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西遊:降魔篇--Journey to the West: Conquering the Demons

西游降魔篇/除魔传奇/西游

6.7 / 14,121人    110分鐘

導演: 郭子健 周星馳
編劇: 周星馳
演員: 舒淇 文章 羅志祥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ubergine

2013-02-12 01:09:23

從東坡說起


時東坡與佛印友,參禪往來,無有所忌。
某日,東坡至佛印寺中拜謁。東坡有問:「德者觀吾,何所似?」佛印答曰:「佛」。
東坡聞之,甚喜,似有忘形之堪,竟驕語曰:「德者似矢(屎)。」
東坡遂敗。
正有所謂「世亂於外,心淨於內。心有不淨,外自不淨。」
一.一道失敗的證明題
倚靠直覺的人,似乎邏輯都有缺失。若將《西遊降魔篇》做一篇文來看,似乎不成為一篇好文,因為其至始至終都未講明了所要表述的主旨。電影之所以為電影,正是因為他所依靠的表達方式為影像,故而言語應當退至不要緊之處,讓位於影像。然而在這部電影裡,主旨卻通過胖子師父的口,硬生生的表達了出來。觀眾所要做的事,已不是去感受一個故事的發生,感受故事裡人物的喜怒悲哀,卻變成了看導演如何去證明白己的主旨。一部電影,硬是成了一道證明題與辯解題。在主題很明顯暴露的情況下,電影要拍得有意思,就必須在形式上多下功夫。就如一道數學證明題,從不同的新奇角度去證明,總能滿足人的一種探知慾望。比如馬雅可夫斯基那一種詩歌的形式,即是在形式結構上出勝。此類敘事結構上引人入勝的電影,《全面啟動》、《大話西遊》、《少年派》等可堪為經典。然《大話西遊》除了在結構上完勝此部外,在內容主旨一面也未必敗於此片。與《大話西遊》比,《西遊降魔篇》無疑是一種倒退,而《大話西遊》是目前華語片裡非傳統敘事電影裡的高峰。
二.兒歌三百首
傳統中,降魔必要高魔一丈,而魔又必高道一尺。一本本秘籍便是應此而生,令無數人為此著魔,失了本性。而那,只是外相。兒歌三百首,道出了此間的最大秘密。照我所解,這人世間的道魔,無非就是人自心的映射。人向外,即是魔,是而魔皆有食人嗜血,吸陰采陽的嗜好;人向內,即是道,是而與人向善,善亦善,惡亦善。人向內於這塵世間最好的去處,便是那早已流逝的童年。客觀上,我們留不住自己年少時的容顏,留不住曾經健壯的身體。然雖時光即走,既不復回,那流逝的亦只是童顏而已,何可將那心也丟了?《金剛經》里載:「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人於世間,唯一能超越時空,把控於微念之間的,唯有客觀上從始而終都不曾變過的心。唯一能讓那顆心丟失的,即是你主觀的意願。中國人數來崇拜少年老成,成熟、穩重,似為人所共求。有時,真要問問,是真成熟呢?還是麻木不仁?這一觀念,早把一顆心給固定在了暮年。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對於成熟的認識即是「准許自己為人」。從內心真正接受自己之善,自己之惡,自己之足,自己之不足,去面對,去正視內心之惡與不足。世事有其不公,有其公。面對如斯,真正的希望有如《肖申克的救贖》、《鋼琴家》里在人性絕望處仍善良如前的活。
真累了,你會發現,兒歌三百首是很好的降魔工具。
三.美貌豬剛鬣
佛法里常講,「萬法由心生,萬法由心滅」,亦說「相由心生」。妖魔有其美貌,那是因其內心有善。世人貪其美貌,那是因其內心有惡。人自愛美貌,是因有善;欲佔他人美貌,是因有惡。這是鄙人理解。魯迅曾講,「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於此一點,我既不認可。人總是好的,此是我堅守至今的理念。惡有其因,善有其因。胖子師父在戲外很敗筆的揭露這個「因果」之念。我們所受之教育無非是我們人生中最大之敗筆。二元獨立,非你即我,非錯即對。統一整齊,劃齊歸一。世界唯有二色,一則為黑,一則為白。非白即黑,非黑即白。
人有其樂,必有其苦;人有其惡,亦必有其善。在這世間,「一棒子打死」絕不可行,亦不應行。

PS:影片部份片段有些血腥,看時可能有不適之感,觀者慎之。
劇中孫悟空的封印為一朵大白蓮花,與周圍蓮花形成鮮明對比。百思不得其解,後朋友閱《觀無量壽經》,有此一句:「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聖友。」芬陀利華乃是大白蓮花之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