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這樣重這樣輕

2013-01-28 06:29:50

Sabermetrics&大數據&執著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直記得多年前pc上踢實況,解說最常重複的是一句開場白是「讓我們看看這兩支球隊,誰更想贏。」

電影看了第二遍,我還是不明白棒球的規則。這片子給我最大的衝擊不在運動,而在於:在當代寫實的題材中,一個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故事,能如此值得為之拍一個電影。所有值得看的勵志電影,吸引人的都不是成功時候的「爽爆」,事實上這部電影的高潮幾乎就等於沒射……其實歸根結底還是主人公的性格裡的、價值觀裡的東西,就是他/她 骨子裡註定了終究會贏,的要素。

大數據應該是2012年全球最酷的詞彙了,儘管這個電影是2011年的。其中一個非常明顯的對比在於,Sabermetric(電影中所謂的Moneyball)作為一套分析性的,純粹基於數據事實的經營方法所體現的去人性化,與電影透出濃濃的人性,交織在一起。比利 Beane作為球隊經理,從來不和球隊一起出門比賽,是為了不和他們產生情感的紐帶,從而保證客觀中立,裁人的時候毫不猶豫……他對著一屋子球探、助理們,舌戰群雄,毀掉了老夥計之間的友情……常識與方法,經驗與信念之間的對抗,從來沒有間斷過。
Moneyball簡直就是大數據時代到來之前,上帝送來的神蹟。它存在於活生生的球員身上,他們比賽的數據之中,而掌握此法的要領恰恰在於拒絕自己作為從業半輩子的球員、球探、經理,所掌握的所有經驗——只有這樣,moneyball才稱得上是reinvention of the game。
現實中的moneyball的下場顯而易見,在一個賽季的瘋狂之後,這套方法被迅速廣泛地為行業所接受,比利也就失去了繼續奇蹟的機會,只是因為季後賽沒能走到最後,否則比利幾乎就隻手改變了行業。可即使是那短短的幾個月,也可以像古時候用火藥送自己起飛的飛行家先驅一樣,抵抗了重力,made a difference,這個奇蹟還原了棒球,乃至所有運動最本質的魅力——永遠沒有人能徹底掌握它,它的進化永遠沒有邊界。
電影結尾,女兒給他錄了demo,唱的是「you are such a loser, dad…just enjoy the show.」比利從不看比賽,幾乎不和球員交談,他的裝逼,其實正好是他的脆弱。我一直記得唸書的時候在學校辦的所有演出,我從來不敢看。當一個人執著於一件事的時候往往就會這樣。電影最感人的一句話是結束時最後一行字幕:He is still trying hard to win the last game. 用職業生涯作為賭注去探索一個瘋狂的理論,已經證明比利從來沒有把棒球當作一份差事,活著就是為了make a difference,紅襪開出的薪水算什麼呢.我羨慕這樣著魔的人,他的執著雖然辛苦,但不需要太多理由。理由是奢侈的。
等啥時候明白遊戲規則了,再看一遍。。

"It's a process. It's a proces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