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亞果出任務--Argo

逃离德黑兰/

7.7 / 639,432人    120分鐘 | 130分鐘 (Extended Version)

導演: 班艾佛列克
編劇: 喬舒比爾曼 克里斯泰瑞歐
演員: 布萊恩克萊斯頓 班艾佛列克 約翰古德曼 可莉杜瓦 亞倫阿金 泰特唐納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思考的貓

2013-02-12 22:15:29

緊張而有趣的逃離


發現但凡本•阿弗萊克牛B時刻,就在電影媒體上可以看到類似的話,本•阿弗萊克是下一個伊斯特伍德嗎?不管他導演之路如何,似乎我們已經可以下個定論:不會。這不是擠兌他的未來,而是因為伊斯特伍德演員之路實在屌爆,而阿弗萊克的演員之路實在一路衰爆,作為金酸梅獎常客更在2010年金酸梅「十年最差男演員」提名中憑藉六部影片提名。到了這個份上,顯然,業界對其表演已經有些情緒化反應,勵志的看,他要嘛死磕到底表演上一飛衝天,要嘛永遠籍籍無名。但是,他竟然選擇了導演之路,而且一飛衝天,到第三部《逃離德黑蘭》就已經讚譽一片,在頒獎季勢如破竹,雖然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未能入圍,但是拿下本作為奧斯卡導演獎項最佳前哨獎的導演工會榮譽還是讓他揚眉吐氣。在我看來,《逃離德黑蘭》在影片主題、底蘊和深度上還難稱傑作,但是已經非常優秀,而作為導演的本•阿弗萊克在其中確實表現了不俗的導演功底。

        《逃離德黑蘭》的故事聽上去有些離奇,諜報工作,拯救人質,怎麼看都是要正襟危坐,嚴肅對待的事兒,結果倒好,專家們竟然想出炮製一部電影的詭異招數,而且還在國家層面得以通過。所以說,阿弗萊克選題材比他當演員時選劇本好多了,這個題材首先夠新穎,同時,它更有天然的政治正確性,前段時間讀《外交政策》雜誌,有一篇美國企業研究所外交與防務政策研究所副所長丹妮爾•普萊特卡的文章,在我看來鷹派的一塌糊塗,把歐巴馬政府在外交上的無作為與無能批判的毫不留情,又對雷根政府推崇有加。這種聲音其實不佔少數,美國及其盟國輿論對歐巴馬政府外交上的無作為指責一直不斷,伊朗問題便是老生常談的攻擊點,而當年卡特總統未能連任便與其在伊朗人質危機上的膿包表現緊密相連,而接任他的雷根則在外交上表現的更加彪悍,至今被美國鷹派認為是戰勝蘇聯邪惡帝國的重要人物。於是,《逃離德黑蘭》這樣一部電影就有看頭了,只見伊朗人質危機中,最高層要嘛猶豫不絕,要嘛草率行事,只剩下極具責任感的特工和兩個神經質的電影工業界人士極力拯救六位隨時可能被處決的美國公民,兩相比較,美國政府還有神馬臉面。

        當然,主題如何正確都無法讓影片必然成功,阿弗萊克在本片上的線索編排和節奏感掌握極佳。在大環境和主線上,阿弗萊克一上來就渲染了伊朗國內一種狂躁危險的氣氛,之後則不再過度去放大這種氣氛,只是在如集市、機場以局部窺全貌的繼續展示這種氣氛,這點表現了他的成熟,很多導演拍攝此類題材一不小心就過於關注歷史事件背景,猛拍故事背景如何波瀾壯闊,讓背景喧賓奪主。阿弗萊克在影片開頭後,主要通過電視畫面、報紙等來側面烘托,主要精力依然關注主線,特別是美國國內營救行動的推動和伊朗的美國公民危機感的加強兩線交織。有趣的是,兩條主線的節奏感是不同的,美國國內的影片準備過程可謂有條不紊,而德黑蘭美國六位公民的局勢則是岌岌可危,這樣的對比恰恰逐步抬升了影片的緊張感,讓觀眾看著德黑蘭幾位的處境著急,看著美國國內慢悠悠的節奏,更加重這種著急,哪怕作為歷史事件,結果很多人已經知道,但是也依然被影片的氛圍渲染。

        影片最後逃出德黑蘭一段實在拍的驚心動魄,這個過程沒有暴走、沒有飛車、沒有槍火,但是緊張感卻讓人急不可耐。從男主猶豫是否繼續行動而「遲到」開始,到瑞士航空班機最終飛出伊朗領空,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整個「劇組」如同打怪過關一般,突破了一個危險節點,馬上導演又接上下一個,不給觀眾喘息空間,特別在機場哨兵懷疑逃亡者身份向遠在美國的製片廠打電話,而兩位「製片人」又離製片廠幾步之遙,加上德黑蘭追兵正趕往機場,幾條線同步推進,製造的焦灼和緊張感實在刺激。最後,當班機終於逃離德黑蘭,已經被代入的觀眾也會體會到逃亡者的一份放鬆。而整個過程中,對美國官僚的諷刺和擠兌也伴隨始終,官僚主義下的政府部門成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典範,於是,前方特工忙著應付伊朗人,後方同僚忙著對付缺乏想像力和只在乎「國家榮譽」的官僚,當然,這點上似乎可以理解,畢竟,有幾個人不會覺得這營救計劃實在離譜呢?所以,個人英雄主義依然瀰漫於這部電影之中,卡特政府在片中算是被進一步埋汰的一把,儘管最關鍵的機票還是他批准的。

        《逃離德黑蘭》是部主題上嚴肅而又有趣的電影,包括影片風格上,有嚴肅緊張的主線,又有兩位電影屆人士插科打諢,約翰•古德曼,艾倫•阿金這兩位老不正經的表演實在是本片的亮點,宛若迪斯尼動畫中那種必備的在嚴肅主題外搞怪的角色。本•阿弗萊克的表演也顯得淡定很多,作為男主,他演了一個很冷靜,甚至沉靜的角色,本來嘛,作為長的比較帥但是還沒有帥出特點,聲線不沙不磁的普普通通,又缺乏特別的氣場的演員,這樣一個內斂低調的角色倒是演的更加到位。事實上,本•阿弗萊克也無需做什麼第二個伊斯特伍德,或許在導演路上,年輕的他甚至可能幹出比伊斯特伍德更大的事業來,保持這種狀態,在我看來,奧斯卡最佳導演或者影片只是時間問題,而且在他的導演生涯中,應該不止一個小金人吧。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item/d4a8d09dd5599cf0291647d4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