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萬箭穿心--Feng shui

万箭穿心/风水/FengShui

7.7 / 686人    120分鐘

導演: 王競
編劇: 吳楠
演員: 顏丙燕 陳剛 焦剛 李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王奮鬥

2013-01-23 01:00:14

從《萬箭穿心》看中國文人的「虐待」與「受虐待」


藝術的教育功能,現在少有人提起了——因為,一談教育功能,就會被認為是為政治服務。現在中國藝術的方向,卻完全走向了教育的相反方向:真善美,越來越少,偽惡丑,比比皆是。

《萬箭穿心》,沒有生活根基地,天馬行空地,拼湊了一大堆麻煩、困難、傷痛,處處彰顯偽惡丑。編導水平之低劣,和《嘻遊記》《快樂到家》之類被罵爛的影片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影片創作者與文藝青年,把其歸入「現實主義」的範疇,從爛片搖身一變成為「文藝片/藝術片」——而在中國藝術評價體系中,「文藝片/藝術片」絕對不會出現「爛片」。垃圾之作被一些人評價為「年度最好的電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因為——

中國文人經常是「虐待狂」和「受虐待狂」

虐待狂,以看到別人痛苦而有快樂的享受;受虐待狂,被別人欺騙、壓制、愚弄,才會有快樂的享受。——總之,和文人關係最密切的概念是「痛苦」,要嘛是別人痛苦,要嘛是自己痛苦。

從而,中國文人們,創作者的目標,就是「痛苦」。《萬箭穿心》,《一九四二》,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痛苦」作品。

中國的文藝價值評判體系,是一直推崇悲劇的。為「正統」文人們視為「不朽經典」的作品都是悲劇,從《紅樓夢》到《四世同堂》,從《子夜》到《雷雨》,悲劇被認為是「現實主義/歷史主義/革命主義」。莎士比亞的作品,最被中國文人認可的,也是悲劇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為什麼人中國文人喜歡悲劇,首先因為創作者,他們可以用悲劇達成對受眾的「情感虐待」。——文人,有史以來,就享受著高高在上指點江山的優越感,他們經常會和封建官僚們一起,來完成對人民的統治。精神上的統治,一部份內容就是「情感虐待」。——他們不僅製造「痛苦」的作品,還建立了「悲劇才深刻」的藝術價值體系,代代相傳地,推崇悲劇,鼓吹「痛苦」。

絕大多數普通百姓,並不認可悲劇,因為他們讀的文學、藝術書籍並不多。認可悲劇、推崇悲劇的受眾,是接受過「正規」文學、藝術教育的人,都讀了太多「正規」書籍,自然地、無可選擇地,接受了「悲劇才深刻」的藝術價值體系。

稍有藝術創作經驗的人都知道,悲劇與喜劇,調用的藝術手段完全一樣,差別只是在結局。

但是,因為中國文人們建立與繼承的藝術價值體系,悲劇才被認為是「真正的藝術」,悲劇才能被文人圈子、文人圈子邊的人認可。

這種價值體系,導致了很多奇怪的藝術現象:

1) 只要故事背景是現代社會,而故事又以悲劇結尾,那麼就是「現實主義」的題材——而不論其是否有生活體驗,是否符合生活邏輯。

2)如果「現實主義」而又情節不連貫、缺少戲劇衝突,就是藝術片/文藝片——被文人們評價較高的內地作品,都存在這個問題,比如《鋼的琴》《哈囉樹先生》《萬箭穿心》。文人們的理由可能是,「最偉大的作品」《紅樓夢》就是如此。

3)一些藝術作品製造者,他們不配稱為「創作者」,把藝術作為「情感虐待」的工具。經常的,他們會涉獵敏感題材,因為那些是很容易誇大的「痛苦」、是一碰就流血的「傷疤」,比如《藍風箏》《頤和園》《鬼子來了》《活著》。

4) 一些藝術作品接受者,很享受被欺騙、被愚弄、被情感虐待,他們還會鼓吹「深刻」「高雅」,還會對施虐者頂禮膜拜,「讓情感虐待來得更猛烈一些吧!」典型的案例是,對《鬼子來了》《一九四二》的評價。

這種「虐待」「受虐待」現象,可能是中國特有的,也是中國藝術的大悲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