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萬箭穿心--Feng shui

万箭穿心/风水/FengShui

7.7 / 674人    120分鐘

導演: 王競
編劇: 吳楠
演員: 顏丙燕 陳剛 焦剛 李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散步的魚

2013-02-06 08:47:31

你曾多麼希望人生能夠光芒萬丈,結果卻是萬箭穿心


     作為某個時代的記憶,《萬箭穿心》無論從藝術手法還是內涵,都很容易讓人將它與《鋼的琴》相提並論,成為華語電影中屈指可數的佳片。相比而言,我更喜歡《萬箭穿心》的敘事手法,平緩、樸素、自然,對人物的塑造和時代的還原,以及細節的描述,都令人驚喜。
     影片中顏丙燕飾演的李寶莉是一個對生活積極且性格潑辣的女人,強勢、倔強、口硬心軟。她身上展現出某個特定時代的女性特質:她們出生於60年代或70年代初期,在少年時代或幼時遇上文革,成年或青春時代趕上改革開放,在青年時代遭遇下崗和經濟大潮的衝擊。她們很務實,以家庭為重,為富裕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打拼。她們的身上打烙著中國傳統女性的美德,善良、勤勞、樸素,又具備了新時代女性的一些特徵,精明、獨立、執著。寶莉的丈夫則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代表,他應該是第一批通過自己的努力,讀書成材,從而從農村進駐城市的人。他們有知識和文化,有穩定的工作和好的前途,成為許多都市女孩理想的選擇對象之一。這是影片的背景,不同的兩類人所組成的一個普通家庭。
     下崗之後,李寶莉為私營老闆打工,搬進了丈夫單位分的新房,生活上了一個臺階。然而,夫妻之間的感情卻陷入困局。丈夫在妻子長久的強勢之下,終於忍無可忍,提出離婚,並和單位的女同事漸生情愫。妻子將夫妻關係惡化的原因完全歸結於丈夫的背叛,並耍手段使兩人分開,令丈夫前程盡毀。在丈夫得知自己將面臨下崗之後,萬念俱灰,投江自盡。
     寶莉不理解丈夫為什麼要自殺,就像她不明白他為什麼要離婚一樣。她對生活的態度直接且目標明確,積極而莽撞。她是生活中的強者,也是家庭中的強者,對家人的態度既簡單又粗暴。她愛丈夫,但並不了解他;愛孩子,卻不懂得與他溝通。在家庭關係中,丈夫無疑是弱的一方。他有主見,但無法主導生活的方向;有擔當,卻受制於妻子的蠻橫。或許他試過與妻子溝通,卻屢屢受挫而變得無力,只好選擇沉默。對一個知識份子而言,妻子粗暴的溫情和愛成為捆綁他的枷鎖。他本能地渴望溫柔的女性,也更渴望能夠理解和欣賞他的女人。當他在單位女同事面前誇誇其談,並得到她認同和敬仰的時候,便從中尋回了久違的溫暖和一個男人的尊嚴。這幾乎是上世紀的中國社會所存在的最為普遍的家庭問題。隨著物質生活的好轉和豐盛,人們的情感世界卻發生著劇變。人們不再滿足安穩的生活,轉而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夫妻之間的矛盾往往都是溝通上的問題,沒有對等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為基礎,生活質量一旦好轉,情感世界便會崩潰。
孩子在緊張的家庭環境中,內心的愛更傾向於弱者一方。小寶隱喻察覺到導致家庭關係走向惡劣的根源是母親。在一個孩子的成長中,他們本能地嚮往知識的力量,在與父親的交往中,他更能體會到智慧的愛,那與母親的粗暴形成鮮明的對比。父親的死成為小寶心中揮之不去的痛和陰影,也成為他與母親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無論母親如何含辛茹苦地供養他讀書,付出一切,他都無法與她親近,也無法原諒她。
      在十年的艱苦生活之後,兒子考上了大學,卻急著與她決裂,寶莉萬念俱灰,苦苦思索,內心得不到解脫。
      寶莉的悲劇只是一個特例,但她的性格和人生卻具有普遍性。就算丈夫沒有出軌,沒有死亡,孩子沒有恨她,她的人生也未必完美。她早就封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或者說,她從不具備精神上的溝通能力。她在生活中照顧丈夫和孩子,讓他們衣食無憂,卻從未真正地了解過他們的內心需求,也從未反省過自己。而從寶莉丈夫的身上,也看到上世紀末中國知識份子的軟弱:他們以擁有「鐵飯碗」為榮,無法應對社會的變革和經濟大潮的衝擊。跟生活積極上進的妻子相比,丈夫在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裡一樣脆弱,不堪一擊。他並不善於應對生活中的困難,逃避責任,最後拋下母親和孩子,逃離這個世界。知識份子本應是一個社會的中堅,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卻在新時代里墨守成規,甚至迷失,驚慌,逃避。在上世紀末的經濟大潮中,最先湧入的反而是文化層次稍低的人群,他們不怕髒累,在新一輪的時代大浪里淘得第一桶金;多數知識份子卻成為下崗潮中最先倒下的那群人。一個社會是否能得到良性發展,所有人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總能從父輩那代人的中間看到李寶莉的影子。他們的身上有著許多美德,擁有這個時代所缺乏的犧牲精神,吃苦耐勞,為家庭和子女奉獻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的時光,卻在精神世界裡與子女漸行漸遠,精神紐帶在不同的價值觀面前徹底崩裂。他們出生在貧瘠的年代,將追求物質生活變成一生的理想,勤勞、樸實、善良,同情弱者,願意幫助別人,忠於家庭,熱愛生活。他們全心全意地為下一代拚搏,不惜拋棄自己的生活。他們的犧牲都真誠而可貴,令人敬佩。而他們的簡單和暴粗也讓人無奈,甚至令人生恨。他們曾用強悍和倔強的意志支撐起艱難的生活,改造家庭環境,使子女能有更好的人生;也用同樣強悍的意志,壓制子女的自由意志,變成精神上的傷害。丈夫與妻子,父母與子女,彼此相愛,卻無法用愛溝通,結果愛變成枷鎖。父母因蒼老而變得虛弱,為付出的愛得不到回報而委屈和痛苦;子女在精神自由與情感束縛面前,一面掙脫,一面負疚。
     在影片中,李寶莉用強悍的意志壓制丈夫的精神世界,最終釀成悲劇,也成為兒子成長路上的最大傷害。她究竟可恨,還是可愛?應該被尊重,還是不應被原諒?
      那個夜晚,寶莉獨自坐在江邊,望著江水和漆黑的夜空,身後燃起了絢爛的煙火。她轉過頭,光芒照亮了她的臉。那是一張經過生活太多的磨難和無情打擊之後才有的容顏,疲憊、蒼老、孤獨。她幫一群孩子拍照,他們管叫她婆婆,嘻笑著鬧成一團。她才發現,青春多麼美好,可已經不再屬於她。她轉身離去,身後漫天的煙火燦若繁星,卻不是為她綻放。屬於她的青春終結了,她的時代落幕了。或者直到那一刻,她才意識到她從未有過屬於自己的生活,也意識到她奪走了兒子十年的幸福光陰。她終於釋懷,決心離開,不再苦苦守候丈夫留下的房子——苦心經營了半生的家。比起人生的苦難和逝去的光陰,年華老去,還有什麼能使人更傷感?那一刻,無論是她,還是我們的父輩,都應該被諒解,得到尊重和愛。
      她越愛一個人,便越得不到他們的愛。最終,只有曾互不相容的婆婆含淚送她。兩個女人在長久的生活和艱難的歲月裡達成了諒解和寬容。生活多麼不易,無論曾多麼希望人生能夠光芒萬丈,結果卻是萬箭穿心。因為歲月,所以懂得。
      在影片的最後,寶莉孤獨地離開了家,卻在門口遇到等待她的男人。算是命運帶給她的一個小小安慰。她踢著熄火的汽車說,婊子養的!小小的黑色幽默。那個同樣簡單粗暴的男人或許更適合她。他們都曾為生活努力和撲空,都付出了青春與時光的慘痛代價。還有半輩子要活,那輛熄火的車,只要用力推動,還是能繼續前進。這便是人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