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慕--Amour

爱/爱慕(台)/他们俩

7.9 / 105,747人    127分鐘

導演: 麥可漢內克
編劇: 麥可漢內克
演員: 尚路易坦帝尼昂 艾曼紐麗娃 伊莎貝雨蓓 亞歷山大薩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吳糍糍

2013-02-12 10:55:22

離死亡越近,愛得就越深


夜半想到生死問題,總會恍然間如墮雪原,惟余莽莽。需要那在一片未知的空白中找到彩色的點,才讓我不至於陷入虛無主義的盲區。這時我總會給自己安撫,緩解對死亡之恐懼的東西,人類早就發明出來了。一個是宗教,另一個就是愛。

這是我最近看去年獲得金棕櫚的電影《Amour》後的感受。這部電影因結局引起了強烈的爭議。老太太因右半身癱瘓,身體每況愈下,需要越來越多的照顧,也越來越將生而為人的尊嚴丟失殆盡。在這個過程中,和她相伴一生的丈夫耐心照料,不說苦不言悔。然而在電影的最後,他選擇用枕頭悶死了她。然後他用鮮花裝點她的臉頰,自己轉身離去。

有人說,怎麼可以這樣呢?這是謀殺!老頭你無權這麼做!這部電影到底是在宣揚怎樣的價值觀!

我們都沒有經歷過老年,對於他們,我們無法感同身受。但這部電影中老頭的心情,我卻覺得可以參照我外婆。

兩年前我外公因病去世。和電影中的老太太一樣,也是原本身體好好的,突然就不行了。彷彿生命終於行到大陸架的邊緣,就這樣滑落下去了,下面是漆黑的虛無的深海,從前的那些五光十色的游魚啊珊瑚啊,再也看不到了。

但身體的衰竭是一個過程,外公在病榻上的掙扎艱辛,讓身邊的每個人都心有慼慼。大小二便已不能自理,需要有人頻繁換紙尿布,有時候剛剛換著就又拉出來了。而長期睡在床上不活動,又加上肌體消瘦,骨骼的稜角會把肉刺穿,外公的身體多處破損。需要給他不時翻身,還要給破損處塗上藥水。

當兒孫輩還在盡心伺候的時候,外婆竟開始罵罵咧咧起來。「你們不要救他!讓他去死!」「廢物,大小便都不會!」——外婆一貫是個強勢的女人。她是知識女性,年輕時抽菸,後來因為得了氣管炎發狠戒了。從我記事開始,她總是在和身邊各種人鬧矛盾過不去。和親戚過不去,和鄰居過不去,和兒子過不去……最頻繁的,還是和外公過不去。過不去的事由各種各樣,但我都記不太清楚了,可見都是雞毛蒜皮。

我父母、舅舅舅媽們都覺得好無奈,這是相伴了一生的人哪,為什麼連外公在最後的時刻,外婆還要和他過不去呢?彼時的外公已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思想,大家也無從揣度他在外婆咒罵他還不趕緊去死的時候心裡想什麼,只覺得他好可憐。

但我總有點懷疑。六十幾年的相處,六十幾年的回憶,我們誰經歷過?我們無法體驗外婆的內心世界,簡簡單單評判她刁蠻毒辣,無異於隔岸觀火。

我記得外公將要去世的幾天前,身體更加惡化,大家也都做好了心理準備。這時外婆突然說,她的身體也不舒服,也要住院。兒女們都亂了,本來照顧一個已經夠麻煩了,現在您老又要住院?外婆偏說,她就是不舒服,一刻也不能在家裡呆了,就要住院。

於是我媽媽找到相熟的醫生,把外婆也安排進了那家醫院,和外公住同一間病房。病入膏肓的外公在病床上半夢半醒著,一邊另一張床上的外婆精神矍鑠,繼續催命一般罵罵咧咧……直到某天晚上,外公終於走了。從嚥下最後一口氣,到換上壽衣被殯儀館工作人員抬出門,外婆全程在一邊目睹一切。

外婆當時沒有流淚,只對兒女們說,明天安排我出院吧。院方當晚幫她轉移到單獨的病房,她叫住我舅媽:」他們去家裡守夜了,你沒有地方睡,就睡在這裡吧。「我舅媽不懂,說,」我可以回我自己家睡啊……「外婆突然崩潰,大聲說:」我害怕!你陪我不行嗎!「大家這才知道,原來外婆的心沒有看起來那麼硬。她只是這輩子習慣了用一個冷冰冰硬邦邦的殼把自己保護起來而已。

看完《Amour》,我似乎對外婆當時的心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去批判電影中老頭的殺人行為毫無意義,因為電影是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它需要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去表達一種普世的、深深存在於人性中的情感。老頭不能忍受自己日復一日地對老太的照顧嗎?老頭覺得老太肉體上承受太多的痛苦所以不如死去嗎?不是的,真正讓老頭下決心去結束老太生命的,是病榻上的老太尊嚴的崩塌。當從前那個雍容的她坐上了輪椅,她就已經難為情到不願接受學生的同情,而當她終於病到不能自理,任由護士欺凌,她該是有多痛恨自己當下的處境?只是她說不出來,也無法親自結果自己。

於是,在電影裡,老頭用極端的方式結果了他愛了一生的夫人。而在現實中,我的外婆用罵罵咧咧這種常人難以理解的方式,希望我外公早登極樂,免去這瀕臨死亡邊緣卻拖泥帶水、耗盡最後一絲尊嚴的苦。

回到開頭所說,這部電影傳達出的東西這很符合我的愛情觀。不是悶死愛人或咒罵愛人去死符合我的愛情觀,而是這些表象背後的原因。我一直問自己,人為什麼要有長相廝守這回事?大多數動物都是沒固定配偶呀。我給自己的答案除了有倫理方面的原因之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從年輕時代陪伴我們走過一生的配偶的存在,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對抗生老病死這個命題。你變老,他(她)也會變老。你會死,他(她)也會死。你們面對強大的命運之神,可以同仇敵愾。因為你們互相是彼此的鏡子,你們互相理解,無論在肉體上,還是在精神上,你們都不會孤單。或者借用姚晨的那句被不少網友諷刺為「酸」的話:「兩個人在一起,才能抵抗生活。」

而這一點,你的子女們替代不了。他們只能遠遠地看著你,像一艘大船漸行漸遠在天際線,除了揮舞手帕無能為力。只有你的愛人才能成為和你站在一起的橡樹,你們共當風雨和彩虹,因此命運的鞭子抽在你身,卻能傳達進他(她)的反射弧,就像電影中的老太之於老頭,就像我外公之於我外婆。

看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一本不算大部頭的小說,仿若一座愛情博物館,收納了人從少年時代開始直到步入暮年的各種形式的愛情。但最令我動容的卻是三位主角老年生活的部份。正是在和愛人的互動中,他們各自發現了自己青春不再的事實,卻因此感到安慰。譬如這一段,暗戀了女主角費爾米納大半個世紀的阿里薩終於在晚年如願以償,一親心目中女神的芳澤。

「阿里薩震驚了。真的,正如她自己說過的那樣,她已有一股老太婆的酸味了。然而,當他在睡著的旅客的吊床迷宮中尋找著道路向自己的艙房走去時,想到自己比她還大四歲,應該也有同樣的味道,而且她準會以同樣的激動察覺到了,於是便得到了安慰。」「兩人都能相互忍受,因為他們是半斤八兩,我的味兒和你的味兒抵消。」

所以,還是相信愛情吧。那句唱了二十年的俗套歌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雖是大白話,卻是真諦。

因為馬爾克斯說:「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愛情就是愛情,離死亡越近,愛得就越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