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綠光

2013-02-06 14:55:53

超脫


       這是一場不間斷的傳銷式精神屠戮,每天24小時,都會驅使我們要努力工作,使我們在沉默中死亡,為了保護我們的思想不受侵害,能夠與侵入我們思想使我們日漸沉默的力量抗衡,我們必須學會閱讀,以此來啟動自身的想像力,去耕耘屬於我們的自我意識和信仰系統,用以抵禦、保衛我們純粹的精神世界。
       《超脫》的開始並沒有引起我的興趣,直到男主在某一節課上說的一段話後,靈魂里有種叫共鳴的東西拉扯著我的情緒,我開始意識到這部片子將會是深刻和觸動的。Intouchables,看完就陷進一種情緒里,最好的片子就是用平鋪直敘的調子直達你內心最觸不可及的地方。
       
       1 人生,是一場自我救贖。
       對《肖申克的救贖》的偏愛,是因為它關於信念、自由、體制化。「這些高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體制化(institutionalized)是肖片演繹的重要概念,理解體制化在此引入一個概念——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詳見百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形成,貫穿於「體制化」之中。每個犯人都是斯德哥摩症候群侯群,馴服於監獄的體制化標準當中,喪失了自由,接受體制的奴役。通向奴役之路,摧毀自我意識和信仰系統,無法割裂的自我與現實世界,交織在一起,讓我們在那些想要拯救,想要尋求救贖的瞬間,感覺到無比的無力。
    如果出身、社會環境、遇到的人事是第一次人格塑造,是不可逆轉的命運,那麼我們窮盡一生的追求和美好嚮往,都是對自我命運的掙脫,都是為了超脫作為個人的宿命,都是對不自由、程式化、體制化的反抗。於是,我把人生稱作為一場自我救贖的旅程。《超脫》在開篇直接引用了阿爾伯.加繆的句子:「我的靈魂與我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你曾經困頓過嗎?你想過從這一切中超脫,過去和現在、精神和肉體、理想和現實、教育和未來……我們承受著無盡的苦難,卻總是試圖將自我和現實存在割裂開來,而所謂的自我並不是虛無的自我,它連接著過去、他人以及一切,而這偏偏就與我們篤信的個體的獨立及自由相矛盾。
       脆弱的心靈在理解客觀存在的時候往往是依照他人,從別人眼中找到自我,才真正感受到,我、在客觀世界的存在。通過別人的話語、擁抱、情感,我才感覺到我與世界建立起了一絲微弱又堅韌的聯繫。而這一切離我遠去的時候,迎接一切的,必然是消亡、崩塌以及虛無。男主說:我不在這裡,我就是一個軀殼。現實存在是最愛的母親因不堪外公的凌辱而自殺,自我卻是道德、理性的判斷和對女性的尊重,男主想要割裂自我與現實存在,結果是「我」的靈魂與「我」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此刻,拷問我自己,自我與現實存在超脫的時候,我是否也總是懷疑於:同時擁有兩種矛盾的思想,且相信兩種思想都是正確的或刻意去相信謊言。這種矛盾帶來的是不斷崩塌、割裂的世界觀又不斷尋求連接。
      片子的結尾處首先是一個沐浴在陽光中溫暖的擁抱給以無限希望,緊接著又在荒唐的廢墟中將美好的一切統統擊碎。這不就是描繪了我們每個人的某些時刻麼,不斷建立希望又不斷的在現實中坍塌崩壞。每個人必須面對內心的混沌,太多力不能及的無奈、不被認同的價值、被遺棄的苦楚、無法得到回應的感情。幸運的是,我們還可以通過閱讀、思考不斷的自我救贖。
      (前些日子的某一刻我開竅了,開始理解了:哲學是一場危險的旅行,在救贖之前有很長的迷失。這部片子探討的實則是一個被政治老師們叨念到爛掉的哲學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問題。我曾大言不慚地寫到:自從接觸了哲學辯證思維的光輝,我開始了形而上的生活。或許無人能夠理解它對我的影響意義重大,它讓我漸漸擺脫了感性思維的束縛,把我往邏輯思考、辯證分析上狠狠推了一把。及此帶來的結果是工作和學習上從混沌模糊開始走向清晰的思路。)

      2 尊重他人,尊重女性。
    「你們這一代年輕人,在當下——他們被這樣告知,女人都是妓女,婊子,被排擠,毆打,欺辱,蒙羞的對象,這是一場24小時不間斷的傳銷式精神屠戮。」
    除了性別歧視、殘存的父權制之外,對女性最大的不尊重莫過於女性的物化。從生物學和社會分工的角度來看,男性與女性是不可能完全平等的,女權主義宣揚的那一套也是有失偏頗的。但是,性的物化和奴隸貿易一樣,是商品化的表現。女性的身體物理弱勢、生理週期、在生殖方面的性別分工導致的時間耗費,使得女性在社會生產活動中處於勞動弱勢。正是社會經濟關係中的相對弱勢使得了其他多方面的關係上的劣勢,如家庭地位、社會地位。女性非存在的狀態是社會男性強權統治和不合理的歷史造成的,表現為人類整體存在狀態的缺失。
    淫穢出版物是一種暴力形式,它喚醒了男性內心深處的本能,並將其指向女性。即使有些淫穢出版物本身並沒有直接描寫暴力,但其人物形象背後的意識形態,仍然是男性世界觀念的暴力表述。在日本,AV已經做到了以市場為導向的色情產業一條龍服務。有關諸多日本AV文化的研究表明,AV女優投身色情產業並不是只是為了錢,更多是為了獲得的社會認同感和體現自身價值。性的物化是慾望化了的性階級組織,它是男性至上化的不平等。它把統治支配和屈從製成了性:不平等的性是它的核心動力機制,連同權力的真實性一起來構述自由的幻影。
    回歸片子,男主尊重每一個人,尊重女性表現的尤為強烈。男主鼓勵胖女孩、把以賣淫為生的妓女帶回家、以及一向溫文儒雅的男主在女老師以為男主對胖女孩有不軌企圖的時候的激烈反應。這一切不得不從他小時候的遭遇來剖析:母親遭到外公的性暴力。男主欲超脫童年起源帶來囚禁一生的苦楚,及至年長後塑造的獨立判斷,超脫侵入我們思想的傳銷式精神屠戮。
    在這裡不得不呼籲一聲:社會學家發現,一個社會體系里,對女性的尊重和理解程度,決定了這個社會中人們的幸福指數。女人的智慧越高,越能夠說明社會的文明程度。
      
      3 教育,精神世界的坍塌與重建
     「那個公園現在荒涼而空蕩,我們從心底感到一種遺憾。滑梯、車胎鞦韆和鐵欄都鏽蝕風化,消失不見。我現在徹底孤獨了。那些孩子們都去了哪裡呢?他們不知道,公園需要他們的笑聲嗎?赤子之心可以照亮潛藏於死亡之中的黑暗,我再也找不到像那樣脆弱易碎的事物了。」
     「 我們承擔著如此重大的責任,去引導一個孩子,避免他們走向支離破碎的結局,碎成粉末,散落路邊,變成微不足道的存在。」
    「這裡的大部份教師,他們都相信一件事,他們相信他們能為學生做一些事。我知道這些事的重要性,後天的引導以及一個幫助你理解你所生存的世界的複雜性的人。在我的童年裡,並不存在這樣的人,我孤獨地長大。」
    
     有多少次,我用光了所有表情,從人群中倉惶逃走,就像你當年那樣。看完片子,整個人沉溺在孤獨、疏離、無力感中,某種難以忍受的陰鬱浸透了內心。荒蕪、蒼涼、寂寞,一切都糟糕透了,不是嗎?恐懼、無助、失語、封閉、逃離,再也找不到那些脆弱易碎的東西了,不是嗎?我們都需要一些事物幫助我們從現實和複雜中脫離出來,去思考這些事物從何而來,去思考一個人需要多努力才能脫離苦海。我們都需要從那裡解脫出去。我知道總有一把枷鎖禁錮在周圍,讓人不斷想要衝破,卻往往終結於徒勞。
    這種感覺從未在我的身上如此刻骨地發生過,我的靈魂與我之間距離如此遙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
(And never have I felt so deeply at one and the same time so detached from myself and so present in the world.----Albert Camus.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