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Chicken With Plums

梅子鸡之味/依恋在生命最后八天(台)/依恋在生命最后天(港)

7.1 / 8,066人    France:93分鐘

導演: 文森帕蘭德 瑪嘉莎塔碧
演員: 伊莎貝拉羅塞里尼 瑪麗亞德梅黛洛 馬修亞瑪希 賈梅德布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hree-ten

2013-02-21 20:11:26

藝術與世俗的不可兼容


被影片的題目吸引,點開來看。
看了片頭,就很驚喜。
知道,絕對不會讓我失望。

男主是個著名的小提琴家,我們一開始看到的並不是他非凡的藝術才華的展現,而是他在世俗婚姻生活中的種種碰壁。
藝術家大都性格乖戾,脾氣乖張。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出色的女性;而一個成功的藝術家背後的這個女人必須偉大吧!
可是男主的妻子也只是一個尋常的女子,雖然她也聰明善良,擁有自己的事業。可是家裡的丈夫一天到晚對著一把琴痴痴不倦,對於家裡的柴米油鹽絲毫不操一點心,逼得她內外兼修,一邊工作掙錢養家,回家來還得操持瑣碎的家務,管教一雙兒女。內外交困的生活使她漸漸無法容忍丈夫的自我與任性,開始一再與丈夫發生爭吵,同時壞心情也表現在對待兒女的態度上。
再次重申:美好的珍珠,就是如此被生活的沙粒磨成了魚眼睛!
我在想藝術家的精神、心態、氣質大概必須始終保持在童稚的狀態,這是他藝術才華不會枯竭的源泉。
童稚的狀態,使他們可以始終擁有孩童般的童真、幻想、天馬行空,但與此同時也使他們如孩童般的善變、任性、自我、不可捉摸。
比如畢卡索曾說過他一輩子都在學習如孩童一樣作畫。而同時他的感情生活也相當豐富,兩次婚姻,無數情人,甚至進出色情場所。
而如拜倫、雪萊之類的感情生活非常豐富,不斷在一段又一段戀情中尋求詩歌的靈感。而中國古代的那些詩人、詞人、文學家,幾乎個個都有在風月場所流連的經歷。當然婚姻更不用說了,人家三妻四妾本來就是合法的。
國外的那些大文豪,如托爾斯泰,也有過私生子呀,嫖妓甚至染上性病的經歷。
所以,可見,我們在欣賞藝術家遺世獨立的藝術才華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他們作為一個人所具有的種種劣根性,而且一定程度上,這種劣根性與他們的藝術才華簡直是如影隨形,「相得益彰」!

男主的妻子,在16歲的時候,就對男主一見傾心,每天都在遠處悄悄欣賞他拉小提琴的瀟灑身姿。甚至在他遊學國外的時候,一心為他守候,一等就是20年!
然而,「成也提琴,敗也提琴」,雖然她如願等到了他,並走入婚姻,可真實的婚姻生活令她經歷了完全意想不到的遭遇。

所以不由感嘆:愛情與世俗,真是無法相容啊!
愛情的風花雪月,需要彼此保持一定的距離,需要遠離俗世的紛擾,一旦進入柴米油鹽,王子與公主的童話也只能戛然而止。

所以,很多人感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相見不如懷念。
所以也有很多人選擇與自己愛的那個人談戀愛,與愛自己的那個人結婚——大抵是已經看透了愛情,也對愛情灰了心。
而藝術家,只是一個成人孩童,所以他世俗的這一面,很難有成長,大概也就只能在俗世生活中碰壁到底了。

天才也很少能自食其力,因為他的藝術才華很少能在現時的生活中獲得公認,他的成名大抵是在他死後。
他需要有個人為他提供豐富的物質條件,同時又要容許他任意妄為,正常的婚姻生活肯定不適合他們,大概也就只能求包養了。據說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等都有被貴族包養的經歷。

而男主刻骨銘心的初戀,最終因為女方父親的堅決反對而夭折。可我覺得夭折反而是最好的結局了,得不到的反而可以成為一輩子的念想,而如果真正進入了婚姻,大概佳偶也只能變成怨偶吧!
評論