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神偷大劫案 The Thieves

夺宝联盟/盗贼门(港)/神偷大劫案(台)

6.8 / 7,611人    135分鐘

導演: 崔東勛
編劇: 崔東勛
演員: 全智賢 金惠秀 金秀賢 任達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任丘

2013-02-19 23:02:08

除了票房我們還能談論什麼


              2012年,中國電影市場高歌猛進,再創輝煌,一舉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從而證實了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文化產業同樣不容小覷,再加上國產神片《人再囧途之泰囧》的橫空出世,一眾媒體壓抑不住各自的興奮,窮盡讚美之詞,把《泰囧》幾乎捧上了天,任何對《泰囧》的批評都被認為是對我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褻瀆以及同行相輕的酸葡萄心態。於是我們在對《泰囧》的一片讚譽聲中無奈的發現,在當下的中國,評價一部電影的優劣,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票房。這倒也和我們當下社會主流價值觀相當匹配,評價一個人的成功,只看其財富的數目,而不去關注精神層面的滿足,而所謂自我價值的實現,在大多數人眼中,壓根就不存在。
        眾所周知,2012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兩大焦點事件,一是電影市場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68億,二是《泰囧》以12.6億元的票房刷新了國產電影票房紀錄。無獨有偶,我們的近鄰韓國,2012年的電影市場表現同樣搶眼,首先總觀影人次達到1.86億(換算成人民幣大概74億),其次,《奪寶聯盟》以1302萬人次的票房(大概相當於5.2億人民幣)刷新了韓國曆史票房紀錄。既然絕大多數人對電影的關注點都放在了票房上,那我也就單純從數據出發,通過中韓電影市場的比較,來給已經昏了頭的中國電影市場潑一點冷水。
        首先,評價一個電影市場是否成熟,總票房只是一個方面,而人均年觀影數量,才更能體現出這個市場的開發程度。從這點來看,用總人口(4800萬和13億)計算,韓國人均年觀影為4部,而中國,僅僅為可憐的0.3部。從這個角度來看,說明我國的電影市場潛力還很大,但同時也表明我們的電影市場還處在萌芽期,而韓國電影市場的成熟度遠遠超過我國。其次,我們來看一下本土電影的票房比例。按照廣電總局發佈的數據,2012年國產片票房為80億元,佔到票房總收入的47.6%,而韓國本土電影票房達到1.1億人次,占總票房的58.6%。要知道,韓國目前已經完全放棄了電影上映的配額制,韓國電影和好萊塢電影乃是實打實的正面競爭,能取得如此佳績,放眼全世界也屬罕見,而我國只進口十幾部份帳大片,且大多數還不和北美同步上映,再加上瞞天過海的國產電影保護月,這才把國產片比例做到47.6%,真的不知道如果有一天中國電影市場完全向好萊塢開放,國產電影會淪落到什麼地步。再次,我們來分析一下2012年票房前十位電影的比例,中國前十位的影片中只有《畫皮2》和《泰囧》兩部,而韓國票房前十位中就有《奪寶聯盟》、《雙面君王》、《狼族少年》、《隨風而逝》、《與犯罪的戰爭》、《我妻子的一切》、《鐵線蟲入侵》七部,且票房都和《復仇者聯盟》、《蝙蝠俠》之類的大片相去不遠,單是這一點,就足夠讓天朝的從業人員汗顏了。
        通過以上的數據分析,我只是想提醒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吹捧者,中國的電影產業還在起步階段,無論從政策層面還是從業人員的素質以及大量來歷不明的資金,都證明了這壓根不是一個市場化的電影產業,之所以能取得當下的成績,完全是因為巨大的人口基數以及越來越匱乏的娛樂手段所致。而那些叫囂著中國電影騰飛的人們,還是醒醒吧,中國電影每況愈下,照此情形發展,衰亡乃是早晚之事,何來騰飛之有?
        其實電影的票房,屬於商品的利潤,只和電影的投資方和發行方有關係,和消費者也就是觀眾並沒有直接的聯繫。消費者關心的只是商品的質量和價格,而對於電影這個統一價格的商品而言,觀眾的關注點只能放在商品的質量也就是電影的評價上。觀眾如何評價一部電影,我們可以從敘事、內涵、鏡頭、剪輯、表演、特效等多個方面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但無論如何,票房都不是評價電影的標準。
        同為本土影史票房冠軍,《奪寶聯盟》和《泰囧》在氣質上有著截然不同的面貌。《泰囧》主打的是屌絲在追逐利益的道路上頭破血流的慘狀,作為喜劇,其實並不高明,之所以能獲得成功,更多的是因為主人公的境遇和當下人們的生存狀態不謀而合,在現實生活中失意的人們通過嘲笑比自己更慘的主人公而獲得一種心理滿足,殊不知在背後偷笑的卻是炮製這個騙局的電影公司。而《奪寶聯盟》則打出了港台韓三地的強大明星陣容,劇情上走的是好萊塢經典不衰的高智商犯罪路線,勾心鬥角的群戲、一波三折的劇情、驚心動魄的場面,構成了一部名符其實的亞洲大片,能取得如此票房佳績,倒也情有可原。當然,這兩部電影都是純粹意義上的商業片,基本沒有什麼內涵可言,但單就敘事的節奏和鏡頭的精巧來說,《奪寶聯盟》比《泰囧》高了不止一個檔次。但現實就是如此可笑,《泰囧》在大陸屢創票房紀錄,而《奪寶聯盟》也挾韓國票房冠軍的餘威登陸大陸市場,最後卻以令人尷尬的1800萬票房收場,以數據再度證明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幼稚和盲從。
        關注韓國電影的朋友往往都把目光放在金基德、奉俊昊、李滄東等幾位藝術成就卓越的大導演身上,卻忽略了一個成熟的電影市場,必然以大量的優秀商業類型片為基礎,才能誕生出令人艷羨的藝術佳作。而《奪寶聯盟》的導演崔東勛,就屬於被我們忽略的韓國商業片導演的佼佼者之一。從處女作《漢城大劫案》開始,崔東勛就堅定的走上了商業類型片之路。《漢城大劫案》偷師美國經典影片《刺激驚爆點》,《老千》則把鼎盛時期的香港賭片移植到了韓國,並將其賦予了自己民族的特色,《田禹治》更是大膽的把嶗山道士和駭客帝國融為一爐,產生了具有中國寫意風格的奇幻片,更為難得的是,這些作品都是崔東勛自編自導,其創作的才華和駕馭類型片的能力,確實令人欽佩。其實韓國電影近些年的崛起,和他們寬鬆自由的電影環境息息相關,只有這樣的環境,才能誕生出優秀的商業類型片導演。中國的電影評論者們往往會慨嘆,中國不缺優秀的藝術片導演,最缺乏的就是有才華有票房保證的商業片導演。而我想說,在目前中國電影惡劣的環境之下,無論是優秀的藝術片還是商業片,都不可能出現,與其坐等人才的出現,不如去推動電影制度的變革。如果沒有變化,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中國電影早晚會變成一潭死水,而中國電影市場則徹底淪為好萊塢的提款機,到時就會像當年的台灣電影一樣,即使想要勵精圖治,也悔之晚矣、無力回天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