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鐘點戰--In Time

时间规划局/钟点战(台)/潜逃时空(港)

6.7 / 448,415人    109分鐘

導演: 安德魯尼柯
編劇: 安德魯尼柯
演員: 賈斯汀 亞曼達塞佛瑞 奧莉薇亞魏爾德 席尼墨菲 艾力克斯派帝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inna

2013-01-27 04:32:43

相由影生——時間裡的哀歌


     時間的概念是人類認識、歸納、描述自然的結果,它即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是一種認知體現。我們習慣以時間計量生命,用時間指導生活,可是當時間真的被赤裸裸當成商品、流通貨幣,成為生活的依賴物和生死的決定者時,那種緊迫感和恐懼感著實讓人心頭一緊,這就是電影《時間規劃局》帶給我最直接的感觸。
   影片講述的在未來,人類可以隨心所欲的操控時間。在人類社會,不管這個人活多久,他的年齡被永遠定格在25歲,因為沒有了自然死亡,為了避免人口膨脹,人類社會拋棄了以往的貨幣,改用時間作為貨幣流通。一個人的時間用完之後,這個人就會死亡。但這種社會體制僅僅在下流社會被執行,與此對應的上流階層卻因為擁有用之不盡的時間可以永世存活。所有的時間都被時間管理局控制並分配協調著,社會看似井然有序,但被剝奪的下層階級在面對高壓力,尤其當獲知自己只是一種社會體制的犧牲品時,反抗就自然發生。於是,就有下層階級的改革先驅者發動起義,要求變革,重拾自主權,建立新的體制。
   這就是影片《時間規劃局》所講述的關於社會制度有著深刻現代寓意的故事,它不僅讓我想起《黑鏡》系列中的《一千五百萬的價值》,如果說《一千五百萬的價值》只是揭示了消費主義制度對社會民眾的綁架,那《時間規劃局》就更直接地為觀眾開啟了關於社會體制的思考之門。我們的社會,總是因為資源的佔有不同而出現階級的劃分,分配不公和制度剝削所帶來的階級矛盾總會愈演愈烈,隨之而來的變革打破舊體制,改革的先驅者總是英雄感的認為自己拯救了所有人,實際上他們把體系毀了,帶來的一切都是混亂,但卻沒有改變體制,因為一時的混亂最終還會在全新體制的建立下煙消雲散,而全新的體質又將是新一輪的關於資源的爭奪、佔有和不公分配。當影片中時間管理局的高層對變革者發出「你們只能造成一時的混亂,但別想這樣就改變體質」這樣的警告時,我驚愕地明白:體制就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社會的管制之手,社會文明的進步需要的是一個井然有序的穩定環境,而這一溫床必須依託制度來維繫。社會體制,這是大自然的規則,是時間裡的真相,哀而不衰。
   我們總是自以為是地認知著這個社會,卻不曾想到世界一直都是這樣客觀地呈現著,看到的不同隻是因為主觀意識帶來的多種變化。如果你想對這個世界的真相有更深刻的認識,那永遠不要被大眾的想法所左右,因為大眾的想法永遠是錯的。記得自己十分敬重的一位南大新聞系教授曾對我說過:「教給你認識這個世界的工具,是希望你能看到更多關於客觀世界的真相,人一輩子來這世道走一遭,如果只是渾渾噩噩地過一生,那豈不是枉過?」黑夜給我們黑色的眼睛,就是讓我們去尋找光明。石勇先生在他的作品《世界如此險惡,你需要內心強大》中就提出了只有真實並正確的認知了社會後,你才可以打破這個社會裡的各種謊言和陷阱,才能認清摒棄社會強加給你的各種制度陷阱。
   我一直覺得,活著的我們就應該擦亮雙眼來真實地看清這個世界,我們可以選擇一種依然自得的平淡的生活,但不是渾噩懵懂的無知。也許有些人會害怕面對太真實的社會而喪失活下去的自信,但或許換個角度來看,倘若我們能利用基於看透世界本質而獲得的更冷靜、更更高效的理性來參與社會資源競爭的遊戲中,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然後利用這些社會資源做一些對你而言有價值或有意思的事情,那活著不是一件更愉快和有意義的事情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