革命時期,還真扯不清楚那個時候到底是封建還是資本主義(原諒我 法國大革命各種帝國共和國 頭大無比)姑且稱為"上層的腐朽"。但看完全片我突然意識到簡單的二元論並不是悲慘世界的主題,而更適合的應該是"愛與救贖"。

狼叔飾演的冉阿讓具有一切高大全的品德。他善良、正直、慷慨、勇敢、守信幾乎是個完人,但他的一生面對的是身份的錯亂,好人還是罪犯。當擁有一切報復社會理由的冉阿讓被神父拯救的一剎那,他選擇了善,然後將善延續了一生。他有過身份認同的疑惑,隱姓埋名並取得了成就,但當上市長的他似乎捨棄了那個叫冉阿讓的過去,但在不透露身份或拯救一個無辜者的天人交戰中,他選擇了後者,當他大聲吼出我就是冉阿讓的同時,完成了身份或者是靈魂的統一,然後開始了一生的流離,但無論他的身份是囚徒、市長、或是逃犯,他的一切依舊遵循著善的原則,或許,贖罪是他一生的指向標,神父用銀器和寬容替上帝「贖買」了冉阿讓的靈魂,冉阿讓用一個受人愛戴的市長完成了贖罪。芳汀的死則讓他繼續自責,然後他用撫養珂賽特來完成「贖罪」。只不過到最後,「贖罪」的過程反而變成了「救贖」的開始,他付出了愛,收穫了同等的愛,借用片尾馬呂斯對珂賽特說的話「你的父親,他是一個聖徒」。
順變,狼叔豐富的舞台經驗和歌喉讓人大開眼界,然後是我很違和的想像了一下狼叔揮舞爪子一路碾壓政府軍的場景~~~

再說沙威,克勞這幾年片子不少,但似乎都難以達到馬西莫斯的高度,但這個陰霾、固執、永不放棄的沙威絕對是克勞近幾年最好的角色。按著二元論的套路,正如硬幣的兩面,冉阿讓代表著光,沙威則代表著暗。但是這個沙威卻並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麼邪惡。相反,他內心堅定的信仰著光明,他堅信自己才是正義,他代表著律法,代表著神的正義,他是審判者,他是神的代行者(沙威對著月光唱的那首srar的宗教意味太強。。),而且他最大的武器就是他的信仰,他始終沒有對自己的角色產生過一絲懷疑。在他眼中冉阿讓代表的是惡,不管他做什麼,身上帶著的始終是罪的烙印,從小生活在罪犯之中的他不相信愛、不相信贖罪,他身披名為信仰的堅甲,揮舞著律法的利刃,毫無憐憫之心的審判著他眼中的惡!他對哭訴的芳汀冷笑「二十年來我每時每刻都能聽到這種理由」,他毫不理會冉阿讓的怒吼「我叫做冉阿讓」依舊固執的喊著他作為囚犯的編號。他無視革命者的理想,在他眼中這都是一些幼稚的「叛徒」。直到他被宿敵冉阿讓釋放的一瞬間,他第一次對自己的職責和人生產生了疑問,他驚恐的面對冉阿讓的從容,最後放走冉阿讓的他發現自己背棄了自己的信仰,最後信仰撕裂的沙威自殺。順帶,不知道為什麼我又一點沒有違和感的想起了WARCRAFT中著名怨侶伊利丹同志和瑪維影歌的橋段。。魔獸編劇絕對看過悲慘世界!!絕對!!

接著是芳汀,我感覺《悲慘世界》三分之二的悲慘都建立在這個苦命的女人身上。由於年輕輕信了甜言蜜語,她丟失了童貞並且得到了一個孩子(原罪嗎),由於貌美遭到嫉妒而丟失了賴以生存的工作。由於生活以及作為母親的責任,她變賣了首飾、變賣了頭髮、變賣了身體,最後她帶著怨恨以及無奈對冉阿讓說「我丟掉了我的尊嚴」,一無所有的她,最後在醫院帶著冉阿讓的承諾死去,她的一輩子無不詮釋著悲慘二字。但這個本來屬於配角的角色在安妮身上得到了重生並貢獻了本片最精彩的表演!那種掙扎、那種歇斯底里、那種不甘、那種母性被安妮表現的淋漓盡致,一曲略帶悲傷的「I dreamed a dream」唱出了世間冷暖,那是芳汀對世界的拷問、對夢想的哀歌,一種徹底的心死,而珂賽特是她生存的唯一意義,為了她,她可以忍受一切的不公與苦難。所以當冉阿讓做出了他的承諾,芳汀再無一絲眷念的離開了這個悲慘世界。很慶幸的是,到最後她都沒有放棄「愛」,估計這也是悲慘世界想表達的意義,哪怕你無限接近地獄,但「愛」依舊是你通往天堂的鑰匙(to love another person is to see the face of god)。對悲慘世界來說,芳汀即是「苦難」也是「天使」。順帶,今年的小金人必須是anne的,必須!!!!

然後是珂賽特,她無疑是悲慘世界中最純潔的存在,最象徵「愛」的角色,她的一生都是建立在被愛的基礎上,芳汀的母愛,冉阿讓填補的親情,馬呂斯的愛情。同時她也是鑰匙,芳汀通往天堂的鑰匙,冉阿讓完成救贖的鑰匙,馬呂斯通往新生的鑰匙。阿曼達的表演中規中矩,讓人略有失望。

而其中充斥的法國大革命的背景說實話在電影中弱化了,一首「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唱出了法蘭西人民的抗爭,在起義失敗後人民口中的竊竊私語似乎也暗示著犧牲換來的火種。但遺憾的是,我總覺得薩莎拜倫科恩以及海倫娜邦漢卡特飾演的酒店老闆夫妻更代表我們的人性,貪婪、拜金、欺凌弱小,正如他們在最後叫囂的「無論世界如何改變,總有我們的位置存在!」。

然後用一句話形容觀感:I cry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